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紅色巔峰 第576章 繼續投資?
楚嫣伸出那如青蔥般白皙修長的手指,輕輕地撫摸著眼前的雕花紋路。
突然間,她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猛地抬起頭來,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那笑容如春花綻放般燦爛,卻又似晨霧般迷離,讓人難以捉摸。
她的睫毛在晨光的映照下,投下瞭如蝶翼般的陰影,微微顫動著,彷彿一隻即將翩翩起舞的蝴蝶。
「真沒想到啊,」
楚嫣輕聲說道,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宛如天籟,
「當年的那個青澀少年,如今竟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有家室的人。」
她的目光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了君淩左手無名指上的那枚婚戒上。
君淩原本正端起那杯茶,準備品嘗一口,但在聽到楚嫣的話語後,他的動作突然停頓了一下。
那杯中的茶湯也因此而晃動起來,在玻璃杯裡泛起了一圈圈琥珀色的漣漪,宛如被驚擾的湖麵。
君淩沉默了片刻,然後輕輕地呷了一口茶。那溫熱的液體順著他的喉嚨滑下,帶來了一絲淡淡的苦澀和甘甜。
他緩緩放下茶杯,杯子與桌麵相觸時,發出了一聲清脆的響聲,在這靜謐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
「緣分這東西,」
君淩終於開口說道,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就像拒馬河的水一樣,表麵看起來平靜無波,實際上底下卻充滿了各種該拐彎的地方。」
楚嫣忽然眉眼彎成一泓春水,唇角勾起恰到好處的弧度。
「君淩,那片沉寂許久的文旅城廢墟,您打算如何喚醒它?」
她的目光漫過君淩肩頭,透過辦公室的落地窗,望向遠處正被拆解的橫太集團標誌性建築。
起重機鋼鐵巨臂的陰影下,半截斷裂的鎏金梅花標牌在風中搖晃,折射出冷冽刺目的光,恍若橫太曾經不可一世的權勢,如今隻剩破碎的殘影。
君淩握著老蔭茶杯的動作微微凝滯,杯中的琥珀色茶湯泛起細密漣漪,沿著杯壁緩緩暈開,如同他此刻翻湧的思緒。
他原以為楚嫣會繼續糾纏林宇的過往,或是追問案件進展,卻不想話題陡然轉向那片被橫太罪惡浸染的土地。
記憶如潮水般湧來,那裡曾發生萬縣規模最大的強拆衝突,地下停車場的鋼筋至今纏繞著受害者家屬係上的白布條,每一縷布條都訴說著無聲的血淚與控訴。
「我們計劃由政府聯合企業扶持,繼續來建設。」
君淩伸手拉開抽屜,取出一疊航拍照片,畫麵中,無人機視角下的廢墟已然煥發新生。
吊腳樓樣式的鋼結構廠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既有傳統建築的韻味,又融入現代工業的利落線條。
「楚氏在文旅城專案上,前前後後投了七千萬。」
楚嫣轉身時,恰好有一束陽光穿透雲層。
「但若是由你主導」
她忽然輕笑出聲,笑容裡既有曆經滄桑後的釋然,又飽含著破釜沉舟的魄力。
「我願意將剩餘的三千萬,悉數投入建設。」
辦公桌上,茶蒸騰起嫋嫋熱氣,杯中葉片在熱水的浸潤下,漸漸舒展成鮮嫩的芽尖,彷彿預示著新的希望正在萌發。
君淩看著楚嫣推過來的合作意向書,宣紙封麵印著楚氏祖傳的精美織錦紋樣,邊緣處卻以防偽油墨精心印製著長江水紋。
君淩的指尖劃過宣紙上楚氏織錦的暗紋,合作意向書的邊角還帶著楚嫣體溫的餘溫。
他抬眼望向落地窗外,鋼架正被吊機托起,在晨光中劃出銀亮的弧線——那結構多像楚嫣書簽上未繡完的梅花,每一根鋼架都像等待落針的絲線。
「你確定要在這時候注資?」
他的目光落回楚嫣臉上,注意到她耳後新生的碎發間,隱約露出與餘雯相似的倔強。
辦公桌上的老蔭茶又冒起熱氣,葉片在杯中舒展成完整的芽,恰如橫太舊址上破土的新苗。
楚嫣將一縷碎發彆到耳後。
「七千萬爛在橫太的廢墟裡,不如賭一把新生。」
她的指尖輕點了一下意向書,油墨在光線下泛著粼粼波光。
「君市長忘了?我們楚家從不吃虧。」
君淩的喉結微微滾動。
「現在注資,可能會被誤解為」
他斟酌著詞句,目光掃過合作書上楚氏的落款章,那硃砂印裡隱約透著織錦的經緯線,
「政府真正打造文旅城的決心。「
當楚嫣的高跟鞋聲消失在走廊儘頭,君淩攤開掌心的意向書。
他望著合作意向書上楚氏的硃砂落款,那抹紅透過宣紙洇開,恰似橫太舊址上未乾的血跡。
君淩站在原地,目光緊盯著楚嫣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猶如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扯著,讓他難以決斷。
他深知自己之前已經向外界放出了將由政府來打造相關專案的風聲,如今若是突然改變主意。
將這個機會拱手讓給楚家,恐怕會引起不小的波瀾,甚至可能會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負麵影響。
這一點,讓君淩不得不慎重思考。
然而,另一方麵,楚嫣此番帶著誠意而來,楚氏的投資不僅能盤活文旅城的爛尾專案,更能為樂縣帶來新的生機,注入發展的強勁動力。
但信任的重建,遠比拆除橫太的殘垣斷壁更為艱難。
君淩心裡很清楚這其中的利弊得失,但如何在維護政府形象和推動地方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卻是一個讓他頗為頭疼的難題。
在這兩難的境地中,君淩不斷地在內心深處權衡著各種可能性,試圖找到一個既能滿足楚家投資意願,又不會損害政府聲譽的完美解決方案。
不久後,君淩的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他重新坐回辦公桌前,鋪開一張白紙,提筆疾書。
或許,公開透明的招標流程,嚴苛的資質審核,再加上全程的媒體監督,能讓楚氏憑借實力光明正大地參與競爭。
如此,既能為樂縣爭取到寶貴的投資,又能向民眾證明政府堅守原則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