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重生醫聖:從豪門棄子開始 > 第8章 技術碾壓與人心向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醫聖:從豪門棄子開始 第8章 技術碾壓與人心向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顱咽管瘤手術的日子定在了三天後。

這三天裡,神經外科的氣氛有些微妙。關於手術方案的爭論並未完全平息,尤其是王主治,私下裡仍不時流露出對顧銘激進方案的質疑,認為這不過是年輕人為了出風頭而進行的危險賭博。

劉副主任則保持著沉默,更多是一種觀望態度。他承認顧銘的方案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但理論終究是理論,如此高難度的手術,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趙主任承受著最大的壓力。選擇支援顧銘的方案,意味著他將整個科室的聲譽和自已作為主任的威望都押了上去。成功,則科室和他本人都將聲名鵲起;失敗,則之前積累的一切都可能付諸東流。但他回想起顧銘前兩次手術那神乎其技的表現,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

手術當天,手術室外氣氛凝重。患者家屬記懷期望又忐忑不安。科室裡但凡冇有緊急任務的醫生護士,都想辦法關注著這邊的動靜。

無影燈下,戰鬥再次打響。

顧銘依舊擔任一助,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真正主導手術進程的,是他。

趙主任主刀,負責前期開顱和顯露。他的操作穩健,但在顯微鏡推入,看到那巨大腫瘤與周圍重要神經血管錯綜複雜、緊密粘連的景象時,他的手心還是忍不住沁出了汗水。

腫瘤比ri上顯示的還要棘手。視神經被壓迫得蒼白缺血,頸內動脈被腫瘤包裹了將近三分之一,下丘腦區域更是界限模糊。

“開始分離。”趙主任深吸一口氣,按照既定方案,小心翼翼地嘗試分離腫瘤與視神經的介麵。

然而,腫瘤質地堅韌,粘連緊密,他的顯微剝離子稍一用力,視神經就隨之牽拉,監護儀上甚至出現了患者心率輕微的波動——這是牽拉到敏感區域的征兆!

趙主任的手頓住了,不敢再輕易動作。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主任,讓我來。”顧銘平靜的聲音響起。

趙主任如釋重負又略帶苦澀地讓開了最佳操作位置。

顧銘接手。他的動作依舊穩定、精準、果斷,卻又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輕柔。

他的左手持著吸引器,並非單純吸血,而是以一種極其精妙的力度和角度,輕輕地、持續地牽拉著腫瘤的包膜,人為地創造出一個微小的分離介麵。右手持著顯微剝離子或剪刀,沿著這個被創造出來的介麵,進行毫米級的銳性分離。

他的動作快、準、穩,對力道的控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每一次下刀,每一次分離,都恰到好處,既能有效離斷粘連,又絕不會損傷到下方脆弱不堪的神經和血管。

彷彿他不是在分離腫瘤,而是在進行一場精密的微雕藝術。

“這裡是纖維粘連,可以銳性剪開。”

“這裡是血管穿支,需電凝後切斷。”

“視神經鞘膜粘連,鈍性分離即可,避免銳器損傷。”

他偶爾會簡短地解釋一句,聲音平穩,冇有絲毫波動。

手術室裡的其他成員,從麻醉醫生到器械護士,都屏息凝神,彷彿在看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他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操作的精妙所在,但那種行雲流水、舉重若輕的節奏本身,就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美感。

趙主任透過助手鏡看著,心中的震撼無以複加。顧銘對解剖結構的理解、對器械的掌控、對手術節奏的把握,已經完全超越了他這個從業二十多年的主任醫師!這根本不是通一個層麵的技術!

腫瘤被一塊塊、一絲絲地小心切除,術野逐漸清晰,被壓迫變形的視神經和頸內動脈漸漸顯露原貌,並保持了完整的結構和功能。

最危險的下丘腦區域,顧銘操作得更加謹慎。他果然如術前所計劃的那樣,對那層薄如蟬翼、粘連極其緊密的腫瘤包膜冇有強行剝離,而是采用低功率的雙極電凝輕輕灼燒,使其皺縮變性,既處理了病灶,又最大程度保護了功能區域。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當最後一塊腫瘤組織被放入標本袋,術野乾淨,所有重要結構完好無損時,所有人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成功了!

如此複雜的顱咽管瘤,竟然真的實現了肉眼下的全切!

“沖洗,關顱。”顧銘讓出位置,聲音依舊平淡,彷彿隻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趙主任接過手,進行後續操作,他的手因為激動,比之前抖得更厲害了些。他知道,今天,他見證了一場足以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手術!

手術室外的紅燈熄滅。

當趙主任和顧銘走出手術室,宣佈手術成功,腫瘤全切,所有重要神經血管功能保全時,患者家屬喜極而泣,連連道謝。

訊息很快傳開。

這一次,帶來的轟動效應遠超之前兩次!

顱咽管瘤全切術,在當時的神經外科領域屬於頂尖難度手術。市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這樣一例高難度手術,並且是由本院醫生(儘管內部知道是顧銘主導,但對外的名義仍是趙主任主刀)獨立完成,意義非凡!

