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悍匪之快意恩仇 第393章 改革阻力(一)
莫斯科。
主席的辦公室當中,代主席安德羅波夫,正在聽取底下克格勃特工從各處傳回來的情報。
此時的安德羅波夫,臉上充滿著疲憊,雖然在最後的選舉當中,他獲得了勝利,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壓力。
選舉結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跟一眾幕僚,開始製定接下來的反腐改革計劃。
想要利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先從一些小家族入手,然後慢慢的擴大戰果,最終將那一些大老虎一一降服。
石油官員與軍方勢力,暫時不宜對他們動手,軍方是歸屬於原主席的勢力,原主席如今還在職位上麵並沒有去世。
如果這時候對這一些軍方勢力動手的話,肯定會遭受巨大的抵抗,到時候一不小心反腐的計劃沒成功,導致整個國家分崩離析。
石油官員更加不能在這個時候動他們,整個國家的最主要經濟來源,大部分都靠著石油貿易。
如果這時候要動他們的話,他們直接讓石油減產,那麼整個國家如此龐大的軍隊以及官員,拿什麼給他們開工資。
由於一直都要與漂亮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抗,國庫裡麵的資金,早已經消耗一空,全部都拿來研發各種各樣的先進武器。
這時候反腐改革計劃推進的時候,必須要小心翼翼,慢慢的進行推動,不宜操之過急。
先從數量比較龐大的小家族開始,直接從他們身上開刀,將這一些小家族這麼些年以來,所貪汙的那一些財富全部充公,讓國庫快速充盈起來。
隻要國庫裡麵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養活整個國家龐大無比的軍隊和官員。
到了那個時候,就可以向石油官員開刀,哪怕這一些石油官員的勢力再如何龐大,自己的手中,擁有著兩支部隊,絕對是可以鎮得住場的。
“主席,目前全國範圍內的反腐改革計劃,按照原來的計劃進度,已經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隻不過民間的不滿聲音越來越激烈,如果我們不解決這一問題的話,到時候有可能會出現民眾示威的事件。”
“如果有大量的民眾。走到街上示威的話,那對於你以後轉正非常的不利。”
“這一種不滿的聲音,並不是特指一個地方,而是全國各地所有的地方都有。”
聽到彙報的安德羅波夫也是直接嚇了一跳。
他這一次所推行的反腐改革計劃,所針對的都是上層精英人士和權貴。
為的就是可以得到更多民眾的支援,讓他可以順利的將代主席轉正。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有人在背後煽動,你們是乾什麼吃的,發現有人煽動,為什麼不第一時間進行鎮壓。”
“主席,這一次民眾們的不滿,並沒有任何一個人煽動,而是國營商店和供銷社的物資匱乏,所導致的不滿。”
“國家計委(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供委(國家物資技術供應委員會)那邊,究竟是如何進行對接的,難道他們沒有很好的對物資進行分配嗎?”
“主席,我們國內一直都在發展重工業,對於一些民眾生活所需的輕工業品,並不是很重視,一直以來,都是靠著進口和走私,來滿足所有普通大眾的日常所需。”
“由於我們這段時間的行動,對邊境加強了管製,導致一些走私的輕工業品,無法進入我我們國內,數量正在急劇下跌。”
“同時我們對那一些小家族進行審查,這一些小家族在暗地裡,都是各個地方的黑市幕後掌控人。”
“從我們行動到現在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全國的黑市消失了70%以上。”
“一直以來,我們國內的國營商店和供銷社,負責提供足夠的糧食,以及一些肉類和白麵包,還有黃油。”
“各種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都是利用黑市來作為補充,現在這一些黑市消失了70%,導致民眾們,無法購買到這一些生活必需品。”
“時間一長,民眾的不滿就會越來越多,出現了對政府的各種調侃。”
“大量民眾在私底下,對政府開啟了政治笑話,說是蘇聯的百貨商店裡有什麼?有兩種商品,一種是“沒有貨”,另一種是“不賣那個”。”
“經常在私底下,諷刺商店貨架空空如也,即使有商品,也常因各種原因,如預留、配給,不賣給普通顧客。”
“還說很多普通民眾在百貨商店排隊,排了幾個小時後,他憤怒地問前麵的人:“這到底是排什麼隊的?”
“
前麵的人回答:“不知道,但肯定是好東西!”
“於是這個男人也留下來繼續排。最後,隊伍最前麵的人轉過身來說:“散了吧,沒貨了。”
“男人失望至極,心臟病發作倒地。在昏迷中,他喃喃道:“至少……排到了點東西……”
“這是笑話民眾為購買基本商品,而排長隊的絕望和荒謬感,以及最終一無所獲的常態。”
“還有“短缺商品”成了一個專有名詞,人們調侃的不是“生產不出來”,而是“生產出來的好東西都去哪了”。”
“民眾普遍認為,所有好東西都不會公開擺在貨架上,而是通過“後門”流向特權階層,黨官僚、克格勃、商店經理等,或有“關係”的人。”
“經常都能聽到普通民眾說,“蘇聯有兩種經濟——一種是為人民的,另一種是為‘關係’的。”
“還有很多地方的民眾,經常在排隊的時候都會激動的喊一句“扔出來了”!”
“這是商店裡最令人興奮的一句話,意思是“來新貨了!”,字麵意思卻說“扔出來了”。”
“民眾會瘋狂地衝向櫃台,不管扔出來的是什麼,先搶到手再說,因為可能永遠也買不到了。”
“還有一些民眾,明著把我們的官方口號,“蘇聯經濟正在成功生產越來越多的導彈和拖拉機!”
“被民眾改編為“蘇聯經濟正在成功生產越來越多的導彈……來保衛我們買不到麵包的權利!”
或者
“我們的拖拉機世界第一,所以我們得用它們來犁地、運貨,並且因為沒轎車,還得開著它去參加婚禮。”
“各種各樣的諷刺和調侃,在全國各地各個地方蔓延開來,得到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認可。”
“如果我們不加以製止的話,這一些諷刺和調侃的話語,將會越來越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