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 第192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的早晨,潮城依舊籠罩在綿綿不絕的細雨之中。
雨水不大,卻極其細密,悄無聲息地浸濕了衛校的紅磚牆麵、操場邊的芭蕉葉,以及每一個早起趕去教室的學生的肩頭。
天是陰霾的的、低垂的灰白色,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和一種淡淡的、屬於這個特定節日的哀思氛圍。
在這個年代的潮城,清明節尚未成為法定的公眾假期,學生們依然要照常上課。
詹曉陽坐在略顯嘈雜的教室裡,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了窗外迷濛的雨幕。
這連綿的雨絲,像極了無數梳理不清的思緒,勾起了他心底深藏的回憶。
他想起了已經去世多年的奶奶。
在他的記憶裡,奶奶是個慈祥而堅韌的農村婦女,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他這個長房長孫。
他依然清晰地記得,奶奶有高血壓,在一個同樣下著雨的午後,她出門時不慎滑倒,從此便癱瘓在床,一躺就是好幾年。
那時的詹曉陽還在上小學,詹曉陽時常守在奶奶床前,給她講學校裡的趣事,喂她喝水吃飯。
奶奶雖然身體不能動,但眼神裡總是充滿了對他的疼愛和期望,用含糊不清的聲音叮囑他要“用心讀書,做好人”。
奶奶去世時,他哭得撕心裂肺。
往年的這個時候,隻要天氣允許,他們一家,還有二叔、三叔全家,都會相約一起,帶著鋤頭、鐮刀、鞭炮、紙錢和豐盛的祭品,走上蜿蜒的山路,去給奶奶掃墓、壓紙(在潮汕地區稱為“掛紙”,即用石頭或土塊將長方形的黃白色紙錢壓在墳頭,寓意給先人送錢、修繕房屋)。
大人們會清理墳頭的雜草,添上新土,孩子們則幫忙擺放祭品。
然後,一大家子人會在墓前焚香祭拜,燃燒紙錢,燃放鞭炮,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祈福。
那種家族的凝聚感和對先人的敬畏,是刻在骨子裡的傳統。
然而今年,因為學業和剛剛起步的生意,他無法回去,隻能在這異鄉的雨中,默默寄托一份遙遠的哀思。
整個上午和下午的課程,詹曉陽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窗外的雨聲、對奶奶的思念、對昨日烈士墓前肅穆場景的回味,以及對未來種種計劃的思慮,交織在一起,讓他的思緒紛亂如麻。
他勉強集中精神聽講,但效率不高,彷彿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一天。
下午放學後,雨依舊沒有停歇的意思。
詹曉陽和汪胖子、黃朝彬等幾個要好的同學都懶得再冒雨外出,便相約一起去食堂解決晚餐。
食堂裡人頭攢動,彌漫著飯菜的熱氣和雨天的潮氣。
大家簡單地打了飯,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著閒話,話題自然也離不開昨天的掃墓活動和即將到來的一些期待的課時。
六點整,食堂掛在牆角的廣播喇叭裡,傳出了熟悉的開始曲——校園廣播站晚上的節目要開始了。
詹曉陽心裡一動,迅速扒完碗裡最後的幾口飯,對同學們說:“快點吃,廣播要開始了,今天有重頭戲!”
大家會意,都知道他指的是那篇投稿。幾人匆匆解決完晚餐,洗好自己的飯盒,便一起小跑著來到了學校大禮堂門口。
這裡地勢較高,門口有寬大的水泥台階,而且上方有突出的屋簷可以擋雨,而學校最大的一棵玉蘭樹就在這,是許多學生傍晚喜歡聚集聊天、聽廣播的地方。
此時,台階上已經三三兩兩地坐了一些學生。詹曉陽和同學們找了個靠邊的位置坐下。
雨水順著屋簷滴落,在台階前形成一串串晶瑩的水簾。
空氣中帶著涼意,但大家擠坐在一起,倒也暖和。
開場曲結束,廣播裡傳來了播音員清晰而悅耳的聲音。詹曉陽立刻聽出來,今天《玉蘭樹下》欄目的播音員,是94級護理班的林師姐,她的聲音以甜美、富有感情而聞名。
在播報了幾則校園快訊和通知後,熟悉的《玉蘭樹下》欄目標誌性舒緩背景音樂緩緩響起。
林師姐的聲音也隨之傳來,比播報新聞時更多了一份深沉和莊重: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今晚的《玉蘭樹下》。清明時節,追思懷遠。昨天,我們許多班級的同學,冒雨前往西湖公園烈士紀念碑,進行了莊嚴的祭掃活動。今天,我們將為大家播送一篇來自95級口腔班詹曉陽同學的特約稿件——《以我之青春,續寫您之華章——清明祭革命烈士有感》。讓我們跟隨他的文字,一同緬懷先烈,思考青春的責任與擔當。”
廣播裡,林師姐用她那極具感染力的嗓音,聲情並茂地開始朗讀詹曉陽的文章。
她的語調把握得非常好,時而低沉舒緩,彷彿在耳邊輕聲訴說曆史的沉重;時而激昂慷慨,充滿了對先烈的敬仰和對未來的召喚;時而又飽含期許,帶著一種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清明時節的雨,帶著沁骨的涼意,無聲地灑落在潮城大地。我們衛校口腔班的全體同學,胸佩白花,手執黃菊,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徒步登上西湖公園的山崗,佇立在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
隨著廣播聲的傳出,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許多剛剛從食堂出來,正準備返回宿舍的口腔班同學,都聚集在禮堂台階上,一起靜靜地聆聽著。
廣播的聲音透過雨幕,清晰地傳遍了校園的各個角落。
汪胖子碰了碰詹曉陽的胳膊,低聲說:“陽哥,可以啊!林師姐讀得真好!聽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黃朝彬也專注地聽著,不時點頭。
