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第145章 必須往前衝
歡聲笑語中,隻有吳海榮坐在副駕,偶爾悄悄看一眼蘇曉玥。
而她,正靜靜地靠在車窗邊。
目光落在窗外掠過的霓虹燈上。
“對了。”
吳海榮忽然開口。
“新廠房圖紙改完了,你回來之後抽空看看,還有什麼啥調整的地方。”
蘇曉玥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麼快?我記得上次你說還需要至少兩周才能定稿。”
“你們在黎國接的訂單堆成了山。”
他側過頭,對她笑了笑。
“生產線肯定不夠用。我不能讓你一回國,就一頭紮進一堆亂七八糟的圖紙裡,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她心頭微微一顫。
那種久違的安心感,悄無聲息地漫了上來。
在她開口之前,就已經把該做的都做了。
回到深市時,天剛泛白。
飛裳的廠房靜靜地佇立在晨光中。
門口那條大紅橫幅隨風擺動,上麵寫著四個大字。
“歡迎凱旋”。
字跡歪歪扭扭,顯然是連夜趕工寫上去的。
廠裡的工人們早就聽見動靜,急匆匆從車間衝了出來。
“蘇廠長回來啦!”
“黎國那場秀好看嗎?”
“哎呀彆問那麼多了,趕緊說說外麵什麼樣!”
“快說說!快說說!”
熟悉的笑臉瞬間聚成一圈。
袁麗亞從人群後頭擠上來,高高地舉起手中那本《miano》。
“瞧見沒!我們衣服上了封麵啊!”
大夥兒瞬間炸開了鍋,你推我搡地爭相傳看那本雜誌。
吳海榮站在外圍,靜靜地看著這一幕。
他低頭看了眼表,指標剛過六點半,輕聲道。
“曉玥,我得走了。新廠那邊今天要去驗收鋼架結構,幾個施工隊等著我去現場盯進度。”
蘇曉玥聽見聲音,急忙撥開人群走出來。
一邊走一邊拉開隨身的帆布包,掏出一個深藍色絲絨小盒。
“在黎國給你捎了點小東西,不算貴重,但挺合心意的。”
盒蓋緩緩掀開,映出一對銀色袖釦。
輪廓是簡化版的鐵塔。
最特彆的是塔基部分。
仔細一看,竟刻有一圈細密精緻的紋路。
那是飛裳品牌獨有的“海天藍波浪紋”。
“看見它第一眼,就覺得非你不可。”
蘇曉玥目光坦然,直視著他。
吳海榮愣了一下。
他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枚袖口,湊到眼前細細端詳。
許久,鄭重地合上盒蓋。
“謝了。”
他抬眼看向她,目光深邃。
“我一定好好留著。”
直到吳海榮轉身離去,蘇曉玥才收回視線。
林美瑤已經坐在電腦前,翻閱訂單係統裡的資料。
“光是‘鳳凰’款,現在預訂量已經超過兩百件了。這還是我們剛對外發布訊息不到十二小時的資料,還沒算後續媒體發酵的影響。”
蘇曉玥深呼吸。。
這個數字遠超預期,也遠超目前飛裳的實際產能。
她望著窗外已經開始忙碌的廠區,喃喃道。
“以咱們現在的手腳,根本趕不完這麼多單子。”
“得招人了。三十個夠嗎?”
“不夠。”
林美瑤搖頭,手指繼續在螢幕上劃動。
“至少要五十人起步。而且必須重新調整生產線。普通款全部拆出來交給新人操作,基礎工藝簡單些。高定係列則必須由核心團隊來做。建議把老員工全調去高定組,確保品質不出問題。”
劉琴芬站在門邊,雙手抱臂,眉頭擰成一團。
“新人手藝不穩,經驗不足,萬一哪一環節出錯,燒壞麵料或者弄錯尺寸,損失可不小。現在原材料都是按定製單預定的,補料來不及啊。”
“那就分層級管理。”
蘇曉玥立即回應。
她快步走到白板前,抓起筆刷刷畫了幾道線。
“最外層是普工崗,負責輔料裝配、熨燙、打包這類基礎工序,新人從這裡練手。中間層是質檢與協調,由麗亞帶隊輪班巡查,每日抽查成品。”
“核心層則是設計與製作高定禮服的部分,你和我媽親自帶徒弟,一對一指導,關鍵步驟絕不假手於人。”
說完,她環視眾人,語氣堅定。
“質量不能讓步,但產能也絕不能再拖後腿。我們已經走到這一步,必須往前衝。”
大家相互對視一眼,紛紛點頭。
三天後。
公告貼上廠區外牆。
天還沒亮,廠門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龍。
“曉玥姐!人好多啊!”
小衛從窗戶探出頭,聲音都抖了。
“少說一百多個!黑壓壓的一片,全都擠在廠門口,連街口都站滿了人!”
蘇曉玥走出去,差點愣住。
隊伍從廠門一路拐到街角,彎彎曲曲排出去幾十米。
“蘇廠長!”
一個姑娘衝她拚命揮手。
“我天天看你們的新聞!太牛了!聽說你們不光工資發得準時,還教人新技術,能學真本事!我就是為了這個特意從三順趕過來的!”
“我從秦州坐了六個小時大巴過來的。”
一個中年女工搓著手。
“早上四點就起床,倒了兩趟車纔到這兒。聽人說,你們發薪準,從不拖欠,還教技術。這地方,值了。”
蘇曉玥笑著點頭。
可心裡卻像壓了塊石頭,沉甸甸地墜著。
這麼多人來麵試,怎麼選?
“不如筆試、實操?”
蘇曉玥想了會兒。
“筆試可以考點縫紉基礎,篩掉完全不懂行的。實操就讓他們現場縫一條直線,看看手底下有沒有真功夫。”
“這個好!”
林美瑤馬上點頭。
“既能看出基本功,又能考察心理素質。有些人理論背得滾瓜爛熟,一動手就哆嗦,那也不行。”
“順便問問她們知不知道老手藝,比如盤扣、滾邊、手繡這些傳統技法,懂行的先挑,以後咱們搞高定係列也用得上。”
於是登記完資訊後,大家被通知。
幾天後來參加筆試、麵試。
招工的訊息吹遍了深市的每個角落。
才三天,飛裳就收了將近三百份簡曆。
紙頁厚厚一疊,堆得蘇曉玥的桌子都快放不下了。
她一張張翻著,指尖滑過那些表格,心情複雜。
“曉玥姐,你瞧這個。”
小衛遞來一份表,語氣裡帶著幾分驚喜。
“這位師傅在秦州乾了20年,針法全都會,還會自己設計花樣。她說最擅長的是廣繡,而且帶過徒弟。”
蘇曉玥仔細看完,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申請的人叫齊秀珍,三十歲,曾經是秦州絲綢廠的技術骨乾。
後來廠子改製,裁員潮襲來,她也在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