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8開局退婚白眼狼,獨寵七個姐姐 第43章 生計之道
-
林書明說:“大姐,從今天起,這五百個竹筐的訂單就交給你負責了。”
”交給我?”林秀蘭愣了一下,“老八,我就是個農村婦女,哪會管這麼大的事啊。”
”姐,你彆小看自己。”林書明認真地說,”你識字,心細,又有威信。這段時間跟著我,該學的都學會了。”
他打開本子,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各種數據:“你看,這是訂單明細。南京百貨要200個,其中普通筐150個,彩色筐50個;常州供銷社要150個;揚州要100個;連雲港50個。每家的要求都不一樣,必須記清楚。”
大姐仔細看著,一邊看一邊點頭。
”管理這些人,最重要的是公平。”林書明繼續說,”誰編了多少,質量怎麼樣,都要記賬。月底發工錢,一分一毫都不能差。”
他帶著大姐來到編筐的工棚:“你看,現在咱們有60個人在編筐。要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組10個人,選一個組長。”
”為啥要分組?”大姐問。
”分組好管理。”林書明解釋,”每個組負責不同的工序,或者不同的訂單。比如第一組專門編普通筐,第二組編彩色筐,第三組負責收口裝把手。這樣分工明確,不會亂。”
大姐若有所思地點頭:“就像咱們之前搞流水線那樣?”
”對,就是這個道理。”林書明很欣慰大姐學得快,”還有質量把關。每個筐都要檢查,不合格的堅決返工。寧可少做幾個,也不能砸了咱們的招牌。”
”這個我明白。”大姐說,”上次張科長來驗貨,就說咱們的質量好。”
林書明又教了大姐一些管理的細節:怎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怎麼處理矛盾,怎麼跟買家對接……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林書明嚴肅地說,”賬目必須清清楚楚。進了多少竹子,用了多少,還剩多少;編了多少筐,合格多少,返工多少;每個人的工時工錢,都要一筆一筆記清楚。”
“老八,你就放心吧。”大姐拍拍胸脯,”我保證不會出差錯。”
安排好竹筐的事,林書明回到家裡。六姐林秀紅正在院子裡擇菜,看到弟弟回來,抬起頭:“老八,你最近瘦了不少,是不是太累了?”
林書明坐在小凳子上,看著六姐手裡的菜葉子,都是些野菜,能吃的部分不多。
”六姐,咱家還有黃豆嗎?”林書明突然問。
”黃豆?”六姐想了想,”還有個十來斤,是去年收的,一直捨不得吃。咋了?”
”拿三斤出來,我有用。”
六姐雖然疑惑,但還是進屋拿了三斤黃豆出來:“老八,你要乾啥?”
林書明接過黃豆,挑揀了一下,把乾癟的、蟲蛀的都挑出來,留下飽滿的:”六姐,我教你個法子,能讓這三斤黃豆變成二十多斤菜。”
”啥?”六姐瞪大眼睛,”你開玩笑吧?”
”不開玩笑。”林書明神秘一笑,”跟我來。”
他帶著六姐來到屋後的柴房,找了個乾淨的瓦盆:“先把黃豆泡上,用溫水,水要冇過黃豆兩寸。”
六姐照做了,一邊泡一邊問:“然後呢?”
”泡一夜,明天早上再說。”林書明賣了個關子。
第二天一早,林書明就把六姐叫起來。黃豆已經泡得脹鼓鼓的,個頭比昨天大了一倍。
”現在把水倒掉。”林書明指揮著,”找個竹筐,底下鋪一層乾淨的粗布。”
六姐找來一個小竹筐,按林書明說的鋪好布。
”把黃豆倒進去,攤平。”林書明說,”然後上麵再蓋一層濕布,要蓋嚴實。”
”就這樣?”六姐半信半疑。
”還冇完。”林書明把竹筐放在陰涼的角落,”這裡不能見光,見光豆芽就變綠了,不好吃。每天要淋水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水不能太多,濕潤就行。”
”這就能長出菜來?”六姐還是不太相信。
”等著看吧。”林書明笑道,”記住啊,六姐,這事先彆跟彆人說,等成了再說。”
六姐點點頭,雖然心裡疑惑,但看弟弟說得這麼肯定,決定試試看。
第二天,六姐掀開布一看,驚訝地發現黃豆都長出了小小的白芽,像一個個小逗號。
“老八,快來看!真的長芽了!”六姐興奮地喊。
林書明過來看了一眼:“這纔剛開始,繼續蓋好,記得淋水。”
第三天,豆芽已經有半寸長了,白白嫩嫩的,看著就水靈。
第四天,豆芽長到一寸多,可以吃了。
”天啊,真的變成菜了!“六姐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把豆芽,激動得手都在抖,”三斤黃豆,真的變成這麼多豆芽!”
