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 第467章 半月內遞近長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第467章 半月內遞近長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辯一出現,大家坐不下去了,紛紛起身相迎。

一直將他迎到最上方空置的位置,眾人纔回到座位,但仍然沒敢落座。

劉辯微微一笑,揮手道:“諸卿都坐吧。”

“謝陛下。”

大夥剛坐下,劉辯就問道:“議到哪了?”

荀彧直起身體,拱手道:“回稟陛下,議到弘農幾個縣的水災重修工作,今日尚書台會拿出三條主意,奏往章德殿。”

弘農……

劉辯含笑的表情逐漸收斂,心情不由得沉重。

他曾經在那裡救過人,沒人比他更清楚那邊的情況,尤其是湖縣,整個縣都被水淹了。

大家看到天子的表情,一個個繃直身子,等著他發話。

劉辯手指有節奏的在桌麵上扣動,停頓了片刻,皺眉道:

“災後重建不比救災簡單,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還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避免悲劇再次上演,但是……朕記得沒錯,屯田軍被調往青州了?”

荀彧回話:“陛下所言不錯,由此往青州短則十幾日,等信送到,屯田軍拔營過來,怕是雪都要降下了。”

盧植遲疑著提建議:“屯田軍不動,不知備倭兵能否動一動?”

備倭兵數量龐大,其實早在一開始,備倭兵就派了過去。

但沒有天子的旨意,目前動的隻有司隸的備倭兵罷了。

劉辯思考過後,直接搖頭:“備倭兵也不行。”

備倭兵軍紀太差,災區本就混亂不好管理,太多人紮進去,萬一得不到控製,出點什麼岔子,救災就變成火上澆油。

在場大多數人都反應過來天子的意思。

田豐開始沉吟:

“冀幽二州、豫徐之地,倒是有軍隊能調……”

劉辯想都不想直接搖頭,他有更好的主意,拍板道:

“傳旨,除司州軍外,再調五子軍參與災後重建,所有前往軍隊,一律不攜帶武器,隻帶鏟、鍬、糧食……”

“臣等遵旨。”

眾臣應下之後,荀彧對劉辯的計劃進行完善,起身拱手道:

“稟陛下,尚書台可即刻安排太醫台派出太醫隊,預防瘟病,同時對百姓進行救治。此外,臣早已協調過,司金都尉已準備好大量工匠,大司農計劃在長安再建糧倉……”

和以往荀彧默默批閱奏疏,時不時的提一兩句諫言不同,現在的他有能力去未雨綢繆。

劉辯那叫一個滿意,現場毫不吝嗇誇讚:

“荀令君這位大漢首輔,拿一個軍給朕,朕都不換!”

荀彧臉上露出受寵若驚的神色,他還沒來得及搪塞,眾臣便一起抱拳:

“陛下聖明。”

沒人再把荀彧當成一個不起眼的小輩看待。

一件件事已經向天下人證明,荀令君的名號,他擔的起。

災後重建的事議論完,舉孝廉之人的政事又接踵而至。

劉辯將其簡化,稱呼為舉人。

舉人們齊聚洛陽,朝廷既然要集中考校他們,就需要選一個主考官。

如今朝廷人才濟濟,這麼小的事情,倒不至於難住劉辯,他隨便在場中掃兩眼,內心便有了人選。

“戲誌才,張昭。”

“臣在。”

二人出列。

前者是大鴻臚,後者則舉辦過好幾場考試,有經驗。

兩人配合應當能辦好曆史上第一場恩科考試。

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劉辯收迴心神,嚴肅道:“你二人為正副考官,務必操辦好,若有人作弊,便是欺君。”

“臣遵旨!”兩人一同應下。

又一件事解決。

怪不得後世有人幾十年不上朝都沒事。

劉辯覺得,自己隻要握住尚書台,也可以提前過上退休生活。

同樣的一件事,放在早朝的崇德殿上討論,就很拖拉麻煩。

但在這裡,能被迅速敲定執行。

接下來又有幾個話題議完,皇甫嵩提到了征西大軍回師的事。

他起了個開頭,楊彪接下話茬,“征西大軍中包含數位君侯,凱旋之事,臣認為需要隆重操辦。”

二號人物發表完意見,在場的軍事三號劉備起身拱手道:

“啟稟陛下,此番征西軍收複涼州,俘虜王侯若乾,還有諸部歸降,預計半月內大軍先頭部隊能行至隴關,抵近長安。”

彙報的時候,劉備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情。

馬上就能和二弟三弟重逢,還有另一位好兄弟,曹操。

他要帶阿鬥去認曹操做義父。

對了,最後還有一位闊彆許久的人物,袁紹袁本初。

涼州大捷,百年羌禍平定,這份功績太大了。

正如那年青梅煮酒說的話,慶功宴上,滿堂公卿都得起身,為袁紹滿上一杯。

不出意外,在長江整頓水師的孫堅父子同樣會回來,既是為了彙報政務,也是為了宮宴。

他們四人聚少散多,真得好好的多喝幾杯。

然後新的一年,四人重新啟程,為大漢再立功勳,直到在英明的天子領導下,開啟盛世。

四人名留青史,接下老將軍們的班。

劉辯鬆口氣,三十萬大軍回來了,他的心就徹底踏實了。

甚至還有點小興奮?

朝廷可是空出一大堆位置,可以給功臣們。

到時候上朝,往下一瞧,站滿忠誠的名臣名將……

他要用最後一年的時間,恢複大漢實控疆土。

然後安穩發展兩年,再徹底改革。

等到一切完成,換個年號,盛世便降臨,再興大漢的任務完成。

就是不知後世會不會把他和秦皇漢武放在一起比較?

回過神來,劉辯嚴肅道:“大軍凱旋日,通知百官、百姓,出城三裡相迎。”

“臣等遵旨。”

“還有何奏疏要朕批複?”

“陛下。”劉虞起身,遞上一份用紅綢係上的竹簡。

兩千石以上官吏所書,以紅綢而係,當日奏往章德殿,次日取回。

劉辯招手示意他呈上來,隨口問道:“何人所書?”

劉虞躬身,“臣所書。”

劉辯拆開檢視,內容是有關宮宴的。

劉虞打算以宗正卿的職位,向天下漢室宗親下令,請漢室王侯們,到洛陽一聚。

其中好處說了一堆,劉辯略過。

漢室的宗親們是頂用的,而且陽安長公主曾對自己再三囑咐過。

劉辯點頭,說道:“朕準了,等他們到了,朕會去見見他們,不過……”

劉辯的表情突然板起來,盯著劉虞說道:

“朕希望卿提前給他們打聲招呼,私下裡,朕稱他們一聲叔伯,到了崇德殿上,他們入京參拜,該按規矩給朕磕的頭,就得按規矩磕下去。”

把話說開,公是公私是私,省得到時候猜忌來猜忌去,又或者有蠢人跟他擺什麼叔侄架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