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從離婚開始 第第第76章 合同…
-
合同
合同……
除了這兩件事情之外,
桑瑜這幾天忙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大棚的事情了。
何麗英那天回去之後,挑燈夜讀的好好的研究了一下,第二天就把圖紙給畫了出來,
她來找了桑瑜,
桑瑜看了看圖紙,
覺得已經跟自己在四十年後看到的圖紙差不多了。
而且又聽何麗英說,現在改出來的這一版的大棚大小是可以靈活變化的,最大的可以七分地建一個,
但是如果隻有兩分地,
也可以建一個。
價格也找劉建設這一邊覈算了出來,最大的那一種建一個要將近五十塊,如果跟四十年之後的大棚相比,這個價格是相當貴的了,但是由於是萬事開頭,冇有成品的材料,
能跟車床廠定下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實在了,
至於小一點的大棚,則要根據具體的麵積和使用的材料,
會相對的便宜。
不過,也冇有低於二十塊的。
拿到這個預算和價格,
桑瑜就打算去馮美華家好好的商量一下這個建大棚的事兒。
最近的四平鄉的秋菜收穫季節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那是家家戶戶都在搶收,
因為菜品比較全備,
也就導致最近市場上的菜便宜了幾分錢。
彆看好像嬌嫩的綠葉菜似乎便宜了一點,
但是因為大量的秋菜上市,木材廠的很多職工們都開始選擇屯菜,比如大白菜、冬瓜、紅薯、土豆、南瓜之類的菜品非但冇有便宜,
反而更貴了。
這段時間劉玉城和桑柳天天都要去幾趟四平鄉,以前他們還能看看場子,看看批發的菜賣得怎麼樣,可是自從有一些職工家屬們聽說他們可以直接幫他們屯菜開始,這兩個人就忙得要起飛了。
甚至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隻來得及送菜。
不過一個多禮拜下來,桑瑜發現兩個小的眼見的人也瘦了,下巴也尖了,甚至連眼窩都摳進去了,隻能天天好魚好肉的給她們改善生活。
發展到了九月中旬的那個禮拜天,桑瑜甚至連衣服都冇有去賣,直接去大車隊租了兩輛車,讓裴錚和段成兩個人下到四平鄉去給自己拉了兩趟菜,來到小廣場這裡專門批發給屯菜的職工。
桑瑜這麼做,一開始隻是怕兩個小的太辛苦了,自己的妹妹也就算了,要是把劉玉城給累病了,劉老頭估計不會放過自己。
但是,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
桑瑜搞了那麼兩大車的菜在小廣場的菜上批發、屯菜,一下子就把周圍好大一片的職工們給吸引過來了。
畢竟,囤菜這個事兒在每年之中還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過了十月份,也就陸陸續續的隻有大白菜了,像是土豆、南瓜、冬瓜、紅薯這些可就都冇有了,不趁著現在囤,那冬天的時候可就隻能在菜站買高價菜了。
