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重生八零從離婚開始 > 第第14章 馮美華 你外麵的菜賣不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八零從離婚開始 第第14章 馮美華 你外麵的菜賣不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馮美華

你外麵的菜賣不賣……

一大早的,筒子樓後麵的小空地上,就已經有五六家職工家屬端著簸箕把自己家裡的菜拿出來賣了。

來買菜的也都是廠裡的職工家屬,甚至還搞起了以物易物,你家有的菜換點我家有的菜,雖然人不多,但是看起來十分熱鬨。

桑瑜站在自己的後院裡,盯著小空地裡麵的熱鬨看了一會兒,她的腦子裡似乎猛地炸開了一個響雷。

她知道自己能乾什麼了,她知道靠著自己手裡麵的錢,還有她離婚分到的這輛二八大杠到底能乾什麼了!

她能賣菜啊!

也就是在兩三年之後,這個看起來簡陋的小廣場就會變成鎮子上最大的菜市場。

跟米麪糖油肉布這些東西還在計劃分配之外,蔬菜這種東西已經放開了,隻不過現在受到種植技術的限製,想要買到不應季的水果和蔬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不過應季的蔬菜還是相當受歡迎的,就看那小廣場上的幾個職工家屬,他們纔剛剛把菜搬出來,就已經有人圍上去了,想來,也就是中午吃飯之前,他們的那些菜就能賣完了。

現在是1983年,儘管距離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可是,對於濱江這個內陸省份的中型城市來說,其實這裡的人們並冇有感受到多少改革開放前後的不同。

大家的物資依舊比較匱乏,可是前後左右的人都冇有什麼差彆,一樣的工資,一樣的工作,一樣的房子……

自然而然的,就無法生出什麼窮則思變的想法。

最多就是像廣場上的那些職工家屬們,把自己家富餘的菜拿出來換點東西、賣幾個小錢,而且這種事兒隻有職工家屬來做。

說白了,就是家裡麵的那些中老年婦女來做,至於家裡麵的正式工,或者是待業的小年輕是冇有人來做這個的。

受到改革開放之前“投機倒把罪”的影響,並不開放的濱江市人依舊覺得做買賣什麼的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更何況是在有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再去買菜,簡直丟不起這個人。

甚至這個時候,要是有人真的做買賣,那一定會被人說閒話的,被歸到不正派的那一檔人裡麵。

一看就貪圖享受的小資產主意。

不過,桑瑜可完全不受到這個影響,上一輩子窩囊了一輩子,她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冇啥彆冇錢”這個殘酷的道理。

更何況她是靠自己的雙手掙錢,又不偷不搶,怎麼會丟人?

而現在這個年代正是萬象更新、百廢待興的好時候。

在這個時代,無論隨便乾點什麼,那都是能掙得盆滿缽滿,對於她這種冇有什麼專業技能的人來說,是真正的可以吃時代紅利的時候。

重來一次,她不可能再錯過了。

這一輩子,她隻想好好過,好好掙錢,其他的,可半點都不在桑瑜的考慮範圍之內。

決定了要乾什麼,桑瑜是半點都冇有耽誤,騎上自行車就朝著四平廠區去了。

濱江木材廠的三個廠區如果要按繁華程度來排名的話,那麼四平廠區肯定是排在最後麵的,倒不是這裡距離東廠區遠,也不是這裡的廠子少,而是這裡就靠著一個農村。

說來也奇怪,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農村和城市似乎涇渭分明,跟四十年後的不分你我,簡直是有著天壤之彆。

明明四平廠區就在四平鄉邊上,可是,卻好像有壁一樣,雙方的人卻很少有交流。

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就是四平鄉逢“五”趕集的時候,隻有極為少數的木材廠的人會到農村集市上去買點東西,不過附近村子裡的人可是絕對不會到廠子裡賣東西,這似乎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則。

那時候工廠裡麵的人,似乎天然就帶著對於農村人的鄙視,就連跟他們打交道都不屑。

這也是,桑瑜屋子後麵的那個小廣場裡為什麼隻有附近職工家屬過來賣菜,而一個附近村子的老鄉都冇有的根本原因了。

不過就算是在上一世,桑瑜也對於這種無形的壁壘嗤之以鼻,跟廠子附近的不少老鄉都打過交道,甚至還跟四平鄉的一戶村民關係很是融洽、親密。

雖然現在重來一世,就算此刻他們還不認識,可是桑瑜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去找他們。

四十年前的四平鄉裡麵還冇有修公路,也冇有一棟棟的農村自建房,隻有一條灰撲撲的黃土路,以及一片低矮破舊的土房子,在房子的周圍是大塊大塊的蔬菜。

現在正是六月,濱江市天氣熱,正是各類蔬菜成熟的時間。

桑瑜一邊騎著自行車往村口走,一邊看著那些喜人的蔬菜,眼睛得笑彎了。

許二青家就住在四平鄉四平村的村口,距離村子中心還有一段距離,以前桑瑜不知道他們家為什麼不到村子裡麵去住,還以為是不是宅基地的就分在這裡的原因。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許二青是個結巴,他媳婦因為小兒麻痹有一條腿略微的瘸,所以被村子裡麵的人排擠,才住在這裡的。

不過對於桑瑜來說,住在村邊上好,她不用進村子,做事就方便不少。

許二青家的地就在他家房子外麵的圍著,屋子後麵還有幾蓬茂密的竹子,也是因為這一片竹林,許二青還是個手藝嫻熟的篾匠。

桑瑜站在那一扇低矮的大門前,透過兩邊用竹子紮的簡陋柵欄往裡麵看,隻看見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男人正坐在院子裡麵,低頭分割竹子,在他的身邊放著不少已經劈好的竹篾。

這人正是年輕時候的許二青。

“老鄉!你家是不是有竹筐賣啊!”

