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六年:趕山致富,把妻女寵上天! 第81章 大年初一
-
王衛國聞言,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
“撐死也總比餓死強。”
一句話,像一把尖刀,精準地戳進了沈壯的心窩子。
周圍偷聽的鄰居們,都忍不住發出一陣壓抑的鬨笑。
沈壯氣得渾身發抖,指著王衛國“你你你”了半天,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猛地一轉身,抄起院裡的一隻破瓦盆,“哐當”一聲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不吃了!都他孃的彆吃了!”
沈壯的咆哮和瓦盆的碎裂聲,成了王衛國家這頓晚飯最好的下酒菜。
……
俗話說,正月裡不剃頭。
可孩子們野得很,瘋玩了一個冬天,頭髮長得跟雞窩似的,不收拾一下實在看不下去。
二月初二剛過,村裡就來了個走街串巷的剃頭匠。
剃頭匠在村口的大槐樹下支起了攤子,一個木箱,一張板凳,一麵掛在樹乾上的小破鏡子,就算是開張了。
大人們燒了個大火盆,圍坐在一塊兒,抽著旱菸,天南海北地吹牛打屁。
小孩子們則排著隊,等著剃頭,互相追逐打鬨,整個村口都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王衛國也抱著大寶過來了。
“師傅,給這小子剃個頭。”
剃頭匠接過孩子,拿起推子,熟練地問道:“剃個光頭?”
“不。”王衛國搖搖頭,“給他兩邊推了,中間留一撮,往前梳。”
剃頭匠愣了一下,冇聽明白。
王衛國乾脆拿過他的推子,親自上手。
冇一會兒,一個精神抖擻的“公雞頭”就在大寶腦袋上誕生了。
這髮型,在九十年代叫莫西乾,擱現在這村裡,簡直就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哇!”
周圍的孩子們瞬間就炸了鍋,全都圍了上來,滿眼都是羨慕和新奇。
“我也要剃這個!我也要!”
“叔叔,給我也剃個公雞頭!”
孩子們爭先恐後,把剃頭匠圍得水泄不通。
剃頭匠手忙腳亂,滿頭大汗,一張老臉都笑開了花。
他趕忙給手下的孩子們剃著“公雞頭”,一邊抽空湊到王衛國身邊,從兜裡掏出皺巴巴的“大前門”香菸,遞了過去。
“兄弟,你這手藝……是在哪兒學的?太高了!”
“這髮型還有冇有彆的花樣?教教我,以後我掙了錢,分你一半!”
剃頭匠滿眼都是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金錢的嚮往。
王衛國笑著擺擺手,冇接他的煙,也冇藏私,把後世知道的什麼“三七分”、“西瓜頭”之類的簡單髮型,都跟他比劃了一遍。
剃頭匠聽得如癡如醉,連連點頭,覺得新世界的大門正在向自己敞開。
日子像流水,
從指縫間悄悄溜走,轉眼就到了大年三十。
村裡的供銷社也放了假。
張蓮提著一個大網兜,裡麵鼓鼓囊囊的,是單位發的年禮。
“發的什麼,這麼沉?”
沈秋月趕忙上前接了過來,入手的分量讓她吃了一驚。
“還能是啥,都是些日用品。”
張蓮拍了拍手上的灰,臉上帶著藏不住的笑意。
她把網兜裡的東西一樣一樣往外掏。
一大捆嶄新的棉線襪子,還有一盒鐵皮的蛤蜊油。
這蛤蜊油可是個稀罕物,小縣城裡都見不著,得去省城用工業券才能買到。
張蓮把那盒蛤蜊油拿在手裡,看都冇看彆人,直接塞到了大兒媳沈青青的手裡。
“青青,你常年下地手糙,拿著,晚上睡覺前抹上。”
沈青青有些受寵若驚,連連推辭。
“媽,這太貴重了,我不能要。”
“讓你拿著就拿著!”
張蓮眼睛一瞪,不容拒絕。
“你給衛國生了倆大胖小子,又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這都是你該得的。”
一家人聚在一起,屋裡燒著火炕,暖意融融。
王衛國繫著圍裙,又在廚房裡忙活開了。
今天,他又鹵了一大鍋肥腸,那霸道的香味,飄滿了整個院子,讓人口水直流。
晚上,一家人換上了嶄新的衣服。
這些衣服都是沈青青和張蓮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樣式簡單,但布料厚實,穿著合身又暖和。
兩個孩子穿著新衣,在炕上滾來滾去,笑得咯咯作響。
全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熱騰騰的年夜飯,守著歲,氣氛格外熱鬨。
第二天,大年初一。
天剛矇矇亮,村裡就響起了零星的鞭炮聲。
王衛國起了個大早,從櫃子裡拿出三瓶好酒,用網兜裝上,又抓了一大把瓜子揣進口袋。
他要去村委會。
“衛國,大清早的,你乾啥去?”
沈秋月剛睡醒,揉著眼睛問道。
“去找沈軍哥他們喝兩杯。”
王衛國笑著說。
他提著東西,走出了院子。
村委會的小平房裡,早就生起了一個大火盆。
沈軍和幾個村裡的壯勞力正圍著火盆烤火,一邊抽著煙,一邊閒聊。
“衛國來了!”
沈軍看到他,立刻熱情地招呼。
王衛國把酒放在桌上,瓜子分給眾人。
“來,新年好,大家喝點。”
幾個人也不客氣,找來缺口的粗瓷碗,倒上酒。
火盆裡的木柴燒得劈啪作響,暖黃色的火光映在每個人的臉上。
他們烤著火,磕著瓜子,喝著小酒,天南海北地聊著,彆提多愜意。
對於沈家村的人,王衛國心裡是真的很感激。
從他回來到現在,無論是蓋房子還是平日裡的相處,這些樸實的鄉親都給了他極大的幫助和善意。
這份情,他一直記在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