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紅色巔峰 第767章 不太對勁?
市局專案組辦公室裡,檔案堆得像小山,牆上的白板寫滿了洪家物流園的關聯資訊。
紅色馬克筆標注的「資金流向」從y市物流園出發,延伸到十幾個海外賬戶;
藍色記號筆圈出的「合作方」裡,既有空殼公司,也有幾家看似正規的建材企業,全是洪家利益中轉的節點。
老周坐在椅子上,麵前攤著一張全國物流園分佈圖,手指在幾個大城市的標記上劃過:
「y市隻是小頭,真正的大頭在沿海大城市物流園,那裡不僅走資金,還走『特殊貨物』,具體是什麼,我沒見過,但洪曉每次去那邊,回來都很緊張。」
君淩站在白板前,眉頭緊鎖。
老周的交代印證了之前的猜測:洪家的物流園不是孤立的洗錢工具,而是一張覆蓋全國的利益中轉網。
洪曉通過大城市的物流園,將資金和資源轉向房地產、海外投資,甚至可能涉及更隱蔽的非法交易。
但問題是他們的許可權隻覆蓋秀水省,沿海的洪家物流園歸當地警方管轄,沒有上級協調,根本無法跨區調查。
「我已經向省委提交了申請,請求協調公安部,成立跨區域專案組,調查全國洪家關聯的物流園。」
君淩轉過身,看向李娜,語氣裡帶著一絲無奈,
「但流程需要時間,現在隻能先盯著秀水省的線索,防止洪家轉移剩下的資產。」
李娜點點頭,手裡拿著洪曉的涉案材料,卻皺著眉:
「君書記,有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通——目前我們掌握的證據,洪曉最多涉及洗錢共犯、指使威脅他人,雖然違法,但罪不至死,也不至於讓他冒風險殺人滅口,這不符合邏輯。」
這個疑問像一根刺,紮在兩人心裡。
君淩走到桌前,拿起洪曉的涉案記錄,一條一條翻看:
洪曉在y市物流園的角色:主要負責「對接空殼公司」,沒有直接參與洗錢操作;
威脅楊墨的指令:是陳嚴執行的,洪曉隻在背後授意,沒有直接露麵;
海外賬戶關聯:洪曉名下隻有一個海外賬戶,裡麵的資金隻有幾百萬。
「按常理說,他沒必要鋌而走險。」
君淩手指敲著桌麵,
「除非……我們漏了什麼,比如他參與了比洗錢更嚴重的事,殺人是為了掩蓋這個秘密。」
李娜立刻拿出老周之前的口供記錄,翻到「倉庫管理員」那一頁:
「老周說,三年前那個管理員,是因為『看到了不該看的』才被陳嚴逼死的,但他沒說具體看到了什麼。」
「當時我們以為是看到了洗錢賬冊,現在想來,可能不止這麼簡單——如果管理員看到的是『特殊貨物』,比如走私品、甚至違禁品,那洪曉殺人滅口就有理由了。」
但這些都隻是猜測,沒有證據支撐。
沿海城市的物流園是關鍵,可專項組現在連跨區調查的許可權都沒有,隻能眼睜睜看著線索斷在省界線上。
審訊室的白熾燈依舊刺眼,陳嚴坐在椅子上,雙手交疊放在膝上,臉上掛著一絲「破罐子破摔」的苦笑。
自從被拘留後,他已經交代了物流園洗錢的流程、空殼公司的對接方式,甚至承認了指使手下威脅楊墨,但他始終守著一道底線。
絕口不提「特殊貨物」和跨區物流園的事。
在他看來,隻要把「洗錢」的責任扛下來,洪家念在他「沒泄密」的情分上,說不定會想辦法保他;
可一旦牽扯出更嚴重的事,彆說保釋,他連活下來的機會都沒有。
李娜把一份折疊的口供記錄拍在陳嚴麵前,封麵上「老周」兩個字格外醒目。
她沒有坐下,而是站在陳嚴對麵,雙手撐著桌麵,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像釘子一樣盯著陳嚴的眼睛:「該交代的?陳嚴,你確定你交代的是『全部』?老周說,三年前物流園死的那個倉庫管理員,不是意外——他是看到了『不該看的』,才被你以『挪用公款』為由逼得跳樓,對吧?」
陳嚴臉上的苦笑瞬間僵住,手指下意識地攥緊了褲腿。
他沒想到,老周連這件事都捅了出來——那個管理員確實是因為撞見他往貨車上裝「貼了黑布的箱子」,才被他設計陷害。
這件事他一直埋在心底,連洪曉都隻知道「管理員挪用公款自殺」,不知道背後的真相。
「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陳嚴避開李娜的目光。
「那個管理員就是欠了賭債,挪用倉庫貨款補窟窿,被發現後畏罪自殺,跟我沒關係。」
「沒關係?」
李娜繼續將老周的口供記錄、倉庫管理員的監控截圖、洪曉的行程單攤在他麵前。
紙張在桌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每一份證據都像一把錘子,試圖敲碎他的防線,可他隻是掃了一眼,便重新靠回椅背上,雙手交疊在腹前,姿態從容得彷彿不是在受審,而是在旁觀一場與自己無關的鬨劇。
「李局,這些東西,說明不了什麼。」
陳嚴開口,聲音平穩,帶著律師特有的精準和冷靜,
「老周因為被我開除,一直對我懷恨在心,他的證詞屬於『利害關係人陳述』,法律效力本就有限;那張監控截圖,隻拍到我和管理員爭執,可爭執的原因是他挪用倉庫貨款,有當時的財務記錄可以佐證,總不能因為他後來自殺,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吧?」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洪曉的行程單上,嘴角笑意更濃:
「至於洪少的沿海之行,那是洪氏集團和當地茶企的合作考察,有正式的商務合同和隨行人員可以證明,帶現金是為了支付當地農戶的茶葉定金——山區裡很多地方沒通網銀,這很正常。李局總不能因為『帶現金』,就認定是走私吧?」
李娜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眼神銳利地盯著陳嚴。
他顯然早有準備,把每一份證據都提前想好了「合理說辭」,甚至連「利害關係人陳述」「財務記錄佐證」這些法律術語都用得恰到好處,完全不像臨時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