桑瑜探著頭,笑眯眯的跟許二青打招呼。

許二青擡起頭,就看見了一個紮著兩條黑辮子的姑娘站在自己家的柵欄外麵,身上穿著乾淨的碎花襯衣,手裡推著一輛威風凜凜的二八大杠,正眉眼彎彎的看著自己。

他有點茫然的看著桑瑜,這個打扮的姑娘一看就是廠子裡麵的人,怎麼會來村子裡?還有她是在跟自己說話嗎?

直到桑瑜又問了他一遍,許二青才猛然的反應過來,連忙回頭叫自己媳婦:“四妹,你……你……你……”

他本來就因為結巴而沉默寡言,現在一著急,就更說不出話來了。

倒是他媳婦馮美華答應著從屋子裡走了出來。

硬著陽光,桑瑜看見了年輕的馮美華,眼睛都忍不住潮濕了,上一世她們兩個都是苦命人,互相拉拔著攙扶著,你幫助我,我幫助你,關係密切的過了人生時光的最後十來年。

那個時候的馮美華因為年輕時候吃了太多的苦,頭髮早就稀疏花白了,筆直的腰桿也彎得厲害,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就連牙也不剩幾顆。

可是麵前的馮美華還很年輕,烏黑的頭髮紮了一條大辮子,身上雖然穿著灰撲撲的土布衣服,還打著大大小小的補丁,可是打理得很是乾淨,就算走起路來微微有些瘸,可是整個人風華正茂。

“做你的活路,啥子事!”馮美華現在說話還有一股子濃重的鄉音,她手裡提著菜刀,風風火火的從屋子裡麵衝了出來,衝著許二青問。

許二青越是著急越是說不出來,隻能不停地指著柵欄的外麵。

馮美華擡起頭朝著柵欄外麵看過去,這纔看到了笑眯眯的站在那裡的桑瑜。

麵對一看就是工廠打扮的桑瑜,馮美華帶上了幾分警惕,她走到了院子中間,略微靠近柵欄,還隔著一段距離就對桑瑜問:“你要乾啥子?”

桑瑜依舊笑著,把自己已經說了兩遍了話又重複了一次:“老鄉,你們家裡是不是有竹筐賣?我想買兩個。”

馮美華愣了一下,似乎才反應過來,她臉上揚起了侷促的笑容:“你要買筐啊?”

“是,我趕集的時候聽說你家編的筐質量好,但是我冇遇上,就來你家裡問問。”桑瑜這個話不算是撒謊。

許二青在四平鄉的幾個篾匠中,手藝是數一數二的,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他受到村子裡的排擠,他做得各種竹具反而不怎麼好賣。

這個時候的人還帶著八十年代特有的淳樸,馮美華和許二青聽到桑瑜這麼說,半點都冇有懷疑,甚至連最後的那一點警惕都消失了。

許二青連忙給桑瑜打開了房門,馮美華熱情的把桑瑜給迎進了院子裡,她緊張的衝著桑瑜笑,甚至還說起了彆扭的普通話:“是,是,我男人的手藝是好,你,你要買幾個,我帶你去看!”

說著,就帶著桑瑜去柴房裡看自家做的竹筐。

許二青更是連忙去給桑瑜倒開水。

兩口子你來我往的忙,身上透著緊張又興奮情緒,跟在桑瑜的身後,像是兩個小學生一樣,侷促的等待著她的挑選。

桑瑜站在柴房門口,往裡麵一看,不大的柴房裡麵一半堆放著柴火,其他地方就大大小小的竹筐和各種竹具了。

她一眼就看中了兩個最大的竹筐,馮美華連忙去給桑瑜拿,一邊拿還一邊不怎麼確定的詢問:“妹子,這個筐有點大哦,你確定要嗎?要不是你要個小點的?這個有點貴。”

桑瑜還是笑眯眯的:“多少錢一個?”

馮美華和許二青兩個人交換了一下眼神,似乎有點拿不定主意,她猶豫了一下:“我們集上要賣一塊五一個,你自己找來的,那就,一塊三,你看行不行?”

桑瑜還冇說話,馮美華自己似乎就冇有了膽子,又連忙指著邊上一箇中號竹筐說:“要不是你要這個嘛,這個我們賣一塊二,給你一塊……”

“我就要那兩個一塊三的。”桑瑜打斷了馮美華的忐忑,指了指自己停在院子裡的自行車:“不過你們要幫給我裝在後座上。”

兩口子驚訝的看著桑瑜。

桑瑜指定的這兩個筐,起碼一個能裝五六十斤東西,一般就是他們鄉下人用的多,工廠裡的人買得最多的就是那種二十斤、三十斤的揹筐,或者就是那種裝十多斤的菜籃子。

不過,鄉下人家裡基本都有這個筐了,所以,這兩個大竹筐在許二青家算是積壓貨了,占地方還賣不出去,現在桑瑜一下子兩個都要了,讓這兩口子著實不敢相信。

“要得要得,你放心,我男人一定給你弄得巴巴適適的!”不過馮美華反應的很快,她立刻一口就答應下來,先把買賣給敲定了。

說著,她已經十分利落的把這兩個大筐從柴房的牆壁上給取了下來遞給了許二青,接著又熱情的招呼的桑瑜取院子裡喝水。

桑瑜笑眯眯的跟著兩口子折返到院子裡,不慌不忙的說出了自己今天真正的目的:“你家外麵的菜賣不賣?”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