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1:退婚扶弟魔,炒證暴富 第271章 洪災來了(2更)
-
時間進入7月中旬,陸家貴對外表現出來的、對洪災的擔憂成了殘酷的現實。
長江、嫩江、鬆花江,幾條大江大河像是發了瘋的巨龍,水位一路飆升,不斷突破警戒線,甚至突破曆史最高水位。
暴雨根本冇停的意思,反而越下越猛,上遊各地河流的洪水彙聚到中下遊,導致各大流域中下遊很多地方堤壩告急,潰口、管湧險情不斷,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已經行動起來了。
電視裡、廣播裡、網絡上,全天候滾動播放著汛情通報和救災新聞,全國人民的神經都繃緊了。
在這種天災麵前,個人的力量顯得非常渺小。
就在一片汪洋和混亂中,一支車隊成了最亮眼的風景線。
不少刷著醒目橙色塗裝、貼著“通達物流”巨大logo的貨車、掛車,甚至還有臨時征調的冷藏車,頂著暴雨,艱難卻堅定地行駛在泥濘的堤壩公路、甚至是漫水的國道上。
車身上濺滿了泥點,但那個“通達物流”的標識卻格外清晰。
穿著同色係橙色工裝、套著雨衣的通達物流司機和裝卸工們,和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當地乾部群眾混在一起,有的在扛沙袋加固堤壩,更多的是在緊張地搬運物資。
在當地政府或防汛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一箱箱的礦泉水、方便麪、餅乾、藥品,一捆捆的帳篷、救生衣、救生圈,被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從車上卸下,又迅速分發到最需要的地方。
“快,這邊再來一箱消毒水!”
“帳篷,帳篷優先給老人和孩子!”
“師傅,辛苦你們了,喝口水吧!”一個當地的大媽端著熱水壺想遞給正在擦汗的司機。
“不了不了,大娘,我們車上都有礦泉水,謝謝您,還得趕去下一個點呢!”司機擺擺手,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和汗水,跳上車門,發動機再次轟鳴起來。
央視新聞的采訪車也艱難地穿行在救災現場。
一個女記者攔住了一位剛卸完貨、正準備上車的通達物流老師傅,話筒遞了過去,攝像機對準了他和他身後滿是泥濘卻標識鮮明的貨車。
“師傅您好,我們是央視新聞的。看您這車是通達物流的,能說說你們是怎麼參與到救災中的嗎?”
老師傅有點靦腆,搓了搓粗糙的手:“公司號召的唄,就說哪裡有災,我們就得頂上去,保證物資送到。”
“當然,孫總說了,一切自願,實在抽不開身或身體不允許的也不會強迫參與,總之是安全第一,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但隻要條件允許的,我們都參與了,而且都會儘力。”
“俺們就是開車的,能幫上忙,運運貨,心裡踏實。”
記者:“公司對你們參與救災有什麼支援嗎?”
“有啊,參與救災的人一天額外補貼一百塊呢!受了傷公司全管,要是真出了事,家裡孩子老人公司說養到老!”老師傅說著,語氣裡帶著自豪和感激,“而且俺們不是瞎乾,公司都安排好了,聽政府和防汛指揮部的調度。你看這車,這油,這物資,都是公司出的錢!”
鏡頭適時地給了一個特寫,清晰地拍下了老師傅真誠的麵孔和他身後貨車門上那個大大的“通達物流”logo。
這段采訪當晚就在《新聞聯播》裡播出了,雖然隻有短短一分多鐘,但“通達物流”這個名字和它那抹溫暖的橙色,卻深深地印在了全國觀眾心裡。
毫無疑問,上級是在用通達物流的例子,給其他企業做榜樣,讓全社會看看通達物流的所作所為,什麼叫社會責任感,這就是。
鵬城,陸氏集團總部。
看著新聞裡通達物流車隊和員工們奮戰在一線的畫麵,陸家貴對周明易和孫傳宇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老周,老孫,這事辦得漂亮。既儘了責任,也冇讓兄弟們寒心。”
周明易點頭:“應該的。陸董,集團內部員工自發捐款的意願也很強烈,您看是不是由集團牽頭,組織一下?”
陸家貴略一思索,道:“可以,發個倡議書,建議捐款就行,不強製。”
“按職級來,p0級的員工,建議捐100元起步,每升一級,建議捐款額增加100元,上不封頂,管理崗參照同等級技術崗。”
“強調一下自願原則,捐多少全憑自己做主,關鍵是份心意,不得以捐款多少決定升遷、獎金等等。”
周明易表示明白,陸家貴從來都是倡議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做好事,但從不搞道德綁架那一套。
倡議書通過內部辦公管理係統和qq群迅速下發到集團每一個子公司、每一個部門。
正如周明易所料,陸氏集團的待遇遠超同行,98年的p0基薪都達到了77625元,加上工齡工資、全勤獎、城市生活係數、福利獎金,p0員工月收入最低也能達到1000元左右,員工歸屬感和幸福感極高。
在這種時候,回報社會的意願非常強烈。
雖然隻是倡議捐款,但幾乎所有人都至少捐了集團建議的“保底”金額。很多收入高的高管、技術工程師,更是幾千上萬地捐。
“我p3,捐500!”
“我5,捐1000!”
“我剛過實習期,p0,但我捐200!”
“我跟進的項目獎金髮了,我捐2000!”
這樣的對話在各部門隨處可見,中高層工程師、管理者捐幾千上萬的都不在少數。財務部忙得腳不沾地,統計著每一筆捐款。
短短三天時間,陸氏集團旗下寶壇老窖、神舟電腦、飛訊公司、通達物流、天津康博等所有子公司,加上集團總部的兩萬多名員工,累計捐款總額達到了驚人的1627萬元!
陸家貴得知後,直接對財務總監彭紅喻道:“我個人再捐1000萬,總共2627萬,以陸氏集團全體員工的名義,捐出去。”
不過,款項如何捐出,捐給哪個機構,成了最後的問題。
周明易拿著檔案走進董事長辦公室,請示道:“陸董,善款準備好了。是直接聯絡紅加號總會嗎?他們一直是接收大宗慈善捐款的主要機構。”
陸家貴正在看香江的金融新聞,頭也冇抬,淡淡道:“不,捐給中華慈善總會。”
周明易愣了一下,下意識地問:“為什麼不是紅加號會?他們渠道更廣。”
陸家貴抬起頭,看了她一眼,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都是做慈善,幫助災民,哪家都一樣,中華慈善總會也很好。”
周明易敏銳地察覺到老闆似乎對紅加號總會有些莫名的疏遠,但他很聰明地冇有再多問,立刻點頭:“好的,我明白了。我馬上聯絡中華慈善總會,辦理捐贈手續。”
退出辦公室後,周明易心裡還在嘀咕,陸董這個選擇有點出乎意料。
但他不知道,陸家貴此時腦海裡閃過的,是前世那些關於紅加號總會這個著名慈善機構的負麵新聞——郭美美、天價帳篷、效率低下、賬目不清,等等。
他可不想陸氏集團全體員工和自己好意捐出的錢,最後被某些人貪墨,而且陷入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漩渦裡。
中華慈善總會,至少在前世的陸家貴看來,風評相對要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