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紅色巔峰 第528章 省上的報道
夜幕降臨,君淩辦公室的燈光依舊明亮。
楊墨抱著厚厚的民生資金審計報告推門而入,報告扉頁「零差錯」的批註鮮紅奪目。
「書記,漁村的淨水係統明天就能通水。」
此時的s城,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
老舊小區裡,工人們踩著腳手架安裝保溫層;
鄉鎮衛生院中,新購置的醫療裝置陸續到位;
文化站的書架上,嶄新的圖書散發著墨香。
這些變化,如同春風化雨,浸潤著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省台記者的鏡頭掃過濱海社羣時,王阿婆正對著鏡頭展示新換的智慧水錶:
「現在擰開龍頭就有熱水,每月還能手機查用量!」
陽光透過她身後的防盜網,在牆上的「民生服務聯係卡」上投下光斑。
楊墨盯著電視螢幕,手裡的搪瓷杯險些打翻。
「書記!省台播咱們的民生工程了!」
他快步走進辦公室,看見君淩正專注地修改《鄉鎮醫療人才培養計劃》,晨光中,對方鬢角的白發又添了幾根。
電視裡,主持人的聲音充滿激情:
「表麵上看,s城的gdp增速有所放緩,但居民幸福指數測評躍居全省前列……」
畫麵切換到港口工人宿舍,老張穿著拖鞋站在陽台上,身後的空調外機輕輕運轉:
「以前住工棚,夏天熱得睡不著,現在好了,能踏踏實實睡個整覺!」
君淩抬頭時,恰好看見電視裡自己蹲在漁村排水溝前的畫麵——那是台風過後排查隱患時拍的,褲腿還沾著泥點。
「楊墨,」君淩放下鋼筆。
「幸福度不是電視裡的幾分鐘報道,是老百姓實打實的日子。」
「省台認可不認可不重要,百姓發自內心的認可,那纔是真『認可』。」
電視裡的報道進入尾聲,畫麵定格在s城的天際線——現代化高樓與改造小區和諧共存,港口的起重機與漁村的漁船遙相呼應。
主持人的聲音裡帶著敬意:
「在s城,我們看到了發展的另一種可能:經濟與民生並重,速度與溫度同行。」
君淩起身關掉電視,目光落在辦公桌上的《s縣五年民生規劃》上。
楊墨注意到,在「幸福指數提升」的目標旁,君淩用鉛筆寫了行小字:
「讓每個笑容都有出處,讓每份幸福都有來路。」
窗外,s城的街道上,戴著「誌願者」紅袖章的隊伍正走向社羣,他們手中的便民服務箱裡,裝著血壓儀、維修工具和最新的政策手冊。
楊墨忽然明白,君淩的雲淡風輕,是因為他早已把「為民造福」刻進了每一天的行動裡,而非執著於一時的掌聲。
手機震動,楊墨收到省台記者的訊息:
「能不能采訪下君書記?觀眾都想聽聽他的『民生經』。」
他望向君淩,對方正對著沙盤調整鄉鎮物流節點,晨光中的背影堅定而從容。
「不用了,謝謝好意!」
楊墨替君淩回複道。
陽光穿過百葉窗,在君淩的筆記本上投下條紋狀的光影。
次日,海風帶來鹹澀的氣息,卻比秀水省的梅雨更讓君淩覺得踏實。
會議室裡,傳來陳默和李主任的爭論聲。
「智慧產業園的環評報告有問題!」
「君書記說過,專案不能隻看錶麵!」
李主任的反駁帶著無奈:
「可投資方已經進場了……」
君淩笑了笑,這樣的爭執在秀水省是絕不會發生的——那裡的班子成員更擅長在酒桌上推杯換盞,而非在會議室裡紅臉爭論。
夜幕降臨時,楊墨抱著一疊檔案走來:
「書記,這是各鄉鎮報來的民生訴求。」
君淩點點頭示意知曉了。
下班時間,君淩路過茶水間,看見張開正修改智慧機器人產業園的環評報告。
「書記還沒走?」
張開的眼睛裡布滿血絲,
「我重新覈算了排汙資料,確實超標……」
君淩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說話。
在秀水省,這樣的「返工」可能意味著政治風險,但在s城,卻隻是對事實的基本尊重。
窗外,濱海社羣的路燈次節:
「讓財政局把汙水處理站的缺口資金單列出來,調研時帶去現場看。」
午後的陽光斜斜切進會議室,君淩正在向調研組成員展示智慧民生監管平台。
午後的陽光斜斜切進會議室,君淩正在向調研組成員展示智慧民生監管平台。
「這個係統能提前預警。」
他指著螢幕上的黃色警示。
調研組成員裡有人輕聲嘀咕:
「花這麼多錢建係統,不如多修兩條路。」
君淩抬頭時,目光恰好落在對方鋥亮的皮鞋上:
「路要修,『看不見的路』更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