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 第389章 洛陽二三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第389章 洛陽二三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一轉眼,四月步入中旬。

司隸有不少變化,雪早已化完,一月前,天子舉行耕籍禮,滿寵調集備倭兵下田相助百姓耕種,曹邵領著司州軍也參與進來,田地裡十分熱鬨。

鴻都門學重啟,燒掉不少錢,早在兩個月前便向八州招募賢才。

在文、醫學院開學不久,劉辯在此基礎上又開展武學院。

三大學院的學生構成很有意思,文學院幾乎都是士族子弟,醫學院清一色的洛陽百姓之子,武學院二者皆有。

劉辯閒來無事,巡視著鴻都門,先來到文學院,學堂中傳來郎朗讀書聲,劉辯站在窗邊看,看到個熟悉的小家夥。

身旁的郭嘉順著他視線看了過去,笑道:

“諸葛均入學還是太常蔡邕派人去請的,孔明在其中沒少規勸。”

對這個兄控劉辯印象頗深。

來此上學會讓諸葛均暫時離開諸葛亮身邊,捨不得是正常的。

至於諸葛亮,有名師上私教,雖也有入學名額,但很少有時間能到這裡上課。

劉辯又注意到一人,位置挺靠前,讀書還挺認真。

位置靠前意味著此人出身不俗,家族是士族翹楚。

文學院的老師吧,按家世來安排座位,雖有失公允,但這點小問題,劉辯就懶得去糾正了。

能將鴻都門學順利辦起來就挺好了,非要去深究,裡麵類似的事情多了去了,折騰到最後大家都心累,還影響教學質量。

“此人是誰?朕記得之前朕在學子們麵前講話時,他就處在最前方。”

郭嘉注意到那人,拱手回道:“曹家公子曹丕,尚不滿入學年齡,此子卻已經背熟四書五經,抄錄下來無一錯字,太常頗為喜愛,特許入學。”

原來是他。

這個時代的人會早熟些,可曹丕才四五歲,說句神童不過分。

曹操生的兒子真是個個有特點。

說到特點……

劉辯遲疑一番,低聲吩咐道:“派人去查查,看看他是否作弊。”

郭嘉詫異的看著天子,點頭應下。

接著,郭嘉又為劉辯介紹了些人,指著角落的一人道:“那人是孫家孫權。”

劉辯看去,一個卷發碧眼的小孩。

孫權的位置居然靠角落。

按理來說,孫家也算是本朝的頂尖家族。

一門兩侯,還手握軍隊實權,不至於被如此對待。

郭嘉搖頭:“具體事臣也不清楚,陛下若是好奇,臣差人去問問太常。”

劉辯停頓了一下,擺手道:

“太常諸事繁忙,就不勞煩他了。”

剛開學正是忙碌的時候,亂七八糟的事還是彆打擾人家了。

劉辯觀看一段時間後,前往武學院。

武學院主要教兩個方麵,第一是個人武藝,其二是統禦技能。

少年們正在空地上持著木棍相互較量,一名粗袍中年在場中遊走教學。

此處地形開闊,劉辯本想要低調,卻低調不下去。

“是天子!天子來了!”

圍觀少年興奮的高呼起來,紛紛丟掉木棍,圍過來行禮。

劉辯哭笑不得,卻沒有製止,等禮畢,他微笑著開口:“小卿們平身吧。”

小卿的稱呼,讓人群中的徐盛眼睛微亮,這似乎是他和天子間的某種羈絆,立刻就擠了出來,迫不及待的說:

“陛下,小臣練的可好了,王師說小臣日後有名將之風。”

看他這副求誇獎的表情,劉辯忍不住笑了,點頭:“加油,拿個武學院狀元,朕重重有賞。”

“謝陛下!”

徐盛高興的合不攏嘴,就好似武學院第一已經被他收入囊中。

不過還真有可能,191年這個時間點,北方八州符合入學年齡的小將不多。

195-200年時間段倒是有一批優秀的將領出生,等他們入學,徐盛早就獨當一麵了。

不過仍然有不少人朝徐盛投入不滿的目光。

其中幾人劉辯有印象,又是老曹家的孩子。

夏侯尚、曹真、夏侯充、夏侯楙、曹彬、夏侯傑。

文武兩開花了屬於是。

看他們的眼神,很不滿徐盛出風頭,這樣也好,有競爭纔有成長。

剛才負責教學的老師也過來行禮。

“臣參見陛下。”

劉辯臉上笑容瞬間消失,嚴肅的上前將其托起,“王師不必多禮,武學院多虧王師操勞,有王師在,朕心甚安。”

麵前的不是彆人,乃是劍術大師王越。

劉辯如此嚴肅的原因很簡單,此人是先帝的劍術老師。

桓靈二帝期間,他還擔任虎賁將軍。

先帝一朝的帝師,劉辯自然要鄭重。

王越連忙道:“陛下言重了,為君分憂是臣本職所在。”

劉辯收回手,好奇的向四周張望,問:“其他學子呢?”

王越解釋:“一部分在同童淵學習槍術,另一部分在學習統禦課程。”

劉辯放心了。

童淵是槍術大師,他門下弟子有名的不少。

比如北地槍王張繡,比如趙雲,再比如張任。

劉辯決定不耽誤他們上課了,轉了一圈後就回去了。

醫學院他過去順帶看了兩眼,並未在其中耗費太多精力。

又是一連幾日過去,宮內閒暇,各州較為平靜。

中小軍事大將軍府就處理完畢,中小奏疏尚書台又全部批複妥當。

劉辯閒了沒兩天就坐不住了,打算給自己找點事做。

找個時間去弘農看看?

當初親征離開那裡時,自己答應過傷殘老兵要回去看望他們。

正思考著要不要跟眾卿商議,他們主動找上門來。

鮑信來報信:“陛下,三公九卿於朱雀門外求見。”

怕是又出大事了。

“宣!”

不多時,群臣魚貫而入,先行禮。

“臣等參見陛下。”

劉辯老樣子,吩咐道:

“給眾卿賜座。”

“謝陛下。”

昭寧年君臣氣氛融洽,政治清明,群臣隻要踏踏實實的,都能得到禮遇。

朝廷決策的大小事,天子也會主動與臣子們商量,美其名曰,和士卿共治天下。

實際上劉辯想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有人反對也沒用。

跟他們商量主要是讓他們有些參與感。

等眾臣坐下後,劉辯率先開口:“可是涼州出了什麼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