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香江:從上官小寶徒弟開始 > 第242章 商品明星理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香江:從上官小寶徒弟開始 第242章 商品明星理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林潮宗一臉鄭重的說道:“我們的電影想要進軍全球,需要符合西方文化特點。

就像剛才章導演所說,一部最好的電影,就是講好故事。

東西方文化差異大,我們講的故事,他們未必能夠看得懂。

所以我們的電影想要在西方有市場,最好需要有好萊塢團隊參與。

講西方的故事。

按照西方電影的投資規則來,投資成本會非常高。

漫威拍攝的四部恐怖片,算是小成本電影,投資也在百萬美元以上。

換算成港元,放到香江也算是高成本電影。

如果拍主流電影,投資往往都在大幾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

單靠亞洲市場基本不可能收回成本。

需要靠全球市場。

在拍攝上,那就更需要尊重高票房地區的文化。

邵氏現在這種模式,如果不加大改革,很難適應這種拍攝……”

林潮宗沒有,直接點名邵氏電影低成本模式。

不過,邵一夫又怎麼會聽不明白林潮宗話中意思。

邵氏電影公司被圈內吐槽拍戲演員工資低、服化道老舊,罵他邵老六摳門,他早就不知道聽過多少次。

剛開始他還挺生氣,但也絕不改,到現在更是不在意。

在他眼裡,電影就是生意。

既然是做生意,當然要想儘一切辦法壓低成本。

邵一夫不認為自己這麼做有什麼過錯。

邵一夫示意李漢祥和章徹出去後,看向林潮宗說道:

“林生,我知道的話中意思。

很多人罵我邵一夫固執、摳門。

認為邵氏一成不變,墨守成規不改變。

邵氏現在每年拍電影,早已形成一套穩定的盈利模式。

就算這幾年利潤有所下滑。

每年依然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兩三千萬純利潤。

如果算上海外院線的收入,純利潤還要更高。

如果改革不能帶來成幾何倍的增長,完全沒有改革意義。

電影是生意,邵氏從60年代中期以後就沒有了對手。

每年收益非常穩定。

我為什麼要冒險改變呢?”

林潮宗對邵一夫的話很是認同的點了點頭,對他們這些老一輩做生意的人來講,穩定壓倒一切。

企業在初期的時候總是會尋求改變,他成熟的公司是很少會去改變經營模式。

在企業走向危機的時候,才會尋求新的改變方向。

邵氏現在的情況就是改變還能繼續存活,否則隻能結業。

在後世,邵氏電影雖然結業,他那1套模式卻並沒有結束,而是移植到了tvb身上。

一直延續到林潮宗重生前,這一套模式都沒有改變過。

真正的將摳門執行到底。

“周文懷和鶴管昌幾人,當年就是因邵氏經營理念和我鬨翻,背叛邵氏去開嘉禾。

想要用他的那一套方式證明自己是對的。

嘉禾的那套所謂衛星公司模式真的對嗎?”

邵氏說到這裡,露出不屑之色,嗤笑一聲:

“太過於倚重演員,早晚死路一條。

人的貪欲是無窮無儘。

今天你開出100萬片酬,明天就有人敢要200萬片酬。

隻要開了這個頭,演員隻會越來越貴。

也會導致電影製作成本越來越高。

最後導演,一部電影就可能讓公司倒閉。”

林潮宗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佩服之色。

在這個年代,邵一夫就像明星片酬問題,看的這麼透徹。

難怪人家能壟斷香江電影這麼長時間。

林潮宗想到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香江電影走向死衚衕。

除了好萊塢電影的入侵以外,演員的高片酬也是一大問題。

完全走歪了路,一部電影製作成本,不足兩成,其他都是片場。

內陸電影後麵受到香江影響,明星的片酬比香江還要誇張。

早期片酬低的時候,還經常出一些經典電影。

到後麵片酬太高之後,電影內容製作方麵越來越差。

科技發展了,特效越來越好。

但是新世紀的電影特效效果,居然比不上**十年代香江電影的效果。

被嘲諷五毛特效,都是對它的誇獎。

“邵爵士,您老高見!”林潮宗一臉佩服的豎起大拇指。

邵一夫對林潮宗誇讚,並不在意,自顧自的說道:

“當初嘉禾依靠李小龍風光了一段時間,但是李小龍一去世就陷入危機,差點破產。

他現在培養的程龍也是一樣。

這個演員野心很大,一心想要闖進好萊塢。

演員可以闖進好萊塢,嘉禾可未必。”

邵一夫說到這裡,語氣肯定的說道:

“我敢說,程龍的成功,就是嘉禾衰敗的開始。

那些衛星公司也是一樣。

演員由員工變成老闆,野心就會隨之膨脹。

今天他能做嘉禾的衛星公司,明天就能做彆人的衛星公司。

而我們邵氏不一樣,我們連演員都是自己培養。

今天你出走一個,明天我就可以捧出兩個。

在邵氏再紅的演員,也得聽我的。

邵氏想要誰紅,誰就能紅。

做電影,演員明星就要像商品,可以源源不斷的批量製造。

纔不會受製於人。

你彆看我這1套模式老舊,但是對於像香江這樣的小市場來說,是最穩定的方式。

好萊塢背靠全球市場,有足夠的資源讓更多公司生存浪費。

但是像香江這樣幾百萬的小市場,就必須得精打細算。

好萊塢模式雖好,不一定適合香江。

全球能做好萊塢模式,人口數量必須龐大,全球都找不出幾個國家能做。”

“牛逼!”林潮宗聽完邵一夫對電影行業分析,內心不得不豎起一個大大的服字。

把演員當商品一樣,源源不斷製造明星的理念,才造就了明星少林寺的稱號。

邵一夫真的已經是把電影行業看透的活化石。

他有一點,真的沒說錯,香江電影市場太小了。

邵氏要是當初按照周文懷提出的嘉禾衛星模式改進。

不僅邵氏電影大賣,搞不好tvb也得倒。

tvb到新世紀以後,都還能保持自己製作影視節目。

就是靠的極致的壓縮成本。

要不然憑後世香江影視圈的人工成本,tvb肯定請不起,直接就得破產。

“六叔,你是我見過最懂電影的人,沒有之一!”林潮宗崇敬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