林書明稱了稱,足足有二十四斤。
”六姐,炒一盤嚐嚐。”
六姐趕緊生火炒菜。放了點油,撒了點鹽,豆芽在鍋裡滋滋作響,香味撲鼻。
”真好吃!”六姐嚐了一口,”又嫩又脆,比野菜強多了!”
這時,七姐林秀娟進來了:“啥味這麼香?”
看到一大筐豆芽,七姐愣住了:“這是哪來的?”
”我們自己發的!”六姐興奮地說,“老八教我的法子,三斤黃豆發了二十多斤豆芽!”
”真的?”七姐不敢相信,“這麼簡單?”
林書明點點頭:”簡單是簡單,但要注意細節。溫度、水分、遮光,一樣都不能馬虎。”
晚飯時,林家的飯桌上第一次有了像樣的菜。雖然隻是豆芽,但比起天天吃野菜,已經是很大的改善了。
“老八,這豆芽真好吃。“四姐讚不絕口,”要是天天有這個吃就好了。”
”可以天天有。”林書明說,”每隔兩天發一批,三斤黃豆能吃四五天。這樣接力,就能不斷供應。”
”那咱家的黃豆夠嗎?”大姐擔心。
”不夠可以跟彆人換。”林書明早就想好了,”一斤黃豆能發八斤豆芽,咱們留一半自己吃,另一半可以跟彆人換糧食或者黃豆。”
第二批豆芽發好後,六姐拿了五斤去跟隔壁李大娘換東西。
”大娘,您看這豆芽,新鮮著呢。”六姐說,”五斤豆芽,換您一斤黃豆行嗎?”
李大娘看著水靈靈的豆芽,嚥了咽口水:“這這真能吃?”
”當然能吃,可好吃了!”六姐掰了一根給她嘗,”生吃都是甜的。”
李大娘嚐了嚐,眼睛一亮:“還真是!行,我跟你換!”
就這樣,用五斤豆芽換回一斤黃豆,再發成八斤豆芽,形成了循環。
慢慢的,找六姐換豆芽的人越來越多。有拿黃豆換的,有拿玉米換的,還有拿雞蛋換的。
”六姐,你這是哪學的手藝?”劉大嬸羨慕地問。
六姐看了看林書明,見他點頭,才說:“是老八教的。其實不難,就是要仔細。”
”能不能教教我們?”幾個婦女圍上來。
林書明這時站出來:“可以教,但有個條件。”
”啥條件?”
”大家一起乾,統一管理。”林書明說,“每家出一點黃豆,集中發豆芽。發好了按比例分,這樣省事,質量也有保證。”
”這個辦法好!”王支書正好經過,聽到這話表示支援,”集體力量大嘛。”
於是,村裡成立了豆芽生產小組,六姐當組長,負責技術指導。七八個婦女參加,每家出兩斤黃豆作為啟動資金。
”記住,溫度最重要。”六姐認真地教著,”太冷了長得慢,太熱了容易爛。最好保持在二十五度左右。”
”還有水,不能用生水,要用井水或者晾過的水。”
”遮光也重要,一點光都不能見,不然豆芽會變綠變苦。”
在六姐的指導下,豆芽生產小組很快走上正軌。每天能生產一百多斤豆芽,不僅夠組員們自家吃,還能拿出去換東西。
一個星期後,王支書找到林書明:“老八,這豆芽解決了不少人家的吃菜問題。你還有啥好法子?”
林書明笑了笑:”法子是有,但得一步步來。現在先把豆芽搞好,等大家都掌握了技術,再想彆的。”
其實他心裡已經有了下一步的計劃。豆芽隻是開始,接下來還可以種快菜、養泥鰍、種紅薯但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看著村民們端著碗,吃著香噴噴的豆芽炒肉絲(雖然肉絲少得可憐),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林書明心裡充滿成就感。
”民以食為天,”他自言自語,”先讓大家吃飽,其他的事纔好辦。”
晚上,林書明躺在床上,盤算著下一步。現在豆芽的問題解決了,但這隻是蔬菜,主糧還是個大問題。
”得想辦法搞點快速見效的作物。”他暗暗想著,腦海裡已經有了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