原本小廣場上賣菜這件事也就附近的這一小片的家屬區職工知道,現在隨著這一囤菜,好多職工才知道這裡居然有賣菜的。
而且這裡的菜又新鮮又脆嫩,更重要的是還要比菜站更便宜,好多人當下就下定決心以後買菜不去菜站了,就來小廣場。
桑瑜更冇有想到的是,她這一天拉著的幾大車子菜,幾下子就賣完了,賣完之後,還有更多的人預定,桑瑜當下就決定,再去大車隊去租幾天的東風車。
運輸隊也不是第一次租車出去,要知道現在有車的單位畢竟是少數,就像是百貨商場自己都冇有車子,他們拉貨,那都要去各個單位的運輸隊租的,隻是大車隊還是第一次跟私人做生意,而且還是跟桑瑜。
要知道,她可是木材廠的名人,不管是以前的抓賊成了榜樣,還是單位裡第一個停薪留職的,無論那件事兒提出來,那都是響噹噹的。
所以,大車隊隊長聽說桑瑜還要再租個四五天的車,那條子批得十分痛快,而且價格也便宜,一輛車一天的租金是十五塊,油錢包含在裡麵。
桑瑜就著也就把裴錚和段成兩個車子的駕駛員又給包了幾天。
本來大家就是賣衣服的合作者,而且私交又好,所以這幾天裴錚和段成那真是下了苦力了。
就是因為實在是太忙了,何麗英也被桑瑜揪過來幫忙,主要是打下手和做飯,總之,那幾天的時間把大家都給累夠嗆。
好容易這天結束了,囤菜潮也過去了,一大早裴錚又來跟桑瑜說,市區火車站那邊打電話過來,劉業給他們補得貨也到了。
不過桑瑜這一天是已經訂了要去馮美華那裡談大棚的事情,這個去火車站拉貨的事情就全部交給了裴錚和段成,雙方約定好,大家分開行動,晚上再碰頭。
桑瑜搭著劉玉城的順風車去了馮美華家。
馮美華他們這一段時間搶收秋菜也是忙得四腳朝天,不過今年比起往年來,村民的積極性可是要高太多了,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菜隻要收上來,馮美華這邊就直接給銷售出去了,甚至還有東風車來拉,他們根本就不愁銷路。
以前在村子裡麵秋菜收完之後,其實大家就已經要休息了,畢竟濱江這個地方是不種小麥的,所以,秋收一完,地就閒了,大家就天天在家裡遊手好閒起來,這個時候也是村裡麵的領導最頭疼的時候,因為隻要村民閒了,那就事多了。
結婚生孩子什麼的倒是也算正常,就怕他們打架鬥毆,偷雞摸狗,所以往年的時候,秋收完是村子裡麵天天開大會的時候。
不過今年因為有了桑瑜這邊收菜,大家秋收完了完全冇有休息的心思,各個都在整理菜種,打算再過幾天就把那些冬季可以種的菜給下地了。
桑瑜到的時候,已經是上午十點了,馮美華家初來七八個還來交時令蔬菜的村民,難得的冷清。
就那麼幾個人的菜馮美華就交給了許二青,讓許二青來收,自己則跟桑瑜搬了椅子坐在了院子的角落裡麵看圖紙。
在大棚的圖紙上,還有一張馮美華家菜地的圖紙,何麗英按照那天量得地,準確地計算了所有的大棚,寫得清清楚楚,就算是不太看得懂圖紙的馮美華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她用手指細細的數了一下菜地的平麵圖,“也就是說,我現在的地最多是三十個大棚就能蓋滿了?”
“是,就是這幾塊小的地方可能要空下來。”桑瑜也看得清楚。
不過,就算是空了零零碎碎的幾塊,也要比那天量地的時候,留下得少多了,對於這個大棚的數量馮美華是非常滿意的了,她甚至已經在心裡麵盤算了一下這些大棚裡麵要種什麼了。
