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 > 第53章 《冒牌天神》上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 第53章 《冒牌天神》上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漢娜·魏斯曼繼續問道:“他一直都是這麼自信嗎?沒出錯過?”

“是啊,隻要麵對電影,他永遠都這麼自信,而且最後事實往往證明他就是對的,就像《我的盛大希臘婚禮》。”

“怎麼,你就不動心?”漢娜·魏斯曼調笑道。

維羅妮卡一愣,臉上露出了遺憾:“我們年齡不合適,而且......”

“呃?你想說什麼?”漢娜·魏斯曼看到維羅妮卡的模樣有些好奇。

“他並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麼一本正經,我還沒聽說過他有正式的女朋友,但是卻與好幾位女星關係曖昧。”維羅妮卡訕訕說道。

“拜托,薇洛,這裡是好萊塢,他是一位超級年輕的天才導演,還是一家中型電影公司的老闆。”

漢娜·魏斯曼繼續道,“你指望他看著花花綠綠的世界不動心?太強人所難了。看來,薇洛你還是動心了。”

這回維羅妮卡沒有說話,低著頭默默地朝辦公室走去。

2003年5月21日,京城最後一名**病例張某從地壇醫院出院。

截至5月23日,京城747名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隔離,京城地區**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經結束,**傳播鏈完全切斷。

此時的好萊塢,《冒牌天神》的首映式正在杜比劇院盛大舉行。

這座標誌性建築被伊莎貝拉派人裝點成夢幻的“天神樂園”。

巨型海報上金·凱瑞飾演的布魯斯舉著“上帝之手”的搞怪姿勢,與摩根·弗裡曼飾演的上帝形象形成強烈反差。

下午三點左右,電影的主創們在林楓的帶領下走上了紅毯。

金·凱瑞今天身著一套誇張的紫色西裝,戴著印有“god”字樣的墨鏡,剛踏上紅毯便引發尖叫,可見如今的金·凱瑞在好萊塢有多紅。

不過,這家夥在麵對鏡頭時,就會一改私底下的沉悶,這難道就是頂級喜劇演員的分裂性格?周星星好像也差不多。

看見鏡頭,他突然停下腳步,對著鏡頭模仿起摩根?弗裡曼的台詞:“孩子,你想要神力?先學會處理狗屎吧!”

跟在一旁的摩根?弗裡曼聽到這話也大笑起來,連胸前的銀色十字架胸針都快戳進他那一身剪裁考究的黑色禮服裡。

詹妮弗·康納利身著一襲淡藍色露肩長裙,宛如落入凡間的天使。她挽著克裡斯蒂娜·亨德裡克斯的手臂,這個組合在林楓看來非常怪異,不過架不住影迷和記者們喜歡啊。

見此,這兩妖精還在紅毯上擺出各種俏皮姿勢,甚至模仿電影中布魯斯拉月亮的經典動作,立刻引發粉絲們的集體歡呼。

至於林楓,這次的穿著則換成了唐裝。

不過彆誤會,不是我們常見的,由滿清的馬褂改的那種唐裝。

那種服裝,在林楓看來,根本不是漢人的服裝,更稱不上是漢人傳統服飾。

那是設計者將滿清馬褂的立領、對襟、盤扣等元素保留,同時融入了西式立體剪裁和現代化麵料改良而成。

這樣的服裝,除了在衣服上有一個“唐”字,真不知道與唐漢有半毛錢關係。

是什麼樣的設計師,能設計這種服裝,那就不言而喻了吧,這種勢力一直在華夏的土地上,從來沒有消停過,影視圈、時尚圈最多。

不信就翻翻小布什之前在2001年apec峰會穿著的藍色唐裝,你就說穿起來像不像大馬猴就完了。

林楓自然不能讓自己變成大馬猴,他可是正宗的漢人,於是專門找人依據唐漢服飾的基礎,結合現代元素重新設計了“唐裝”。

服飾保留交領右衽、係帶等漢服基因,但改用微闊版型設計,通過肩袖相連剪裁提升活動自由度。引入西式立體剪裁,如收腰線設計,塑造顯瘦比例。

林楓的此套改良服飾拒絕立領、馬蹄袖等滿族元素,堅持回歸漢族服飾體係。

林楓他們很快走到了紅毯儘頭。

原本是沒有安排采訪什麼的,但是記不住記者們的熱情,林楓就代表劇組拿起話筒說了幾句:

“這部電影想告訴大家,上帝不是住在雲端的獨裁者,而是住在每個人心裡的幽默感。”

他停頓片刻,突然指著金·凱瑞:“比如這個家夥,他證明瞭上帝也需要帶薪休假。”

全場鬨堂大笑之後,就直接進入了影片的播放環節。

其實,林楓對這部電影的定位就是荒誕喜劇,並沒有主觀地加入太多所謂的哲理反思,反而刻意減少思想深度。

可是,在這種無意間的舉動,卻還是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比如布魯斯因事業不順、生活瑣事而滿腹牢騷,將一切歸咎於上帝不公。他在直播中情緒失控,最終被解雇,對著天空咒罵上帝的情節。

觀眾對布魯斯的“倒黴日常”既感好笑又熟悉,尤其是他麵對堵車、寵物搗亂時的場景,一開始就有了代入感。

布魯斯的設定對映了現代人逃避責任的普遍心態

當然,很多影評人的內心是不認可這種設定的,他們認為布魯斯的抱怨過於自私,金·凱瑞的表演讓角色顯得“可恨又可憐”。

然而與之相反的,對於摩根·弗裡曼飾演的上帝,以黑人清潔工形象出現,卻被他們讚為“顛覆宗教刻板印象的神來之筆”,暗喻平等與平凡中的神聖。

對於此,就有普通觀眾指出,電影對宗教元素的調侃,引發了小部分宗教群體的不適,例如將上帝描繪成“坐在蟻丘上的壞小孩”。

林楓知道,普通觀眾與專業影評人的撕裂會隨著社會發展愈演愈烈。

而這種變化並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有其自身的演變過程。

隨著電影產業商業化、社交媒體普及、大眾話語權崛起,在21世紀10年代後進入“高頻衝突期”。

這種矛盾本質上是“娛樂需求”與“藝術追求”、“大眾話語權”與“專業權威”的長期博弈的結果。

甚至演變到了後期,普通觀眾會將專業影評的評價作為反向指標,不得不說,這種操作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但這些,關他林楓屁事,他現在要做的是收拾行李,趕緊回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