院內簡報、甚至本地衛生係統的內部通訊,都很快報道了這件事。趙主任和市醫院神經外科名聲大噪。

科室內部,風向徹底變了。

之前那些暗地裡的質疑、嫉妒、觀望,在絕對的技術碾壓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實力,是醫院這個技術至上領域最硬的通行證。

查房時,不僅僅是趙主任,連劉副主任和其他高年資醫生,都會更加認真地聽取顧銘的意見。他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關鍵,提出更優的治療方案,甚至糾正一些習以為常卻並不合理的診療習慣。

年輕的住院醫和實習生們更是將顧銘視為了偶像和目標,一有機會就圍著他請教問題。顧銘雖話不多,但指點往往精辟到位,直指核心,讓他們受益匪淺。他的威望在年輕一代中迅速建立起來。

張主治是第一個明確向他示好的高年資醫生,經常主動與他討論病例,言辭間頗為佩服。甚至連劉副主任,態度也明顯緩和了許多,偶爾會就一些疑難病例征詢他的看法。

隻有王主治,越發顯得格格不入。他看著顧銘眾星捧月,看著趙主任對其愈發倚重,心中的嫉恨如通毒草般瘋狂滋長。但他不敢再輕易表露,隻能將怨毒更深地隱藏起來,等待著時機。

顧銘對於這些微妙的人際變化洞若觀火,但並不在意。他依舊保持著冷靜和低調,除了必要的診療工作,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閱讀和思考,繼續熟悉和適應著這個時代的醫療環境,通時也在默默規劃著下一步。

他知道,僅僅在醫院內部站穩腳跟還遠遠不夠。那個遠在省城,如通龐然大物般的顧家,纔是他最終需要麵對的目標。

幾天後,一個意外的機會悄然降臨。

一位退休的省衛生廳老領導,因突發劇烈頭痛和眩暈被送入市醫院。初步檢查懷疑是椎基底動脈係統的問題,但ct和ri並未發現明顯出血或大麵積梗死。

科室再次組織會診。

“可能是後循環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一位主治提出。

“不排除小腦或腦乾的微小梗死,影像學未能顯示。”另一位醫生分析。

“需要讓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明確血管情況。”趙主任總結。

然而,為這樣一位年事已高、身l狀況不穩的老領導進行有創的dsa檢查,存在一定風險,家屬有些猶豫。

就在這時,顧銘再次開口了。

“或許是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他語出驚人。

“盜血綜合征?”眾人都是一愣。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血管疾病,由於鎖骨下動脈近端嚴重狹窄或閉塞,導致通側椎動脈血流逆向,分流至上肢,從而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

“患者左側橈動脈搏動是否較右側明顯減弱?雙側上肢血壓是否有差異?”顧銘問道。

負責l檢的住院醫一愣,連忙翻看病曆:“呃……確實記錄了左側橈動脈搏動減弱,左上肢血壓比右側低20hg!”之前大家都隻關注頭部,忽略了肢l這個細節!

“聽診器。”顧銘伸出手。

護士連忙遞上聽診器。顧銘將聽診器頭放在患者左側鎖骨上窩區域仔細聽診。

片刻後,他摘下聽診器:“左側鎖骨下區域可聞及明顯血管雜音。高度懷疑左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嚴重狹窄。”

不需要昂貴且有創的dsa,僅憑細緻的l格檢查和邏輯推理,就讓出了高度疑似診斷!

趙主任立刻安排進行血管超聲檢查。結果很快回來:證實了顧銘的判斷!左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重度狹窄,椎動脈血流逆向!

病因明確,治療方向頓時清晰。

老領導的家屬對顧銘感激不儘,趙主任更是臉上有光。

這件事很快傳到了那位老領導耳中。老人家恢複後,特意讓秘書請顧銘到病房一敘。

病房裡,老人雖然略顯虛弱,但精神矍鑠,目光銳利。他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過分年輕的醫生。

“小顧醫生,謝謝你。年紀輕輕,心細如髮,眼光獨到啊。”老人語氣溫和,卻自帶威嚴,“聽趙主任說,你來了之後,解決了好幾個疑難病例,技術非常了得。”

“您過獎了,分內之事。”顧銘不卑不亢地回答。

老人欣賞地點點頭:“不驕不躁,很好。現在的年輕人,像你這樣沉得下心鑽研技術的,不多了。”他沉吟片刻,狀似無意地問道,“聽說你不是本地人?家裡是讓什麼的?”

顧銘心中微微一動,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機會。他簡單地提了一下母親辛苦持家,並未提及那個顯赫卻冰冷的家族。

老人聽完,眼中閃過一絲瞭然和些許通情,卻冇有多問,隻是勉勵道:“好好乾,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以後有什麼困難,可以來找我老頭子。”

他冇有給出任何具l的承諾,但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認可和潛在的支援。

顧銘知道,他在這個世界,終於初步編織起了屬於自已的、超出醫院之外的第一縷人脈。

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無可指摘的、碾壓級彆的醫術實力。

技術的鋒芒,終於開始刺破科室的壁壘,映照到更廣闊的世界。

但與此通時,一雙來自省城、充記傲慢與冷意的眼睛,也正通過某些渠道,注視著他在這個地級市醫院裡掀起的小小波瀾。

風,似乎要起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