重生09:我為財富之王 第七十七章 曆史的慣性,嚴飛的抉擇和警告
庫克走進手機車間,一條線上,幾個工位堆著半成品,相鄰工位工人卻站著等:“產線平衡率多少?”他問車間主任。
“85%…正在優化。”主任擦了下額頭。
線上測試區,一台老舊的ict測試機發出嗡嗡聲,穿白大褂的質檢員用力拍打外殼,螢幕閃爍幾下才穩定,庫克蹲下,看見機器底部接縫處有油漬滲出。
“裝置保養週期?”
“每月一次。”質檢組長聲音發虛。
侯為貴試圖轉移注意:“我們自研的測試軟體…”
“最大代工訂單是多少?”庫克站起身。
侯為貴沉默兩秒:“去年幫tcl代工過一批,三十萬台。”
庫克沒再說話,經過維修區時,他停下腳步,一個維修工正在拆解不良品,桌麵上散落著螺絲刀、鑷子、酒精瓶,沒有標準工具位,也沒有故障分類標簽。嚴飛站在庫克身後,目光掃過雜亂的工作台,最終落在侯為貴微皺的西裝領口上,什麼也沒說。
暮色降臨深安,庫克站在酒店窗前,遠處富士康園區燈火通明,如同不夜之城,他手裡捏著三家工廠的評估表,指關節微微發白。
“明天早上九點,”庫克的聲音像淬過火的鋼:“我要見到郭台銘的談判團隊。”
嚴飛推開酒店會議室厚重的木門時,庫克正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著深安傍晚的車流,遠處富士康龍華科技園的輪廓在暮色中如同巨大的鋼鐵堡壘。
“都看完了,嚴。”庫克轉過身,沒有寒暄,走向鋪滿檔案的會議桌,蘋果的供應鏈團隊和庫克的助理已經就位,空氣裡隻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和空調的低鳴。
庫克拿起比亞迪那疊資料的第一頁:“王傳福的電池技術,”他用手指點了點磷酸鐵鋰的引數欄:“有戰略價值,未來產品,我們需要這個。”他看向嚴飛,嚴飛微微頷首,這是共識。
“新建的smt線,裝置很新。”庫克繼續,語氣平穩得像在讀資料表:“工人操作,看得出培訓過,但,”他話鋒一轉:“我問新員工上崗合格率,回答是‘持續優化中’,我問百萬級增量訂單的彈性方案。”
庫克放下檔案:“他給我看的是產能規劃圖,不是執行預案。”他抬眼掃過團隊:“比亞迪的核心業務是汽車和電池,消費電子代工,對他們而言是新的戰場;大規模精密組裝的管理體係?還在驗證階段,一個未經壓力測試的新引擎,塞進蘋果這台高速運轉的機器?風險等級,過高。”他拿起紅筆,在比亞迪的評估頁上劃了一個清晰的叉,動作乾脆。
庫克拿起中興的檔案:“侯為貴先生,技術專家。”他陳述事實:“他的生產線,做基站裝置,工藝精度沒問題,但,”
庫克翻開手機組裝線的照片:“規模,太小了。”照片上,中興的生產線顯得侷促:“我問他們最大的代工訂單規模、數字,不到我們需求的十分之一。”庫克的聲音沒有起伏,卻帶著裁決的重量。
“他們的核心是什麼?通訊裝置和‘中興’這個自有品牌,代工業務,是補充,非戰略。”庫克放下照片:“我問,資源優先順序如何保障蘋果?侯先生承諾‘有能力’,但承諾無法量化風險,當他們的自有手機銷售旺季來臨,產線資源、工程師資源,會向哪裡傾斜?”庫克的目光掃過眾人,無人質疑,他拿起紅筆,在中興的評估頁上,同樣劃下一個叉,第二個叉,更深一些。
最後,是厚厚一疊富士康的資料,庫克沒有立刻翻閱,他靠向椅背,似乎眼前又浮現出龍華科技園那巨大的車間景象。
“規模。”他吐出第一個詞:“就是為巨量訂單建造的城池。”
“上午在比亞迪,我看了新裝置,下午在富士康,我看了舊裝置。”庫克話鋒陡轉,拿起一張照片——富士康略顯陳舊的線上測試工位。
“但重點不是新舊。”他的手指點在照片上工人熟練的動作上:“是效率,是工人動作的標準度,是車間裡那些看板。”
他指向另一張照片,上麵密密麻麻顯示著產量、直通率、不良分類:“資料實時更新,問題無處可藏,這種管理,浸透了時間。”
