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點爆對手命脈 第222章 不賣麵包,賣故事
第二天一早,對麵的華聯超市門口,簡直跟打仗一樣。
李俊彥說到做到,送雞蛋的活動威力驚人。
穿著紅馬甲的超市員工聲嘶力竭地用擴音器喊著,維持秩序的保安腦門上青筋暴起,成百上千的大爺大媽,像一群被投入池塘的餓了三天的錦鯉,為了那一板免費雞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彆擠!彆擠!再擠把老孃的腰擠斷了!”
“哎!你踩我腳了!新買的足力健!”
“排隊!排隊沒聽見嗎?那小夥子,對,說你呢,插什麼隊,臉都不要了!”
整個街道,都被這種混雜著貪婪、焦躁和市井氣的喧囂所籠罩。
馬路這邊,麥香坊·社羣客廳的落地玻璃,像一道無形的結界,將所有的噪音隔絕在外。
店內,舒緩的音樂流淌,咖啡的香氣彌漫。
雷嘯嘴裡叼著根沒點燃的煙,活像個蹲在村口等活兒的包工頭,一張臉拉得比長白山還長。
“完了,芭比q了。”
他看著對麵那人山人海的盛況,感覺自己的心跳都漏了半拍。
“聞人董,方辰,你們看見沒?那老孃們兒搶雞蛋那架勢,跟搶銀行似的。李俊彥這孫子太他媽狠了,直接釜底抽薪啊!”
他一屁股坐到吧檯的高腳凳上,愁眉苦臉地掰著指頭算賬。
“昨天一整天,流水一千三百六。今天一上午,到現在就賣出去一杯美式,三十塊。對麵送出去的雞蛋,我估計都夠開個養雞場了。這怎麼打?”
後廚的小會議室裡,氣氛卻與雷嘯的焦慮截然不同。
聞人語坐在主位,手裡端著一杯熱茶,神色平靜。
方辰抱著膝上型電腦,手指在鍵盤上飛舞,螢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資料模型。
蘇眉站在一塊小白板前,手裡拿著一支紅色的馬克筆,眼神銳利得像一把剛剛開刃的手術刀。
“雷隊,你過來。”
蘇眉回頭,朝雷嘯招了招手。
“給你上一課。”
她用筆在白板上重重畫了一個圈,圈裡寫著兩個字:雞蛋。
然後在圈外,她又畫了一個更大的圈,寫上了四個字:搶雞蛋的人。
“雷隊,看好了。”
蘇眉的筆尖,在那個寫著“雞蛋”的小圈上點了點。
“這是李俊彥的目標。”
然後,她的筆尖,移到了兩個圈之間的空白地帶。
“而這裡,纔是我們的目標。”
雷嘯湊過去,一臉茫然:“空白?這啥也沒有啊。”
“對,就是啥也沒有。”
蘇眉笑了,那笑容裡帶著一種獵人般的狡黠。
“我們的目標使用者,就是那些,討厭搶雞蛋,甚至看到搶雞蛋就覺得煩躁、覺得丟人、覺得‘我纔不跟他們為伍’的人。”
“李俊彥用雞蛋,幫我們完成了一次最精準的使用者篩選。他把所有對價格敏感、對品質無所謂的人,全都用一張網給撈走了。”
“剩下的,纔是我們想要的。”
蘇-眉轉過身,白板上早已羅列出了清晰的作戰計劃。
她用筆敲了敲白板。
“所以,我們的反擊,開始了。”
“從現在開始,我們放棄所有傳統的廣告模式。不打折,不促銷,不發傳單,不在任何電梯裡投放洗腦廣告。”
“我們隻做一件事。”
她轉身,在白板上寫下兩個大字。
“故事。”
雷嘯的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啥玩意兒?講故事?蘇大美女,你沒發燒吧?現在誰還聽故事?這能當飯吃?能打得過人家貨真價實的雞蛋?”
“能。”
回答他的,是聞人語。
她放下茶杯,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雞蛋,隻能填飽肚子。”
“但一個好故事,能直接鑽進人的心裡,在那裡生根發芽。”
蘇眉接過了話頭,她的聲音裡充滿了感染力。
“各位,記住我們接下來的核心戰略。”
“從今天起,我們賣的不是麵包,是‘你為你家人烤製的第一個麵包’那份心意;我們賣的不是空間,是‘能讓你在這座水泥森林裡,喘口氣’的那個瞬間。”
“李俊彥在賣商品,而我們要做的,是品牌的心智預售。”
“都聽明白了嗎?”
蘇眉環視一週。
“明白了!”
她手下那幾個從江南調來的精兵強將,齊聲應道,眼神裡全是興奮的光。
“行動!”
