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悍匪之快意恩仇 > 第578章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悍匪之快意恩仇 第578章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今年的基輔寒冬,伏爾加河的冰層下,湧動著刺骨的寒意。

河岸旁,排隊的人群,卻已站成僵冷的長蛇。

一位裹著破舊軍大衣的老婦人,將凍裂的雙手插進袖管,懷裡緊緊抱著鼓鼓囊囊的布袋。

裡麵是她勤儉了半生的積蓄,如今卻連半袋黑麵包都換不到。

今年的烏克而蘭,剛從蘇聯解體的廢墟中站起,便一頭跌進了生存的煉獄。

經濟崩塌與秩序瓦解的陰影,正吞噬著這片黑土地上的每一寸角落。

老婦人站在那裡排著隊,口中不斷的在呢喃著。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哈爾科夫的黎明,從未如此死寂。

這座曾年產千輛坦克的軍工重鎮,如今隻剩鏽跡斑斑的廠房骨架,在寒風中顫抖。

今年工業產值,較上年驟降9%的冰冷資料,化作了街頭無數失業工人的蹣跚身影。

42歲的前坦克廠技工彼得,連續三個月沒領到工資,隻能帶著10歲的兒子。在廢棄車間撿拾廢鐵。

看著腳下跟自己兒子辛苦撿回來的廢鐵,整個人顯得無比迷茫。

“上個月還能換兩公斤土豆,現在這點隻夠買半塊肥皂。”

他腳邊的鐵屑堆裡,混著兒子撿來的空彈殼,那是工廠解散時散落的零件,如今成了孩子們唯一的玩具。

工廠圍牆外,黑幫分子用鐵絲網圈出地盤,每袋廢鐵都要抽走三成“保護費”,反抗者會被當場打斷肋骨。

沒人敢報警,當地警局早已因缺電停水,隻剩兩名老警察守著空蕩的值班室。

大多數失業的工人,他們除了迷茫之外,心裡也有著一個聲音,不斷的在回響。

“我們支援國家獨立,為的是改善之前的生活條件,現如今的這一切,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頓巴斯的煤礦區,更像一座人間墳墓。

今年煤炭產量下降13%,半數礦井因缺燃料停產,數萬礦工失去生計。

6月的大罷工中,礦工們帶著妻子兒女圍堵鐵路,鐵軌上鋪滿了寫著“給口飯吃”的紙牌,卻隻等來政府敷衍的承諾。

38歲的礦工瓦西裡,妻子因缺藥死於肺結核,他抱著年幼的女兒,跪在礦務局門口,懷裡揣著妻子的病曆和自己的工作證,最終隻換到半瓶劣質的伏特加。

這是黑市上唯一能換食物的硬通貨。

瓦西裡絕望了,這一瓶劣質的伏特加,又能換來多少食物?

為什麼就會變成這個樣子?這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

夜晚的礦工宿舍區,搶劫事件每晚都在發生。

黑幫分子帶著獵槍闖入民宅,搶走最後一點糧食和衣物。

人們隻能用木板釘死門窗,在黑暗中聽著鄰居的哭喊瑟瑟發抖。

礦工們躲在礦工宿舍裡麵,腦子裡是一片空白,眼睛裡是更加的迷茫。

他們發動了大罷工,為的是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

他們支援國家獨立出來,也是想要讓自己跟家人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

可是現如今的一切,跟他們之前的初衷,發生了巨大的偏離,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農村的慘狀更令人窒息。

被譽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而蘭,今年農業產值下降11%,公有經濟中肉類產量減少23%。

敖德薩郊外的村莊,麥田因缺化肥和農機大片荒蕪。

農民安娜看著自家枯死的小麥,把僅存的三隻雞殺了給發燒的孫子燉湯。

眼神當中也是有著迷茫,他實在是想不通,嘴裡呢喃著。

“去年還能給莫斯科供糧,今年自己都要餓死了。”

她呢喃著掀開陶罐,裡麵隻有渾濁的湯水和幾片菜葉。

由於燃料短缺,拖拉機成了廢鐵,農民隻能用牛耕地,卻連牛飼料都湊不齊。

更絕望的是,糧食收購價被官方壓到冰點。

而黑市上的麵包價格,一個月暴漲50倍。

有人用一麻袋盧布,隻換得兩塊麵包,貨幣貶值的速度比秋葉墜落還快。

城市的醫療係統早已癱瘓。

基輔市中心醫院的走廊裡,躺滿了等待救治的病人。

卻連最基礎的抗生素都沒有,藥品供應鏈斷裂後,黑市上的青黴素價格漲了300倍,普通人根本無力承擔。

婦產科病房裡,年輕母親瑪麗亞,抱著剛出生的女兒低聲哭泣。

孩子因營養不良渾身發紫,保溫箱早已因停電停用,醫生隻能建議她用自己的體溫保暖。

用自己的體溫,保護著孩子的瑪利亞,嘴巴裡也在呢喃著。

“在蘇聯時代,生孩子還給奶粉,現在連熱水都沒有。”

醫院牆角堆放著過期的藥品和破損的醫療器械,護士們大多離職去黑市倒賣物資。

剩下的人。隻能用開水消毒針頭重複使用,交叉感染奪走了無數病人的生命。

夜幕下的烏克而蘭,成了犯罪的溫床。

今年的犯罪率,較上年激增12%,基輔、利沃夫等城市的街頭,黑幫火並時有發生。

利沃夫的農貿市場,被三個幫派瓜分。

商販每天要繳納半數收入作為保護費,反抗者會被當眾毆打。

有目擊者稱,曾看到黑幫分子用槍指著孕婦搶劫,搶走她身上最後一點錢和過冬的棉衣。

更恐怖的是夜間殺手的傳說。

在基輔,多名流浪漢被人用步槍射殺、用磚頭砸死,屍體被丟棄在鐵路旁。

警方因缺人手和裝置,根本無力調查。

人們天一黑就不敢出門,街道上空蕩蕩的,隻有偶爾駛過的黑幫汽車,亮著刺眼的燈光。

能源危機像一把尖刀,刺穿了整個國家。

今年烏克而蘭從俄羅斯斯進口的石油驟減,政府被迫削減工業企業90%的天然氣供應,西部一半企業倒閉。

基輔的居民樓,從11月就開始停暖,人們裹著所有衣物睡覺,老人和孩子成了最先倒下的群體。

街頭的供暖站外,排隊買煤的人,從淩晨排到深夜。

煤價一天三漲,有人用祖傳的銀器換兩筐煤,卻在回家路上被搶劫一空。

學校因缺電停課,孩子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寫作業。

煤油成了比糧食還珍貴的物資,黑市上甚至出現了用酒精兌水冒充煤油的騙局。

今年的烏克而蘭,就像一艘在風暴中解體的巨輪。

從哈爾科夫的廢棄工廠,到敖德薩的荒蕪農田。

從基輔的冰冷醫院,到利沃夫的混亂街頭。

饑餓、寒冷與恐懼交織成一張巨網,將千萬民眾困在其中。

政府三次更迭,卻無計可施,政客們忙著爭奪權力,將民眾的苦難拋諸腦後。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基輔的夜空沒有煙花,隻有零星的槍聲和寒風中傳來的嗚咽。

那是一個國家在崩潰邊緣的喘息,是無數生命在寒冬中發出的絕望哀嚎。

這片曾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土地,在今年的寒霧中,隻剩下無儘的苦難與迷茫。

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聲音在不斷的呐喊。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