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 第630章 不用有任何顧慮和擔心
給楊曉帆認真輔導過整整幾天後,林文教授的心情非常複雜。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資料和試卷,看向桌對麵的年輕人,心中徹底認可了黃有為此前對他所說的判斷。
此時的楊曉帆,單在物理上的成就,比當年讀博士時的黃有為還要強,並且強得絕非一星半點兒,而是隔著明顯的層次差距。
楊曉帆的出色,不止體現在基礎打得格外牢固,無論是經典物理公式的推導,還是前沿理論的延伸理解,他都能快速接住。
更難得的是他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麵對林文教授丟擲的複雜課題假設,他總能跳出常規思路,精準抓住問題核心,甚至偶爾還能提出讓林文教授眼前一亮的補充視角。
原本林文教授按最高標準準備的7天強化輔導內容,楊曉帆隻用3天就全部吃透,不僅能流暢複述關鍵邏輯,還能獨立完成配套的拓展習題,正確率高得驚人。
看著麵前始終坐姿端正、眼神專注,即便被誇讚也隻是溫和點頭、毫無驕傲之色的楊曉帆,林文教授心裡的喜愛幾乎要溢位來。
做了幾十年科學研究、帶過無數學生,他還是頭一次見到這般天賦與謙遜兼備的年輕人。
甚至他都不能理解,這個孩子是怎麼將物理學到這樣一個水平的,要知道他才剛剛參加完高考啊!
他心念電轉,麵帶微笑,語氣比往常更柔和幾分:“曉帆,我聽有為提過一嘴,說你有位老師?”
楊曉帆聞言抬眸,嘴角噙著淺淡的笑意,恭敬地回答:“林教授,是的。我的老師叫慕遠山,他主要深耕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是軍方院士。”
林文教授聞言微微點頭——他常年專注物理研究,打交道的多是國內物理界的專家學者,對其他學科的人脈本就不熟悉。
更何況慕遠山隸屬於華夏軍方科研係統,兩人的研究領域與圈子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從未打過照麵。
但此刻,林文教授心裡卻忍不住生出幾分羨慕。
做老師的,尤其是他們這些一輩子浸在學術裡的人,誰不盼著能有個這般優秀的學生,把自己的學識與心血好好傳承下去呢?
這份惜才之心壓過了所有顧慮,林文教授終於忍不住丟擲了橄欖枝:“曉帆啊,我跟你直說了吧。不管這次競賽成績如何,你想不想跟著我去米國讀物理?你現在的基礎已經夠紮實了,那些理論完全不用再學了,直接進我的專案部做博士後研究就行。”
“你現在年齡還小,至少還能參加2屆大學生物理競賽。我即使自己沒有推薦資格了,但也一定能給你搞定北美賽區的參賽資格。”
“而且我現在手頭牽頭的幾個專案,都是奔著解決物理界的前沿難題去的。一旦成功,可不是發幾篇頂刊那麼簡單,是真的有機會衝擊諾貝爾獎的。”
“如果你答應,出國學習所有的手續和所需的費用,都由我負責解決,你不用有任何顧慮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