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 第529章 可能將其進行否決
自改革開放以來,華夏大地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然而,在這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重複建設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近年來,各級部門反複強調、三令五申,在專案審核中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儘可能杜絕重複建設的發生。
軍隊在這方麵更是要求嚴格。因為如果裝備種類和型號過於分散、各自為政,顯然與總部的要求和規定背道而馳。
不僅是總部的專家們持有這樣的觀點,或許慕豪傑也深有同感。
在正常情況下,類似的專案很難通過審核。但慕豪傑卻隱隱覺得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仔細推敲起來,這個專案的出現或許源於楊曉帆上一次的建議。
最初,火炮野外綜合保障方艙涉及的單位相對較少,影響力也不夠大,但當它被調整為野外機動指揮方艙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牽扯的範圍一下子變得很廣。
而這一調整,也是總裝一次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指導,總部甚至還專門下發檔案,予以肯定。
或許正是因為受到這份檔案的啟發,二炮研究院才產生了靈感,進而誕生了這個想法,並付諸行動。
此時,二炮研究院的田勝利教授仍在努力向專家組解釋這個專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導彈不同於普通裝備,價值高,維護保養要求也很高,特彆實戰中很需要野外保障。”
儘管他講得頭頭是道,但很明顯,他的觀點並沒有得到專家組的認可。
“田教授,裝備保養都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定。這麼多年來,我們跟裝保障一直做的都很好,有必要單獨研製一個方艙嗎?”
似乎說的也很有道理。慕豪傑此時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楊曉帆。
楊曉帆也基本聽明白了專案的情況,他表麵上波瀾不驚,但內心卻十分吃驚。
隨著他重生後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似乎對這個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從楊曉帆的角度來看,這個專案當然是很有必要的。在上一世,這個專案的首次提出是在2002年,而且是由海軍首先提出的。
要知道,海軍的艦艇需要裝配導彈值班的,而導彈又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而且要求很高。如果每次都運回保障基地,不僅麻煩,而且不實用,也不方便。
因此,根據工作實際需要,海軍機關組織了有關院校、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及技術人員,研製了導彈野外綜合保障方艙,實現了導彈的碼頭保障,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後來,二炮部隊引進了海軍的這個保障方艙,並結合自身使命任務,增強了方艙的野外適應度和長途機動性,實現了對導彈的全天候、全時空、全地點維護保養,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威懾力。
如果這個專案能夠提前問世,對部隊當然是十分有利的。
但從會場的情況來看,審核組的專家似乎都不太認可,很有可能會將其進行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