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 > 第330章 資料BUG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 第330章 資料BUG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是,雅各布說道:「雖然迪士尼收購皮克斯,在單一事件層麵來看,並不算多麼重要,但是從這裡我們也發現了好萊塢的趨勢,那就是大型製片廠的整合與超級巨頭出現的可能性。」

雅各布想要表達的觀點,其實林楓也聽明白了。

單就迪斯尼收購皮克斯這件事而言,其實好萊塢大部分的公司管理者都有所預料,自從2004年喬布斯宣佈不再與迪斯尼合作開始,這家公司被收購的命運彷彿已經註定。

哪怕不被迪斯尼收購,也會有其他的巨頭的介入,這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當時的迪士尼動畫部門麵臨創意枯竭的窘境,而皮克斯卻憑借《海底總動員》等作品屢創票房佳績。

對迪士尼而言,動畫是其核心業務,失去皮克斯意味著可能失去未來的市場。

同樣的,皮克斯作為獨立的製片公司,他們的發展在當時好萊塢由六大傳媒集團主導的格局中逐漸觸及天花板,隻有並入更大的平台,才能獲得更穩定的發行渠道和資源支援,用於開發更多衍生價值。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因素隻是少數一些人知道,恰好,重生的林楓就是一員。

那就是喬布斯的精力已經不可能過多地放在皮克斯了。

一方麵,是他的身體長期受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影響,越來越差。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喬布斯主導開發的,蘋果公司劃時代的產品:iphone,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時刻,喬布斯必須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蘋果公司。

「你們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林楓繼續問道。

雅各布看了伊莎貝拉一眼,伊莎貝拉從膝上型電腦中,調出一份資料分析報告,說道:「這份分析報告,是收集了好萊塢從1995年至2005年,十年間一些關鍵資料指標模型。

從這份模型中,我們很清楚地發現,現在好萊塢的趨勢是製片成本越來越高、宣發成本越來越大。

對於中小成本電影來說,虧損的概率比十年前增加了接近兩倍。」

林楓接過電腦,看向模型趨勢圖,皺著眉頭道:「這不對啊,模型與實際資料的偏離度有些大啊?」

伊莎貝拉探過頭看了一眼,尷尬笑道:「弄錯了,這是沒有剔除我們ntl的資料,下一頁纔是剔除ntl的模型。

隻有剔除ntl,模型中納入的自變數和變數間的函式關係纔能夠真實反映現實規律。」

這時,雅各布也笑著補充道:「我們在分析中發現,ntl就是個資料bug。」

林楓聽到雅各布的話,一下就笑了。

他當然知道為什麼ntl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他林楓本來就是一個bug。

這也讓林楓想到了後世聯合國的資料統計。

將中國資料納入全球統計時,往往會使整體資料出現顯著波動,甚至導致結果不能真實反映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情況。

就比如肉類消費上,中國的肉類消費總量遠超許多老牌發達國家,若把中國算到發展中國家裡,會讓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看起來與發達國家差不多;

若將中國放到發達國家裡,又會因人口眾多使資料顯得特彆誇張。

同樣的,在水果消費方麵,中國以不到20的人口,吃掉了全球70以上的西瓜、95的榴梿等。

還有中國森林麵積的大規模持續增加,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當把中國的森林資料加入全球森林覆蓋率的統計中時,全球森林呈現增長趨勢,而去掉中國資料,全球森林覆蓋率則呈現下降態勢。

由於這些獨特性,聯合國在統計時往往需要將中國單獨列出來進行分析,甚至會出現「帶中國」和「不帶中國」的雙版本統計結果。

若不單獨處理中國資料,隻要涉及中國的很多資料,都會失真。

在後世的中國,同樣也是個資料bug!

林楓笑過,抬抬手道:「你繼續說。」

伊莎貝拉繼續道:「我們分析過資料,發現現在好萊塢的中小型電影公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生存空間被慢慢擠壓。

在九十年代,大量的如夢工廠、皮克斯等大量的公司發展成好萊塢不可忽視的中型電影公司,甚至一度衝擊巨頭的地位。

但是到了2001年以後,就再也沒有一家小型電影公司或者工作室晉升成中型電影公司,大型公司就更不用說了。

彷彿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封死了,強者恒強,弱者更弱。」

林楓點點頭:「你們的資料是正確的,說說你們分析的原因吧。」

雅各布接過話頭說道:「第一,電影成本的變化。

好萊塢本土製作成本,隨著勞動力、場地、技術等的提升而持續上升,特彆是電影明星的片酬,隨著好萊塢的電影不斷在全球發行而不斷攀升,十年間的片酬已經增長了將近100

但是,北美本土的市場容量上升的速度卻不快,這就很容易造成影片的虧損。

對於小型公司來說,一部中等成本電影的嚴重虧損,很容易拖垮整個公司。

第二就是市場的變化。

以往,很多小型電影公司僅僅依靠北美市場就能盈利。

但是隨著成本的增加以及電影技術的發展,這樣的盈利模式已經漸漸落伍了。

現在的好萊塢電影,必須講究全球發行,大ip
全球市場的模式纔是主流。

但是,無論是ip,還是海外發行渠道,都是套在中小型電影公司脖子上的枷鎖,枷鎖的鑰匙則掌握在巨頭們手裡,這就造成大部分利潤都會落到巨頭手中,阻止了小型電影公司的資本積累。

最後,就是技術變革與消費習慣轉變。

我們在資料分析中發現,現在的電影消費者,更喜歡特效大片,無腦爽片。而這類電影又非常消耗成本,也非常考驗宣發能力。

畢竟這類沒有多少營養的電影,它的上映視窗期是非常短的,一般三週內定生死,這就需要大規模宣傳和大量院線的支援。

類似於《泰坦尼克號》那樣,讓口碑逐步發酵,創造曆史的電影,將會越來越少,而這些都是中小型公司最為欠缺的東西。

所以,最終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被收購,加入巨頭的體係;要麼劍走偏鋒,在某個賽道深耕,吃點殘羹剩菜。

但是,這樣的方式,除了能賺些小錢,根本談不上什麼發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