一聲令下,整個團隊像一台精密的儀器,瞬間高速運轉起來。
一個小時後。
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姑娘,搬了個小馬紮,坐到了正在後廚揉麵的王德發老師傅旁邊。
王德發一開始還有點拘謹,手上的動作都慢了半拍。
“閨女,你……你看我乾啥,我這老頭子有啥好看的。”
姑娘叫林薇,是蘇眉團隊的王牌寫手,她笑得像鄰家妹妹。
“王師傅,我就是好奇。您這手,怎麼跟我們平時見到的不一樣?感覺特彆有勁兒。”
“嗨,揉一輩子麵了,能沒勁兒嗎。”
“一輩子?”林薇的眼睛亮了,“您能跟我說說,您第一次揉麵是什麼時候嗎?是什麼感覺?”
王德發被問得一愣,手裡的動作停了下來。
他渾濁的眼睛,望向窗外,彷彿穿透了時空,回到了幾十年前那個悶熱的夏天。
“那年我十六,跟著我師傅……那麵啊,跟個姑娘似的,你得懂它,得疼它,你對它好,它烤出來才香……”
老人家的嘴,像一個塵封已久的話匣子,被一把溫柔的鑰匙,輕輕開啟了。
他講起了為什麼堅持用比市麵上貴三倍的法國黃油,而不是人造奶油。
“那玩意兒,糊弄嘴,可糊弄不了良心。”
他講起了自己為了研究一款天然酵母,曾經連續一個月睡在發酵箱旁邊。
“它跟養孩子一樣,脾氣大著呢。”
林薇的筆記本上,文字飛速地記錄著,她的眼神,越來越亮。
她知道,一個能讓全望京的女人都心頭一軟的故事,有了。
與此同時。
另一名團隊成員,撥通了昨天那位充值了兩千塊的年輕媽媽的電話。
“您好,周女士,我是麥香坊的。我們想做一個小小的使用者回訪,不會耽誤您太久。”
電話那頭,傳來一陣雞飛狗跳的聲音,夾雜著孩子尖銳的哭鬨。
“啊?你說什麼?等一下!寶寶!不許把酸奶倒在沙發上!”
年輕媽媽的聲音,充滿了崩潰和疲憊。
“不好意思啊,我這兒跟打仗一樣。回訪是吧?你們店特彆好!特彆好!我昨天發了個朋友圈,我十幾個閨蜜都問我地址呢!”
“您能具體說說,是哪裡好嗎?”
“哪裡好?”
電話那頭的媽媽,像是找到了一個情緒的宣泄口。
“你們不知道,我昨天在你們店裡那一個小時,是我半年來,第一次安安靜靜喝完一杯熱咖啡!我兒子居然能自己玩,沒來煩我!天知道那一個小時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那不是咖啡,那是命啊!是我續命的仙丹!”
這段充滿了真情實感的對話,被原封不動地錄了下來。
下午三點。
一篇名為《望京街角,那個隻會用“笨功夫”做麵包的倔老頭》的深度文章,出現在了“望京生活圈”的微信公眾號頭條。
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王德發布滿老繭的雙手,和他樸實得掉渣的話。
配圖,是專業攝影師抓拍的,陽光下,老人專注揉麵的側臉,和他看著烤箱時,那如同看著自己孩子般的溫柔眼神。
晚上八點。
一段經過精心剪輯的,時長隻有一分鐘的音訊,被投放到了本地一個擁有三十萬粉絲的女性情感電台的節目中。
音訊的開頭,是那位年輕媽媽近乎崩潰的嘶吼。
音訊的結尾,是她在社羣客廳裡,長長舒了一口氣的聲音。
背景音,是舒緩的音樂,和咖啡豆被研磨的細碎聲響。
音訊的最後,隻有一句文案。
【麥香坊·社羣客廳——給每一個正在戰鬥的你,一個喘息的角落。】
這些故事,像一顆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
它們沒有在搶雞蛋的人群中激起任何波瀾。
卻在另一個看不見的輿論場裡,精準地,一圈一圈地,漾開了漣漪。
一個高檔小區的業主群裡。
“你們看公眾號那篇文章了嗎?原來我們家門口還有這麼個神仙地方?”
“看了看了!那個王師傅的故事把我給看哭了,這年頭還有這麼做生意的人,太難得了!”
“音訊我也聽了!天哪,那個媽媽不就是我本人嗎!明天!我一定要去那個什麼客廳看看!”
一個本地文藝青年聚集的論壇裡。
一個帖子被悄然頂起。
【標題:坐標望京,發現一家可以免費看書發呆一下午的麵包店,簡直是社恐患者的福音!】
下麵,瞬間蓋起了幾十層樓。
“樓主好人!求具體地址!”
“我靠!這裝修風格我愛了!比那些網紅店有格調多了!”
“不推銷?真的假的?那我明天就背著電腦去辦公!”
口碑的火種,在李俊彥看不見的地方,被一顆一顆,悄然點燃。
它們很微弱,但它們在蔓延。
它們在等待,一陣能讓它們燒成燎原大火的,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