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1907:我必死守東北 > 第103章 天寶山銀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1907:我必死守東北 第103章 天寶山銀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兩天後。

鳳城縣衙又來了貴客,正是從延吉廳風塵仆仆趕回來的於文鬥一行。

杜玉霖親自出門相迎,隨行的賬房、夥計都被衛兵引到客房休息,他和於文鬥二人則攜手走入了縣衙花廳。

以往他都是去於家叨擾,這回可算是能儘一把地主之誼了。

陳尋去裡屋泡了好茶端過來,他之前在杜玉霖去間島時就住在於家多日,二人也算是老熟人了。

於文鬥接過茶,上下打量著他。

“呦,你看著老練了不少,嗯,也更像杜兄弟了。”

“謝於掌櫃誇獎。”

陳尋笑著撓著頭,能被於文鬥這種親近之人誇像杜玉霖,他還真挺高興的,這證明自己這替身工作做得可以。

寒暄幾句後,他便先告辭離開,廳裡就隻留下於文鬥和杜玉霖二人。

杜玉霖率先開口,“延吉廳那邊情況如何?”

於文鬥喝了口茶潤潤嗓子。

“哎呀,這情況是比較複雜啊。本地官府、山裡土匪、倭國商人、礦場當家人,再加上奉天那來的邊務督辦,各方勢力絞到一起,都快亂成一鍋粥了。”

“亂?那也總比一潭死水要好啊。”

杜玉霖小聲嘀咕著,琢磨起這個“亂”來。

曆史上的延吉,此時可倒是不亂了,因為搗亂的都被乾掉了。

倭軍在齊藤的帶領下佔領間島後,便將附近四個縣都劃歸到倭國統治範圍中,隨後就開始對這一地區進行整肅行動,使其勢力逐步覆蓋到整個延吉廳附近。

敢反抗的人統統殺掉,一些沒骨氣的小股土匪陸續被倭軍收編,地方官府的人更是跑了個乾淨,一時間這延吉周邊就猶如快死掉了的獵物,被擺放到砧板上,任倭人宰割。

儘管後來朝廷派官員與倭國外務部溝通,最終通過協商方式讓倭國軍隊暫時離開了間島,但此地的實際管轄問題其實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

倭國士兵可以隨意進出延吉地區,通過暴力手段解決一切問題,幾年間陸續發生了多起倭國憲兵槍殺華國百姓、消防員和軍警的事情,鬨得本地人心惶惶。

尤其是那些以礦場為營生的商人,更是被嚇得心驚膽戰,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手頭的資源正是倭國最想要的東西。

此時,一個名叫飯田延太郎的倭國商人來到這裡,開始以極低的價格收購這些小礦場,如有人膽敢拒絕他開出的條件,不處出三天,或是倭國軍隊,或是被買通的土匪,必然會上門搗亂。

什麼放火燒山這都是輕的,最殘忍一次是直接將趕來救火的三十餘百姓和消防人員全部射殺,手段簡直是令人發指。

當然,這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延吉廳周邊幾乎所有的礦產都陸續被這個飯田或搶或“買”的收入囊中,他成了這一片礦產的唯一控製者。

而站在飯田背後支援他的,便是後來的倭國工業巨頭,三淩集團。

這家倭國企業,靠著從延吉廳搶奪走的礦產,迅速崛起為國內的重工業龍頭,其生產出的大炮、炸彈,乃至後來的軍艦、航母,奪走了無數華人的生命。

就比如全麵抗戰剛開始時那兩次大會戰中,倭軍投入戰鬥的八艘航母和三十多艘其他艦艇,便皆由三淩製造。

這絕對是一家沾滿華人鮮血,喪心病狂的惡魔公司。

想到這,杜玉霖喝了一大口茶水來壓壓火氣。

萬幸的是,上麵這段曆史已經在此時被他悄然調整過。

那支奪走間島的齊藤憲兵隊,已經被他全部乾掉脫光光了,隨後的事自然就應該有所更改。

朝顯國駐軍少了齊藤這種挑事者,明麵上會老實不少。

而倭國商人沒有了憲兵的護佑,做事也就不會太露骨。

倭國人嘛,見過的都知道,在他們沒露出獠牙前,那都裝得跟吃飽了的哈士奇似的。

而於文鬥剛才所提到的“亂成一鍋粥”,恰恰便是曆史被修改後的新狀況。

那些原本會被倭國軍隊收拾得一乾二淨的勢力,如今還都好好的存在著,繼續彼此拉扯、相互製約著。

而這種混亂的局勢,便是他杜玉霖能插一腳進去的絕好契機。

偉人說的好啊,要學發現矛盾、利用矛盾,要是沒有矛盾就去製造矛盾。如今,杜玉霖就要在自己製造的這一堆矛盾中去發掘可乘之機了。

如果能找到突破口,也許就可以從倭國人口中掏出些利益來,最終逐漸達到與倭國此長彼消的結果。

想到這,他臉上漸漸出現了笑容。

於文鬥見杜玉霖剛才一直在沉思,便喝著茶沒打斷。

而此時見這好似想通了,便放下茶杯,等起了他的下文。

“你看啊,要是他們都擰成一根繩,哪有我們的下腳地兒啊?越亂越好,越亂我們纔能有利可圖。”

於文鬥緩緩點頭,“可咱們該從何處下腳呢?”

杜玉霖手指點著茶幾桌麵。

“自然要先從最主要的事入手啊,你就先說說,覺得誰家買賣最有利可圖吧?”

於文鬥一聽這個,就來了精神。

“要我說啊,那肯定是天寶山銀礦最好了。”

杜玉霖點點頭,於文鬥到底是出色的商人,這眼力就是好。

這天寶山,那可曾是華國八大礦山之一。

光緒十五年,因為大量朝顯國百姓和華國百姓聚集到延吉附近,朝廷派五品官程光第調查附近土地資源,不想卻發現天寶山附近的銀礦。

於是開始私自招收工人,還收編不少小作坊,逐漸也就做大了。在之後他負責經營的十幾年裡,產出的白銀總數將近二百萬兩。

尤其是在慈喜老佛爺為修圓子缺錢犯愁時,看準機會的程光第委托吉林將軍長順獻上白銀三萬兩,他的礦場因此被賜名“天寶山銀礦”,坐實了他擁有者的地位。

可惜,在真實曆史中,他的這筆財富在他死後也並未能守住,還是那倭國商人飯田,在軍方的支援下以一紙偽造的“合辦礦場契約“,便將這銀礦強行給搶了過去。

而他在得到礦場後,就開始瘋狂擴大規模,加上倭國先進技術加持,每日處理的礦量最高時為七十噸啊。

即便是在當下,這銀礦保守估計每年也能有十萬兩白銀的產量,這麼大塊肉,他杜玉霖哪能拱手讓給小鼻子啊。

想到這,杜玉霖一拍桌子。

“那咱就從這天寶山銀礦入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