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破爛王,乾到世界500強 > 第94章 向進口材料看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破爛王,乾到世界500強 第94章 向進口材料看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電池測試,講究可不少:

先恒流恒壓充電,把鋰離子從正極裡“趕”出來;

再恒流放電,看它能“吐”出多少電,算出容量和首次充放電效率;

還得測不同電流下的放電表現,看它“猛不猛”;

最磨人的,是幾百上千次的充放電迴圈,看它“耐不耐造”。

“這結果一等,就是小一個禮拜。”

對孟遠和蘇老頭他們來說,這幾天簡直是熱鍋上的螞蟻,度日如年。

雖說對自家材料有信心,可這畢竟是頭一回拉到專業場子上溜遛,心裡啊,七上八下的。

孟遠一天三遍,往林教授或李鳴博士那兒打電話,噓寒問暖,就差沒直接搬個小馬紮坐實驗室門口等著了。

終於,在一週後的一個下午——

“孟總!孟總!傳真!江工大發來的!”

辦公室裡,小王拿著一張紙,嗓門都帶了點顫音,跟中了彩票似的衝了進來。

“快!快拿來!”

孟遠和蘇老頭,還有錢敏他們,呼啦一下全圍了過去。

那傳真機剛“嘀嘀嘀”吐出帶著油墨熱乎氣的紙,就被孟遠一把薅了過去,幾雙眼睛都快黏上去了。

報告第一頁,赫然寫著:

首次放電比容量:平均135-140mAh\\/g!

首次充放電庫存效率:85-90%!

“漂亮!”錢敏第一個叫出聲,臉都漲紅了,

“135到140!蘇老,這能行啊!這資料可以啊!”

蘇老頭也是眉開眼笑,扶了扶眼鏡,連連點頭:

“嗯,不錯不錯!從這個初次容量和效率看,咱們這鈷酸鋰,算是站住腳了!至少證明咱們的路子是對的,材料本身沒大毛病!”

孟遠心裡也“呼”得鬆了口氣,緊繃了幾天的神經終於緩了緩。

對他們這剛起步的“草台班子”,能在這麼短時間拿出這種成績,真是燒高香了!

這起碼說明,遠新,有本事搗鼓出能用的鈷酸鋰!

然而,這股子興奮勁兒還沒持續三分鐘,當他們把報告翻到下一頁,

瞧見關於“迴圈效能”和“倍率效能”那幾欄數字時,剛咧開的嘴角,又一點點垮了下去。

迴圈壽命:約100-150次迴圈後,容量衰減至80%以下!

“嘶……”小王倒吸一口涼氣,聲音都蔫了,

“這、這迴圈才一百多次?跟日本的貨(300-500次)比,這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啊!”

說明這材料,隻能“溫柔對待”,稍微“粗暴”一點就撂挑子。

實驗室裡剛剛還喜氣洋洋的氣氛,瞬間降到冰點。

傳真報告的最後,是李鳴博士的幾句分析和建議,寫得倒是實在,有一說一:

“孟總,蘇教授,貴司的樣品,初次效能不錯,說明材料底子是好的。但迴圈和效能,跟國際上索尼、三洋那些大廠比,差距還很明顯。”

“初步看,可能有幾個侃兒得過:”

“原料純度。你們下了大力氣提純,但有些微量雜質,影響電池壽命。”

“還有就是鋰鈷配比。這玩意兒金貴得很,鋰多了少了都不行,差一點兒,晶體結構就可能出毛病,迴圈自然上不去。”

李鳴博士這分析,客觀、專業,直接把問題點出來了,也給指了努力方向。

孟遠捏著那份報告,薄薄幾張紙,心裡五味雜陳,成了,但沒完全成。

“看來,萬裡長征,咱這才剛邁出第一小步啊。”

蘇老頭歎了口氣,語氣裡帶著些許無奈,但眼神裡沒泄氣。

孟遠把報告往桌上一拍,抬起頭,目光掃過蘇老頭、錢敏、小王,還有實驗室幾個骨乾。

“都聽見了?這份報告,不是來給咱們泄氣的,是來指路的!是衝鋒號!”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道:

“它告訴咱們,路子沒錯!但也告訴咱們,活兒還糙得很!想跟人家掰手腕,咱們還嫩!”

“從今天起,李博士說的這幾條,咱們一條條啃!”

孟遠猛的一揮手,像個要上戰場的將軍:

“原料純度不夠?那就繼續優化!把那些雜質再往下降降!”

“鋰鈷配比不準?那就換更精密的稱量裝置!優化工藝!摳細節!”

“至於做電極、測電池這些,”

孟遠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帶著點痞氣,

“咱臉皮厚,不懂就往江工大跑,抱著林教授、李博士的大腿學!學明白了為止!”

他這話,把大夥兒都給逗樂了,剛才的沉悶一掃而空。

“錢的事兒,都彆操心!”

孟遠眼皮都沒眨一下,又是大手一筆研發經費砸下去,

“裝置給我往精密的上!試劑純度不夠的,全換!江工大那邊,測試費要多少給多少!咱們不差這點,就差一口氣,把這玩意兒給我乾到服帖!”

蘇教授快七十的人了,愣是把實驗室當成了家。

他跟江工大的李鳴博士,還有團隊的幾個技術尖子,湊了個“鈷酸鋰工藝優化突擊隊”。

隔三岔五就碰頭,唾沫星子橫飛地分析問題,拍板實驗方案,有啥新發現立馬共享。

李鳴博士報告裡點出來的那幾個“老大難”——原料純度、鋰鈷配比——成了他們重點照顧的物件,一個一個過篩子。

先說原料純度:

遠新自己那幫搞濕法冶金的,在蘇教授親自坐鎮下,把硫酸鈷和碳酸鋰的提純工藝又給捋了一遍。

更猛的萃取劑,ph值控製得跟繡花似的,一套組合拳下來,目標就一個:

把原料裡那些鈉、鉀、鈣、鎂、鐵、銅之類的“害群之馬”,含量往下壓!

每一批料出來,遠新自己的化驗室和江工大那邊都得驗,雙保險,不達標就回爐!

再說鋰鈷配比:

實驗室新進的電子天平,據說能稱出頭發絲兒斷了半截的重量。

稱料、混料,操作流程,細得跟教科書似的。

研究員們跟伺候祖宗一樣,小心翼翼控製每樣原料的量,就為了那個鋰鈷摩爾比,能卡在理論上最完美的“黃金點”上!

“光自己蒙頭搞不行,也得瞅瞅人家日本公司是啥水平。”

孟遠眼珠子一轉,動用了之前在香港搭上的線,還有些海外華人學者的關係,

“想辦法,花大錢,從日本那邊弄點索尼、三洋的尖貨過來!那纔是咱們的鏡子!”

這些樣品,貴得肉疼,數量還少得可憐,但對遠新來說,千金不換!

這就是標杆!是追趕的目標!

蘇教授和李鳴博士帶著人,把這些進口樣品翻來覆去的“解剖”。

化學成分、晶體結構、顆粒長啥樣,再到最後的電化學效能……

每一項,都跟遠新自己做的樣品放一起比,找差距,挖根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