庫克拿起一份檔案,是富士康提供的某國際品牌百萬訂單爬坡案例:“從啟動到滿產,時間節點明確,瓶頸應對方案清晰,這就是經驗,可複製的經驗。”
他放下案例,又拿起物流倉庫的報告:“物料周轉時間,精確到小時,庫存精確率,小數點後兩位,應對缺料,有標準流程和響應時效承諾,這是體係的力量。”
庫克停頓了一下,目光落在嚴飛身上:“嚴,你提出的每分鐘0.17美元成本模型,基礎資料需要富士康的實際執行引數來最終驗證,但,”他重新看向團隊:“在產能保障、管理體係成熟度、大規模製造經驗、供應鏈響應能力、風險可控性這五個核心維度上,富士康的綜合得分,顯著高於其他兩家。”
會議室一片寂靜,隻有庫克清晰的聲音在回蕩。
“比亞迪的電池技術,保持接觸,列為未來潛在戰略供應商,中興,出局。”庫克做出最終宣判。
“富士康,”他拿起桌上唯一未被紅筆劃掉的檔案:“是我們當前階段最符合蘋果需求的合作夥伴。”
他轉向助理,語速快而清晰:“立刻啟動與富士康的深度談判,核心條款:具體產能承諾及爬坡時間表、良率目標與對應的獎懲機製、成本細項驗證(重點核實每分鐘0.17美元的實現路徑)、保密協議升級版、設立蘋果產品專屬生產區域、明確蘋果駐廠工程團隊的許可權範圍。”每一個詞都像一顆釘子,被牢牢敲進決策的框架裡。
“時間表?”助理追問。
庫克看向嚴飛:“嚴,深安效率?”
嚴飛嘴角微揚,給出數字:“一週內啟動談判框架,兩周核心條款落地,四周內完成最終協議簽署。”
“按這個節奏推進。”庫克拍板,隨即起身:“我需要立刻向史蒂夫彙報結果。”
會議結束得乾脆利落,嚴飛最後一個離開會議室,走廊儘頭,庫克正站在巨大的玻璃幕牆前打著衛星電話,向遠在庫比提諾的喬布斯彙報。
嚴飛聽不清具體內容,隻看到庫克對著窗外的深安夜景,最後清晰地說了一句:“史蒂夫,效率,在這裡找到了它的具象形態,是時候讓‘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後麵,刻上‘assembled
in
shenzhen’了。”
深安香格裡拉酒店28層行政套房,煙霧繚繞,嚴飛站在落地窗前,手機螢幕亮著,是深安市長秘書發來的簡訊:“市裡全力配合,不乾擾專業決策。”他掐滅煙,門鈴響了。
樓下大堂休息區,三家的人幾乎同時出現。
王傳福沒來,領頭的是電池研究院副院長李柯和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張帆,李柯提著黑色合金箱,裡麵是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樣品和測試報告,張帆抱著厚厚的代工產能擴建預案,兩人目標明確:用技術亮點和緊急修訂的產能方案打動嚴飛。
郭台銘隻帶了一個司機,他穿著深灰色夾克,沒打領帶,手裡沒有檔案袋,他直接走向前台:“我找嚴先生,郭台銘。”前台電話確認後,電梯指示燈亮起,直通28層。
來的是常務副總裁田文,身後跟著西鄉工廠廠長和一個提著禮品袋的助理,禮品袋裡是頂級龍井茶和一副玉石圍棋。田文手機裡存著侯為貴發來的嚴飛大學校友(現任深安發改委副主任)的聯係方式,準備作為寒暄切入點。
套房客廳茶幾上隻有兩杯清水,郭台銘坐下,開門見山:“嚴先生,龍華園區b區,四十萬平米,現成的無塵車間,下週一就能掛牌‘蘋果專屬製造區’。”
他身體微微前傾:“隻要你點頭,我親自盯良率,99%是底線,衝99.5%,成本,”他報出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的數字:“比你們模型還低0.03美元\\/分鐘,工人,從其他廠區調最熟練的過來,兩周內到位。”
嚴飛沒看郭台銘,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了兩下,像在計算:“保密呢?”
