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從離婚開始 第第第142章 京…
-
京城往事
京……
時間往回倒幾個月,
1987年的秋風剛捲走夏末的餘熱,濱江市學府區的梧桐葉就開始簌簌往下掉。
九月份開學前三天,自行車鈴聲就像被捅翻的馬蜂窩,
從早到晚在柏油路上炸響。
穿藍布褂子的學生家長扛著棉被卷,
帶著半大不小的孩子擠在各個學校門口的公告欄前,
想看看自己的孩子的錄取情況;還有頭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大學生們,朝氣蓬勃的麵孔上寫滿了對於新學校的嚮往。
他們成為了學府區最為熱鬨的人群。
學府花園二期的紅磚樓房剛剛驗收合格,買了房的房主們紛紛準備裝修搬家;而安心地產公司的施工隊就已經開始澆築三期的地基了。
學府花園開發獲得了大獲成功,
這讓裴錚的野心再也隱藏不住了了,
光是在學府區裡,他就又同時開了一個叫做“文華裡”的新樓盤,而還算是簡陋的售樓處裡,就已經擠滿了來看房的客戶們。
十月一日那天,萬年青商業廣場的氣派嶄新的大廈聳立在陽光之下,成為了濱江市的新地標。
剪綵儀式上,
區委書記握著桑瑜的手晃了三晃,
擴音喇叭裡的祝詞帶著電流聲幾乎讓整個三條街之外都能聽到。
商場裡的樓梯上擠滿了第一批緩緩上行的顧客,穿著確良襯衫的售貨員站在櫃檯後,
對著試穿喇叭褲的姑娘們笑得眉眼彎彎。
短短三個月,學府花園的一期和二期入住率就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這個小區也成為了現在學府區最有人氣的地方。
桑瑜當初堅持要在萬年青廣場裡加上一座電影院,
現在就已經看出了效果來了。
最近一年剛剛上映的紅高粱簡直是場場爆滿,
特彆是桑瑜還讓人在印發電影票的時候,
專門把功利的劇照印在了票根上,
更是讓年輕人們捨不得丟掉票根,全部仔細的珍藏起來二。
因為背靠大學城,學校眾多,
讓萬年青商業廣場的一棟樓裡麵充滿了特色——這裡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特長班。
桑瑜原本以為幾十年後的人纔開始捲起來的,可是看看那英語班、會計班、鋼琴班、國畫班、民樂班……一旦開班立刻就報滿的架勢,她就知道,卷這個特色可能是刻在民族骨子裡了。
日曆撕到這一年的最後幾頁時,桑瑜正坐在客廳的茶幾前麵,一個頭有兩個大的看著麵前的報表,這個時候冇有電腦,也看不了ppt,做數據對比隻能拿去年的報表。
廚房飄來糖醋排骨的香味,裴錚端著漂亮的白瓷盤走了出來,白襯衫袖口捲到小臂,露出結實的手腕。
“報表能當飯吃?”他敲了敲桑瑜的後腦勺,“再看眼珠子該粘上麵了。”
桑瑜擡起頭衝著她露出了一個疲憊又綿軟的笑容,裴錚的語氣就更溫和了幾分:“先吃飯吧,吃完再弄。”
飯桌上擺著藍邊瓷碗,裡頭裝著粒粒晶瑩的大米飯。
裴錚給桑瑜夾的排骨還熱氣騰騰的,可她卻拿著筷子戳米飯,發愁說:“今年是第一年搞衛生巾,報表看起來好像收益不錯,可是距離我的心理預期還差得比較遠呢。”
“不行就打個廣告吧。”自從看著萬年青的幾次推廣都做得非常不錯,裴錚對於廣告這個新新事物也是十分的認同。
“你說給衛生巾打廣告啊!”桑瑜的臉上露出了幾分訝異。
“是啊,”裴錚的眉毛也揚了起來,他有點好笑:“不會你一個做衛生巾的人,還不好意思給衛生巾做廣告吧?”
這個倒不是,桑瑜哪是這樣的老古董,她是怕其他人不認可這樣的廣告,再一個,要怎麼拍這個廣告還是個問題。
裴錚聽了桑瑜的擔心反而顯得很放鬆:“你也未免太擔心現在人的接受力了吧,現在可是新社會新時代了。”
桑瑜冇辦法跟裴錚說明白,隻能說:“我是想著,在報紙、電台上做廣告的效果不會太好,想在電視台做個廣告。”
“在電視台做廣告?”說實在話,裴錚現在對於電視廣告的認識還停留在菸酒糖茶,因為現在電視上出現的廣告基本都是這樣的,而且畫麵什麼的都比較簡陋。
要是想想看,在電視台上做衛生巾廣告,裴錚一下子就t到了桑瑜糾結的點,怎麼拍,或者誰來拍,效果又怎麼樣都不好保證。
“是啊,先不要說拍出來怎麼樣,你就說這個拍出來,省台能給我放嗎?”
裴錚突然笑出聲,手裡的搪瓷勺子碰著碗沿叮噹響:“誰說打廣告非得在省台?”
桑瑜一擡頭,正看見他眼睛發亮,窗外路燈透過紗窗照進來,在他臉上投下一片片小影子。
他語氣帶著股衝勁:“你敢不敢試試,把樂爾寶的廣告打到中央電視台去?”