“這些大棚的成本要多少?”馮美華拿出算盤,按照何麗英已經列好的算式,又仔細的算了一遍,不過最後的結果讓她的眉頭微微的皺了起來。
這些大棚全部蓋好,大概要一千五百塊,這個數字在八十年代可不是什麼小數,桑瑜也就是因為這一次衣服賣出去了,手裡麵才鬆快,能拿得出來,就是不知道馮美華這邊拿不拿得出來了。
馮美華這幾個月賣菜其實也攢了幾千塊錢了,可是,錢多了,花錢的地方也多了,馮美華現在手裡麵要拿出這麼多的錢還真是有點困難。
更重要的是,馮美華家要蓋房子,這就壓了錢了。
“手裡麵錢不夠嗎?”桑瑜和馮美華已經認識那麼久了,互相很瞭解了,馮美華雖然冇有說話,但是桑瑜已經從她的表情裡麵看出了為難。
馮美華的臉上就露出了無奈,她歎了一口氣,指了指院子外麵堆得磚,“要蓋房子,我可能拿不出這麼多。”
前短時間下大雨,馮美華家四間房子塌了一半,要不是這個原因馮美華也不會那麼被動的在這個時候蓋房子。
桑瑜:“你能拿多少?不夠的我這邊補就行了。”
“最多三百。”馮美華算了一下,她冇有推辭桑瑜的出資,但是也覺得十分不好意思。
畢竟這個大棚可是蓋在自己的地上,聽說,還能用很多年,所以怎麼算都是自己占便宜。
不過馮美華也不是一個扭捏的人,她既然能大大方方的接受桑瑜的投資,也就提出來了一個分成的的想法。
“這大棚裡麵前三年的產出利潤我不要,就每年不管種幾茬菜,我隻要一個棚子一百塊的辛苦錢,三年之後,大棚的利潤我們再平分吧。”
這個提議當然是對於桑瑜極大的有利,不過桑瑜還是拒絕了。
她知道馮美華的為人,厚道又勤快,她這麼說肯定是心裡真的就是這麼想的,但是桑瑜並不想占那麼大的便宜。
桑瑜知道,這個世界上最長久的關係其實是良好的利益合作關係,馮美華的這個提議對自己倒是有利,但是對馮美華太苛刻了。
桑瑜可不是想做一個普通的菜販,她想要走得更遠,那麼就得在最初和自己的合作者分配好利益,這樣,自己才能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於是桑瑜說:“這個不行,不如,第一年我拿利潤的八成,第二年我拿七成,第三年我拿五成,三年之後我就按照市價收菜,這三年中,你們種菜的錢另出。”
桑瑜的意見馮美華覺得不好意思,不同意,兩個人又商量了好一會兒,最後纔算是定了下來一個方案。
第一年的利潤全部歸桑瑜,馮美華一個棚子拿一百塊的辛苦錢,第二年利潤八成,第三年利潤分五成,不過馮美華他們不再要辛苦錢,至於三年之後,還是按照桑瑜說得一樣,她就按照市價收菜,棚子歸馮美華,不再分利潤。
利潤分配訂下之後,兩個人也冇有耽誤,直接去了木材廠,找了一個人擬了一份合同,一式兩份的簽署了一下。
其實一開始馮美華是不知道合同是什麼東西的,她就覺得自己答應了的事情,那就得說到做到,不過當桑瑜解釋一下這個合同是什麼東西之後,她也就同意簽訂了這個東西。
等到拿著那份合同回家之後,許二青聽到了馮美華的解釋以後,就拿著那一份合同摸了又摸:“這兩張紙就能管十年?”
馮美華點點頭:“是的,桑瑜說,隻有簽了這個,十年之內,大家必須都按照上麵寫得辦事。”
“這個好啊!這個真的好啊!”
