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助力華夏崛起 第636章 圈業內預設的“內幕”
“牛頓杯”世界大學生物理競賽,作為全球頂尖的青年物理人才競技場,每兩年舉辦一屆,吸引著各國最具潛力的物理學子同台競技。
然而,在這場看似公平的賽事背後,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潛規則”:每逢競賽舉辦之年,世界物理協會總會同步在米國推出一個高階物理夏令營。
這個夏令營並非麵向所有參賽者,而是有著隱晦的篩選標準。僅在亞洲地區,日國、印國、新加坡等國的參賽選手,往往能提前收到專屬邀請,代價則是支付一筆高昂的參與費用。
儘管費用不菲,各國頂尖選手仍趨之若鶩——在這裡,他們能接觸到國際物理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更能在協會資深專家的帶領下,針對性地鑽研競賽中的各類重難點問題。
最耐人尋味的是,夏令營中深入探討過的諸多課題,後續總會以不同形式出現在各大洲選拔賽的最後“難題攻關”環節。
這種心照不宣的“巧合”,雖從未公之於眾,卻早已是物理競賽圈業內人士預設的“內幕”。
也正因如此,林文教授才特意放下手頭的研究,專程趕來為楊曉帆進行賽前輔導,希望能幫他彌補這層“資訊差”帶來的劣勢。
隻是林文教授不知道,這些外界看來難以逾越的阻礙,對於楊曉帆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接下來的輔導時間裡,林文教授雖然精神有些亢奮,心態有些緊張,但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投入。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種解題思路都講解得細致入微。
讓他倍感欣慰的是,楊曉帆全程保持著極佳的專注度,絲毫沒有受到談話的影響。不僅能快速消化講解內容,還能提出富有見地的疑問,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時光飛逝,“牛頓杯”亞洲選拔賽如期而至。按照賽事通行規則,亞洲區選拔同樣采用“四關淘汰製”,關卡環環相扣,唯有通過前一關,才能獲得下一關的入場資格。
第一關:基礎理論:采用閉卷筆答形式,重點考察選手對物理學基礎概念、定理公式的掌握程度。由於能站上選拔賽舞台的,都是各國精挑細選的物理天才,這一關的淘汰率極低,絕大多數選手都能順利過關。
第二關:精密計算:同樣為閉卷筆答,題目側重複雜物理模型的推導與海量資料的精準運算,對選手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一關會篩掉一部分選手,但整體淘汰人數仍在可控範圍內。
第三關:實驗操作:轉為現場實操模式,選手需隨機抽取實驗題目,在指定實驗室中,利用提供的儀器裝置完成實驗,並依據采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最終得出準確結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操環節遠比理論考試更具挑戰性,也是曆年選拔賽中淘汰率最高的一關。
第四關:難題攻關:以論文研究
公開答辯的形式進行,選手需針對給定的高難度課題撰寫研究論文,隨後在專家組麵前進行答辯,接受評委的提問與考覈,綜合考察選手的科研能力與學術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