當廣播裡唸到“默哀的那一刻,我低下頭,閉上眼。腦海中浮現的,不是課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幅悲壯的畫麵……是他們在青春正好、理想閃耀的年紀,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義無反顧地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時,許多昨天親身參與祭掃的同學,臉上都露出了凝重和感同身受的表情。
他們彷彿又回到了昨天那雨中的紀念碑下,那份肅穆與崇敬再次湧上心頭。
而當文章進入後半部分,探討“傳承”的意義,特彆是結合醫學生的身份提出“我們的擔當,就是刻苦鑽研醫術,錘煉高尚醫德,未來用精湛的技藝和仁愛之心,去守護人民的健康……”時,聚集在周圍的同學們,尤其是口腔班的同學,眼神中都閃爍起一種被觸動、被激勵的光芒。
林珊珊和林雅雯站在一起,聽得格外認真;劉小惠站在稍遠一點的屋簷下,看著台階上的詹曉陽,眼裡充滿了驕傲和柔情。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悄然走到了聚集的學生們旁邊。
大家轉頭一看,竟然是班主任蔡老師!她顯然是晚上在學校值班,也被廣播聲吸引了過來。
蔡老師對大家做了一個“噓”的手勢,示意大家繼續聽,她自己則靜靜地站在雨中,撐著一把普通的黑色雨傘,神情專注地聆聽著廣播,臉上露出欣慰和讚賞的神色。
終於,文章進入了尾聲:“細雨依舊,鬆柏長青。烈士的英魂,已化作這綿綿春雨,滋潤著大地;已化作這巍巍豐碑,屹立於天地之間,更應屹立於我們每個青年的心中!請先烈們放心,這盛世,正如您所願;而這未來的、更加美好的盛世,將由我們這一代青年的奮鬥去續寫!我們將以我之青春,續寫您之未完之華章!”
林師姐用充滿希望和力量的語調讀完了最後一句,背景音樂也漸漸隱去。
廣播裡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彷彿播音員和聽眾都還沉浸在文章所營造的氛圍中。
片刻的安靜後,站在雨中的蔡老師率先鼓起了掌!她的掌聲清脆而有力。
緊接著,聚集在周圍的同學們彷彿被驚醒了一般,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為廣播員精彩的朗讀,更是為文章本身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蔡老師收起雨傘,走到同學們中間,她的眼眶似乎有些濕潤。
她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每一張年輕而充滿朝氣的麵孔,最後落在詹曉陽身上,聲音因激動而略微提高:
“同學們!安靜一下!”
掌聲漸漸平息,所有人都看向蔡老師。
“剛才,我們都聽到了曉陽同學寫的這篇文章。”
蔡老師的聲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寫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情!非常有深度!它不僅是對昨天我們祭掃活動的記錄,更是對我們每一位同學內心的一次深刻拷問和深情呼喚!”
她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語重心長:“正如文章中所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特彆是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辜負先烈的期望?才能對得起我們身上即將肩負的‘健康所係,性命相托’的責任?”
同學們都安靜地聽著,雨水打在屋簷和樹葉上的聲音,此刻格外清晰。
蔡老師繼續說道:“曉陽同學在文章裡給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銘記’、‘擔當’、‘奮鬥’!我覺得說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認真思考這篇文章,將這份對先烈的緬懷之情,真正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學好專業知識,錘煉過硬本領,培養高尚醫德!將來,用我們的所學所長,為家鄉的衛生事業,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這,纔是我們對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們這一代青年應有的擔當!”
“好!”
“蔡老師說得對!”同學們群情激動,紛紛叫好,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蔡老師的話,將文章的情感升華到了更具體、更貼近他們實際的方向,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掌聲漸歇,蔡老師走到詹曉陽麵前,讚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曉陽,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出色!思想深刻,文筆流暢,情感真摯,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你很好的完成了任務,繼續努力!”
“謝謝蔡老師鼓勵!我會的!”詹曉陽恭敬地回答,能得到班主任如此高的公開評價,他心裡也充滿了激動和自豪。
“好了,時間不早了,大家彆在這裡淋雨了,趕緊回宿舍或者教室,準備上晚自習吧!”蔡老師看了看手錶,對大家說道。
同學們這才漸漸散去,三三兩兩地議論著剛才的文章和蔡老師的講話,走向教學樓或宿舍區。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但每個人的心裡,似乎都燃起了一團火,一團被先烈精神感召、被師長期許點燃的,名為“青春”與“責任”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