許二青擦了擦眼睛,馮美華知道他又想起了以前的事情。
他們兩口子老實,特彆是許二青在家裡本來就不受重視,還是一個結巴,兄弟姐妹就冇有不欺負他的,他原來可冇有少被算計過。
像是那種一開始說得好好的,可是等到執行的時候,他們兩口子老老實實的遵守約定,可是對方卻想辦法的耍賴皮的事情那可太多了。
所以當知道這薄薄的的兩張紙不但可以保護他們的利益,更是能約束雙方的行為的時候,許二青真心實意的感覺到了有文化真好,有合同真好。
另外一邊,桑瑜則拿著合同去找了劉建設。
不過這一次,她可不是以徒弟桑瑜去找的劉建設,而是以客戶桑瑜的身份去找的劉建設,要跟車床廠裡下這個大棚配件的單。
最近一段時間車床廠都比較閒,雖然廠子裡麵冇有什麼生產壓力,但是如果能有這樣的訂單的話,車床廠的領導還是很高興的。
所以,桑瑜在跟車床廠的廠長談的時候,雙方都比較愉悅,特彆是當車床廠聽到了這個大棚的零件以後還會有的時候,他又給桑瑜每個大棚便宜了三塊錢。
彆看一個大棚隻便宜了三塊錢,可是,積少成多啊。
雖然現在隻有桑瑜和馮美華兩個人在弄大棚,但是桑瑜已經預見到了,等到自己冬天的鮮菜上市的時候,這大棚的搭建隻多不會少。
為此,桑瑜還跟車床廠簽訂了一個合同,那就是,他們不能對外零售這個大棚的配件,一切隻能由她這邊來銷售。
車床廠當然是同意的,現在的車床廠因為跟木材廠綁定在一起,他們自己是冇有銷售壓力和途徑的,這種東西做出來,如果讓他們自己去賣,他們也賣不出去。
一天之內,桑瑜就簽訂了兩份合同,而且是兩份都能夠實實在在的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合同,心情實在是不錯。
她本來就帶著錢,立刻就把這三十個大棚的定金付了,車床廠平時都是生產各種精細零件的,像是大棚這種那麼粗糙的零件,對於車床廠來說,簡直是太簡單了,而且桑瑜第一批隻要三十個大棚,都不用劉建設這種八級工動手,下麵的小年輕一天帶手的就能給做完了。
正是如此,桑瑜跟車床廠的廠長約定好了,第二天的這個時候再來拉貨。
說定之後,桑瑜就又打算往供銷社走。
大棚的鋼條是框架,但是還需要大量的塑料薄膜,桑瑜打算去看看,太興鎮的供銷社裡麵存的薄膜夠不夠,如果不夠的話,她還得去一趟市區,到百貨商場去看看。
離開車床廠辦公室的時候,桑瑜正好預見了付曉華。
她今天穿了一件洗得發白的襯衣,平時喜歡弄出花的頭髮今天也隻是隨便的紮了一個低馬尾,鬆鬆的耷拉在腦後,臉色不是很好,特彆是一雙眼睛,雖然不太明顯,可是依舊能夠看出來有紅腫的跡象。
付曉華的手裡麵捏了一張紙是,桑瑜下意識的瞟了一眼,隻看見上麵寫了“請假條”三個大字,至於為什麼請假,又請多久假,桑瑜不知道,也冇有興趣知道。
隻不過,她不在意付曉華,可是付曉華卻相當在意桑瑜,她在辦公室的走廊裡遇見了桑瑜之後,腳步一下就停了下來,站在原地,一雙通紅髮腫的眼睛,也死死的瞪著桑瑜。
桑瑜忙著去供銷社,不想為這些完全冇有意義的事情浪費時間,隻當冇有看見,就想離開。
可是,兩個人擦肩而過的時候,付曉華那咬牙切齒的聲音就在桑瑜的耳邊響了起來:“桑瑜!你現在很得意是不是?”
桑瑜放慢了腳步,回頭看了付曉華一眼,隻覺得莫名其妙。
付曉華見桑瑜不搭理自己,越發的來勁了,她轉回身,一把就拉住了桑瑜的胳膊,瞪著桑瑜,“你現在高興了吧!我家變成了這樣,你最得意了是不是!”
桑瑜:……
她的目光落在了付曉華拉扯著自己胳膊的手上,使勁的掙脫開,皺起了眉毛:“付曉華,你要是有病可以直接去看病,不要到處發瘋。”
付曉華:“你心虛是不是?我姐夫的事情是不是你使得壞?要不然他怎麼會被抓!”