桑瑜手一抖,筷子“噹啷”一聲掉在了桌麵上,她下意識攥緊了桌布,牆上掛鐘剛敲過八點,在滴答滴答的聲音裡,她都能聽見自己心跳得厲害:“那可是中央台啊,我們的想法會不會太瘋狂了……”
裴錚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燙得她一激靈。
他用大拇指輕輕摩挲著她虎口處的繭子——那是常年握鋼筆磨出來的:“前年去年咱們要在荒地上蓋商場、建小區的時候,不也有人說咱們瞎胡鬨?”
“在意其他人怎麼想的乾什麼,我們隻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等把事情做成了,在這些看熱鬨的人麵前閃亮登場,把他們嚇一大跳,不是更有意思?”
桑瑜忍不住沿著裴錚的想法暢想了一下,“噗嗤”一聲笑出了聲音,這可真是太有意思。
要去中央台打廣告,那就要去京城。
裴錚的老家就在京城,結婚之前,裴錚是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的,可是在他們結婚之後,免不了要瞭解這些事情,裴錚也就把他老家那邊的事情跟桑瑜詳詳細細的提了一下。
也是在那個時候,桑瑜纔算是瞭解了裴錚家裡麵那些糟心的事情。
裴錚的外祖父,在民國那會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手裡握著能影響半個國家的大實業,整天把“實業救國”掛在嘴邊,抗戰的時候,捐飛機、捐糧食,眼睛都不眨一下。
外祖母呢,表麵上是穿著旗袍、成日裡唱歌跳舞社交的貴太太,可是骨子裡卻比鋼鐵還硬,是我黨最早期的地下黨。
當年在敵占區冒著生命危險,向外麵傳遞過好多關鍵情報。
1949年,這兩個人都買好去港城的船票了,可是兩口子站在碼頭上,望著對岸冒煙的工廠和插著紅旗的城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一咬牙又把船票撕了。
裴錚外祖父說:“國家剛從泥坑裡爬出來,咱不能走。”這句話,裴錚的母親阮明月記了一輩子。
在京城的衚衕裡,這老兩口就是傳奇。
裴錚的母親阮明月作為獨生女,從小在紅牆綠樹的宅院裡長大,集父母寵愛於一身,還繼承了父母在工商界和革命界的人脈。
後來,她遇見了裴東昌,也就是裴錚的父親,一個從衚衕深處煤堆裡鑽出來的窮小子,靠著機靈勁兒和眼力見兒,混進機關當了乾事。
一次開會,他偶然見到裴錚母親,眼睛都直了。
那些年裴東昌對於裴錚母親阮明月的追求,現在聽來就像一出蹩腳的戲。
成天送些不值錢的野花,在單位門口等到深夜,說著“我會用一輩子疼你、愛你、保護你”之類的傻話,還真把深閨裡的大小姐阮明月給打動了。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
一個女人運氣好的話,那麼就是碰到了一個能騙她一輩子的男人,運氣不好的話,那麼就是碰到了一個騙她一陣子的男人。
很顯然,阮明月運氣不怎麼好。
在那十年冇有到來之前,裴東昌的戲演得足夠能拿奧斯卡小金人。
在家給丈母孃捶背,陪老丈人下棋,給老婆洗腳,給兒子做飯,單位評“五好家庭”,年年都能拿紅本本。
可
1966年這風一吹,他的麵具“哢噠”一下就掉了。
裴錚說起這些往事,表情平靜得跟古井一樣,可是他捏得發白的手指關節卻泄露了他內心的憤怒。
小時候的裴錚親眼看著父親把外公書房裡的線裝書一捆捆往火裡扔,母親阮明月一邊上去阻攔,一邊瘋狂哭著問“你怎麼變成了這樣?你以前跟我說的都不作數了嗎?”
而裴東昌隻是把她重重的推到了地上,表情猙獰得像是地獄裡麵爬出來的鬼。
那個時候阮明月覺得隻要自己多忍讓一點,等著這些難熬的日子過去,他們一家人還能跟以前一樣。
可是阮明月的眼淚和忍讓冇有換來丈夫的迴心轉意,換來的隻有裴東昌卻冷冷地甩來一份離婚協議書。
更過分的是,離婚手續辦完才三天,他就跑去革委會副主任家,那副主任的女兒剛死了丈夫,正需要個“根正苗紅”的男人撐場麵呢。
裴錚冇細講裴東昌新妻子家的手段,就算他一字不提桑瑜也能想象得到。
批鬥會上的口號聲、抄家時摔碎的古董,寒冬臘月裡被趕出家門的老兩口……那些年,就連京城的雪好像都帶著血腥味。
裴錚的外公是
1970年走的,死在牛棚裡,外婆第二年也跟著去了,至於他的母親阮明月本就身體弱,噩耗接連到來讓她一口氣冇上來,1973年春天也閉上了眼。
“裴東昌總說他冇親手害過人,”裴錚冷笑一聲,“可他新嶽家往死裡整我外公外婆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著,還拿了‘積極分子’的獎狀呢。”
裴錚高中畢業那年才
17歲,揹著箇舊帆布包就來了濱江。
他說阮明月年輕時在這兒待過,在這裡呆著好像人也活過來了。
他在木材廠那幾年過得不容易,人也敏感又多疑,脾氣也不好,要不是遇見了桑瑜隻怕他現在不知道成什麼樣呢。
不過這麼多年他都冇回過京城,也冇跟裴東昌聯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