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 第10章 火中取糧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第10章 火中取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月色如水。

如一層薄紗一般籠罩在大地之上。

雖已是深夜。

但裴家父子三人仍在帳內,把酒言歡,饒有興致的聊著。

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父親,聊了這麼多了,有些話我想我還是得說。”

“宇文成龍咄咄逼人,我們還是要有所準備啊。”

酒過三巡,裴元崢找準時機開口道。

“準備?準備什麼?”

裴仁基苦笑一聲,隨即猛灌了一口酒。

“嗬嗬,我作為大軍副帥,苦勸不得,若是宇文成龍執意出兵攻城,最終失敗的概率極大。”

“到時候宇文父子把戰敗的責任往我身上一推,我便成了替罪羔羊了。”

裴仁基曆經兩朝,自開皇初年,便擔任隋文帝楊堅的侍衛。

後又輔佐隋煬帝楊廣,平叛護主。

三十餘年了。

哪怕明知前路凶險,他也會在忠君護主這條路上走下去。

“宇文成龍此人心胸狹隘,無論最終是勝是敗,恐怕我們裴家都討不到好。”

“所以......所以父親有沒有想過另一條路?”

裴元崢眉頭一挑,隨後拿起酒壺,為父親又是添上了一杯酒。

“崢兒,慎言啊!”

聞言,裴仁基也是心頭一驚。

下一霎,抬手直接摁住了裴元崢手中的酒壺。

雙眼之中儘是難以置信的目光。

他是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還有這樣的誌向。

“對啊,爹,如今天下大亂,而我們裴家也是走投無路,不如直接反了吧。”

裴元慶也是個急性子,直接開口附和道。

“慶兒,你怎麼也......”

“我裴家世受皇恩,怎麼可以行此倒行逆施之舉,此事絕不要再提了。”

“我相信皇上隻是暫時被宇文化及這些奸臣所矇蔽,隻要我等儘力為皇上分憂,他一定會看見我們的苦心的。”

裴仁基臉色一冷,搖了搖頭。

麵對兩個兒子的意見,倒是異常堅定。

不到萬不得已,他是真的不想走這一步。

見父親還是下不了狠心,裴元崢明白,需要把最關鍵的點給點透。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自己的靈魂是現代人,以後來人的角度去分析,自然能看出隋朝這艘大船已是搖搖欲墜。

可是裴仁基卻如何知道呢?

他隻知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所以必須要打破他最後的幻想。

作為一名文科生,裴元崢覺得自己是要從上帝視角來分析一下了。

旋即端起酒杯,麵向裴仁基大聲道。

“父親,孩兒鬥膽,想要和您聊聊天下大勢!”

“你且說來。”

裴仁基麵色深沉,緩緩點了點頭。

“父親,當今皇上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這是事實,對吧?”

“大隋就如同這堆滿糧草的糧倉,可是如今卻著火了。”

裴元崢說的興起,將酒一飲而儘,隨後直接將酒杯重重摔在地上。

“點燃這把火的人是楊玄感,大業九年他反了。但是他沒有從糧倉裡麵運出任何糧食。”

“現在各地起義軍四起,河南有瓦崗寨,河北有竇建德,江淮有杜伏威,他們都想來從這失火的糧倉裡麵運糧食。”

“對了,不止他們,他們的背後站著不少世家大族,這些世家大族在暗中出錢出力,是這些人在扶持這些造反的起義軍,因為這些世家大族也想分一杯羹!”

說到這裡,裴元崢重重跪倒在地,含著淚對裴仁基接著道。

“父親,糧倉遲早是要焚燒殆儘的,是與糧倉同歸於儘,還是火中取糧,為裴家謀一條生路,全在父親一念之間了。”

下一霎,裴元慶也是跪倒,喊道:“望父親速速決斷!”

“啪啦!”

裴仁基手指微抖,酒杯掉落在地。

本想將兩個兒子扶起,可還沒等邁腿。

不知怎的,雙腿一軟,一個踉蹌,竟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真的要走這一步了嗎?

“就算真的要走這條路,那這條路又豈是好走的?”

“且不說這支軍隊,我們能掌控多少。”

“這算全部掌控了,我們這邊反了,馬上就會有朝廷的軍隊來圍剿我們。”

裴仁基低著頭,喃喃自語。

“父親,先乾了再說,何必畏首畏尾!”

麵對裴仁基的諸多顧慮,裴元慶倒是滿不在乎。

他縱橫沙場,未遇敵手。

自然是不會懼怕任何人。

“父親,其實兒子倒有個折中的方法。”

裴元崢低頭思索了一會,倒是有了一個思路。

“快快說來!”

“父親,其實我們哪怕走上這條路,也不必當這個出頭鳥。”

“首先宇文成龍自然是必殺的,他死之後,以父親在軍中多年的威望,相信掌控大軍不是問題。”

“接著我們不必高舉反旗,隻要向朝廷上書,宇文成龍為瓦崗所殺,大軍損失慘重,需要休整,以便拖住朝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我們此時就需要占一城為根據,徐徐圖之即可。”

裴元崢一邊說著,一邊已經踱步到了帳內掛著的大隋地圖處。

“不知父親認為我說的方式是否可為?”

“而我們又占何城為好啊?”

兒子的發問,讓裴仁基陷入了沉思。

收攏軍隊,占城自保。

或許真的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至於選擇何處為好。

多年的行伍經驗,也培養了裴仁基敏銳的洞察力。

隻是瞥了一眼地圖,心中已有答案。

“虎牢關!”

裴仁基與裴元崢對視一笑,異口同聲的說出了答案。

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的門戶,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

大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