桑瑜:……
她現在真的是相信那句話了,這個極品真的是成群成群出現的了,她這個正常人實在是難以理解付曉華的腦迴路。
“你的意思是,是我用繩子捆著讓王自力去賭博的?順便還捆上了你大肚子的姐一起去?還有,王自力逃跑的時候,是我讓你姐把他給舉報的?”桑瑜雙手抱胸,用關愛傻子一樣的目光看著付曉華。
“我覺得你還是不要請事假了,你直接去看病吧。”
“桑瑜!你不得好死!”付曉華被桑瑜推開,還想掙紮的上來去抓桑瑜的臉。
不過,她還冇有撲上來,就被一聲雄厚的聲音給鎮住了,正是剛剛纔和桑瑜簽了合同的車床廠廠長,他不過是轉頭喝個水的功夫,就聽到外麵吵吵起來了,連忙放下來杯子就出來看。
“付曉華!你是不是要請假?還在那裡囉嗦什麼?”
怒斥完付曉華,廠長又對著桑瑜露出了溫和的笑容:“小桑啊,你忙,我就不耽誤你事兒了,你放心,你要的東西我這邊加緊給你弄,明天肯定給你弄好!”
付曉華本來就是一個愛管閒事的,又和桑瑜不對付,現在聽到廠長這麼說,不由得就嘟囔著:“廠長!她現在可是停薪留職區賣菜的人,放在前幾年那就是投機倒把,我們是國營廠子職工,可得跟她劃清關係!”
廠長聽得臉色發黑,想著好不容易有點錢入賬,可不想被付曉華這個破嘴給攪合了,於是黑著臉打斷她的廢話:“你要請假就快點過來!不然就給我滾蛋去上班!再發瘋,我就調你去車間!”
桑瑜笑眯眯的跟廠長告彆,她衝著付曉華挑釁的揚了揚眉毛,氣得付曉華的鼻子都歪了,等著桑瑜趁都走出去了老遠了,她還聽到付曉華在那裡廠長的咆哮中嚶嚶嚶的哭泣。
付潔被抓了這件事在太興鎮實在是個新鮮事兒,畢竟這個年頭女犯人還是很少的,而且還是一個大肚子的女犯人,那這裡麵可以講得八卦就更多了。
桑瑜在車床廠的時候就已經聽到不少職工在哪裡咬耳朵了,等到她到了供銷社才發現這個八卦還熱烈的很,她這纔想起來,這個供銷社原來就是付潔的單位。
好在供銷社的幾個售貨員隻知道付潔是彆人的小三,但是不知道她到底三了什麼人,更不認識桑瑜,所以冇有把這個來買薄膜的人跟付潔聯絡起來。
不過現在在供銷社上班的兩個售貨員一聽說桑瑜要塑料薄膜,而且要得不少也挺高興,桑瑜這個時候才知道,這個太新鎮的供銷社在半年前被上麵的單位壓了一批的塑料薄膜,但是這玩意兒實在是用處不大,買得人更少了,雖然隻過去了半年,但是這薄膜都快成為供銷社的壞賬了。
要知道,現在很多國營單位雖然過年過節都會發福利,但是這個福利好壞還是跟單位的營收有關係的。
薄膜雖然不貴,但是數量多啊,壓得多了,也會影響供銷社的福利。
現在好不容易有個人來買了,而且買得數量還不少,那供銷社的售貨員跑得不要太快。
這個塑料薄膜展開的時候,看起了冇有什麼重量,但是捲起來之後就相當重,售貨員實在是搬不動,就直接帶著桑瑜去庫房看了。
去看薄膜之前,桑瑜其實一直心裡麵冇有底,畢竟,她對於這個東西完全是不瞭解的,她現在對於薄膜的全部概念都來自於在四十年後見過的那些成品大棚,上麵覆蓋著的薄膜不但有一定的厚度,而且寬度也比較大。
所以桑瑜就一直擔心著,如果供銷社的這個薄膜寬度太窄的話,那麼可能要很多才能覆蓋住大棚。
不過,等在庫房裡麵看到那成卷的薄膜之後,桑瑜的這點擔心就完全的被打消了、
隻看見在那庫房裡麵放著長度大概超過十米的捲筒,上麵的厚度足足有半米,而薄膜的厚度也挺有分量。
售貨員解釋說:“這一圈的薄膜足足有三百米呢,你要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