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駐韓美軍黑人司令 第245章 仁政與鐵腕:民心與根基
在季博達的鐵腕掌控與遠見佈局下,金國東部戰區這片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正悄然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除了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和資源上的有效控製,一套旨在收攏人心、穩固根基的民生體係也開始顯現其力量。
巡遊醫生:行走的生命線
以往,疾病和傷痛是這片土地上僅次於戰亂的死亡使者。如今,在卡桑加旅的五個主要防區內,開始出現一支支特殊的馬隊。他們不僅攜帶武器,更馱著印有醒目“十字”或“新月”標誌的藥箱。
這些由旅部統一組織和保障的
“巡遊醫生”
小隊,由經過基礎培訓的醫護兵和少數自願或被“邀請”來的專業醫生組成。他們按照預定路線,定期深入各個偏遠的部落和村落。
·
基礎醫療:
處理常見的外傷、感染,進行簡單的縫合和包紮。
·
疾病防控:
分發抗瘧疾藥物,指導村民清理蚊蟲孳生地,宣講基礎的衛生知識(如飲水消毒)。
·
疫苗接種:
在條件允許時,為兒童接種一些關鍵疫苗。
·
緊急救治:
遇到危重病人,會儘力穩定病情,並通過無線電聯係後方,嘗試安排轉運。
起初,許多村民抱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但當他們親眼看到高燒不退的孩子在用藥後轉危為安,看到化膿的傷口被清洗縫合後逐漸癒合,看到難產的婦女得到專業助產而母子平安時,懷疑迅速轉化為感激和信任。這些穿著卡桑加製服或佩戴卡桑加標識的醫生,成為了行走的生命線,他們將“卡桑加”這個名字與“生存的希望”聯係在了一起。
巡遊學校:播種知識與未來
與醫療隊同行的,往往還有
“巡遊學校”
的教師。他們攜帶的則是黑板、粉筆、以及由莉莎老師組織編撰的簡易教材(內容包括基礎的斯瓦希裡語讀寫、簡單的算術、以及關於剛果金和非洲的基本地理曆史知識)。
·
掃盲啟蒙:
在樹蔭下、在廢棄的茅屋裡,教師們教孩子們和部分感興趣的成年人認字、計數。
·
知識傳播:
傳授一些基礎的農業技術(如輪作、選種)、簡單的衛生常識。
·
思想引導:
教材和講述中,會巧妙地融入對卡桑加旅“恢複秩序、帶來和平與知識”的正麵描述,潛移默化地塑造認同感。
對於世代生活在閉塞中的部落民而言,知識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現在,卡桑加將它送到了家門口。雖然學習條件簡陋,但這扇通往外部世界和現代文明的小窗已經被推開。家長們看到孩子能寫出自己的名字,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他們對未來的期盼,也悄然與“卡桑加”維係起來。
民心所向與兵源之本
這些看似投入巨大、短期不見軍事收益的舉措,其效果卻在潛移默化中顯現。
·
生活水平提升:
疾病得到控製,知識開始傳播,民眾的健康狀況和認知水平得到切實改善,生活呈現出一種久違的、向上的可能性。
·
認同感與歸屬感:
卡桑加不再僅僅是一個強大的軍事符號,更成為了秩序、健康與知識的提供者。民眾的敬畏中,開始摻雜了真正的感激與認同。
·
征兵的催化劑:
當卡桑加師的征兵官再次來到這些村落時,遇到的阻力大大減小。年輕人看到加入這支隊伍,不僅能吃飽飯、拿到軍餉(瑪蒂娜交易來的糧食是最實在的誘惑),還能保護自己的家人和這份來之不易的“好日子”,甚至有機會學習更多技能。征兵工作變得前所未有的順利,兵源的質量和忠誠度也顯著提高。
瑪蒂娜的“糧食武器”。
與此同時,瑪蒂娜主導的與盧旺達的通商計劃也在穩步推進。大量廉價的工業品換回了成隊的牲口和堆積如山的糧食。在非洲這片通貨膨脹嚴重、政府貨幣信用幾近崩潰的土地上,這些實實在在的
食物,就是最硬的通貨,也是最有效的軍餉和穩定劑。它保證了軍隊的忠誠,也通過在控製區內定期的糧食配給或平價銷售,牢牢抓住了普通民眾的胃,進而抓住了他們的心。
季博達站在卡桑加本部的瞭望塔上,看著遠處訓練場上新兵整齊的佇列,聽著巡遊醫生和教師隊伍出發時的喧囂,心中清明。
他深知,槍杆子可以打下地盤,但要真正統治並發展壯大,必須依靠民心和經濟這兩條腿。巡遊醫生和學校是播種機,播下的是希望與認同;瑪蒂娜的商隊是輸血線,輸入的是生存與穩定的基石。當軍事霸權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卡桑加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便不再是浮於表麵的武力征服,而是開始向著根深葉茂的方向,紮實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