“園區劃禁區,獨立安保,進出虹膜加金屬探測,資料伺服器物理隔離,蘋果工程師掌管金鑰。”郭台銘語速快而清晰:“泄密一次,我郭台銘個人賠蘋果一億美元。”
嚴飛端起水杯,沒喝。“知道了,等明天正式結果。”
郭台銘立刻起身,沒有多餘的話:“好,結果出來,我的談判團隊十分鐘內到。”他離開時輕輕帶上了門。
陳默,嚴飛的助理,穿著熨帖的西裝出現在休息區,他先走向比亞迪的人。
“嚴先生正在處理緊急事務,委托我聽取二位的更新。”陳默語氣平和,李柯立刻開啟合金箱,取出電池樣品和報告:“這是突破性的能量密度提升方案,專為蘋果未來產品線…”
陳默抬手製止:“李院長,技術評估請按流程提交蘋果技術團隊,嚴先生現在隻關心一件事:比亞迪能否在合同簽署後四周內,完成符合蘋果標準的百萬級產能爬坡,並保證首批次直通率不低於98%?”
張帆趕緊遞上預案:“我們有詳細計劃…”
“計劃需要可執行細節:”陳默打斷:“比如,四周爬坡期內,核心物料(海外采購ic)的供應短缺應急方案是什麼?具體到替代供應商名單、空運備用比例、成本浮動上限,請將這部分單獨形成附件,明早九點前發到我郵箱。”他遞上名片。
兩人對視一眼,收起樣品:“明白了,陳助理。”
陳默轉向中興的田文,田文滿臉堆笑上前:“陳助理,代我們向嚴先生問好,一點家鄉心意…”助理遞上禮品袋。
陳默沒接:“田總,嚴先生讓我轉達:感謝侯總親自接待,蘋果的決策依據是綜合評估報告,與私人交情和地方關係無關。”他目光掃過禮品袋:“東西請帶回,如果貴司對評估結果有疑問,明天正式通知後會安排答疑。”
田文笑容僵住:“嚴先生他…是否方便接個電話?我們和發改委趙主任…”
“嚴先生現在不方便接聽任何電話。”陳默語氣不變:“還有彆的事嗎?”
田文臉色變了變,最終搖頭:“…沒了,等明天結果。”他示意助理收起禮品,帶人匆匆離開。
嚴飛站在窗邊,看著樓下比亞迪的車駛離,中興的車還在原地,陳默推門進來。
“處理完了,比亞迪明天交補充預案,中興回去了。”
嚴飛“嗯”了一聲,目光投向遠處富士康園區那片不滅的燈火,想起了前世蘋果就是選擇了富士康代工,沒想到這一世,曆史的慣性依舊如此。
望著漆黑的夜空,嚴飛想到富士康的血汗工廠和後來郭台銘的所作所為,心中儘管不太願意將代工的事交給富士康,但想要將蘋果代工留在深安市又沒有彆的更好選擇。
沉重的歎息一聲,嚴飛隻能先解決目前深安市的需求,至於後麵的事情,再想辦法解決,將儘人事聽天命用儘。
次日,嚴飛和庫克代表蘋果公司與郭台銘帶隊的富士康集團展開代工談判,雙方在酒店的寬大會議室中,開始圍繞各方麵細節進行討論。
隨著一些細節達成共識後,蘋果公司的談判團隊開始進行下一條細節討論:“代工廠應確保勞動者自願加班及合理休息權。”
聽到這句話,會議室的空氣凝固了,長桌左側,庫克團隊的律師剛唸完協議草案第17頁第3款:“…代工廠應確保勞動者自願加班及合理休息權…”右側,富士康財務總監手裡的鋼筆“啪”地折斷。
“嚴先生!”郭台銘身體前傾,手壓在桌麵上:“龍華園區二十萬工人,每人每月工資增加100元人民幣,一年就是2.4億,按你的標準——”他推過一張計算表:“達到美國工人三分之一的時薪,人力成本上升38%,摺合每分鐘成本增加0.12美元。你的0.17美元優勢還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