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72年知青開始 第265章 南下
不管李淑蘭如何擔心,她也拗不過自己的兒子。最後蘇淮和蘇鬆確定好了日期。
和自己的弟弟約好時間之後,蘇淮又找到沈春和。他就更簡單了,蘇淮隻是告訴他個日期和去向,他就回家準備東西去了。
蘇淮回到自己的家裡,也做著一些準備。收拾兩身換洗的衣裳,帶著洗漱的東西,又帶上幾張毛皮。最關鍵的是他準備了六根兩尺長的鋼管兒,還有三把長匕首,一把大斧頭。
張蕊則為蘇淮準備著現金。
蘇淮看到妻子拿起一遝錢裝進包裡,就會歎上一口氣,然後咬了咬牙,又拿起一遝錢往包裡裝,再歎上一口氣。
看到妻子這副模樣,蘇淮很想笑。
“小蕊,心疼錢了?我這是拿小錢搏大錢,你給我多少錢,回頭直接加一個零還給你。”
“大淮,我是心疼錢的人嗎?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你做什麼事兒,我都沒有擔心過。唯獨你這次要出遠門兒,我心裡……害怕。”
“你個傻丫頭,這有什麼好怕的。來回也就小半個月的時間。我的身手你還不知道?尋常個人,真不夠我上手打的。再說了,又不是我一個人,不還有沈春和、蘇鬆嘛。”
“小鬆你可得照顧好。那是咱三叔三嬸兒的命根子。你就算出點差錯,也不能讓他傷到皮毛。聽到沒有?!”提到蘇鬆,張蕊立馬當回了大嫂,不再是那個心疼男人的妻子。
“得,一提起我的兄弟們,你就把我捨出去了是吧。”
“嗨……大淮,三萬塊錢夠不夠?我再給你多裝點吧。算了,家裡一共就四萬多塊錢,你就帶上四萬吧。這一千多塊錢你裝好,留著你們路上用。”
“要不了這麼多。我們這次過去,就是趟趟水。”
“那也不行,窮家富路,帶著防備個意外。”
……
————
三個人出遠門,沒有人送。張蕊怕婆婆擔心,找事由把她攔在了家裡。蘇明慮夫妻二人也沒有送,因為他們怕捨不得。沈春和沒人送,是因為真沒人能送一下他。
他父母上了歲數,已經臥床吃藥了。家裡的兩個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正事不會乾歪事少乾不了,也得有個人管著。就這麼著,他媳婦離不開那個家半步。
至於他弟弟,沈春和都懶得提這個人。當年自己是能頂替上班的,他的那個弟弟生怕自己沒學上的時候,就得下鄉插隊,於是磨著父母安排大哥下放當知青。
自己作為家裡的老大,為這個家做些犧牲也沒啥。可自己回來之後,他這個弟弟生怕他來搶自己的工作,連夜搬離了家,住進了工廠的宿舍。
這個也能理解,誰不想有個穩定的工作。他去住宿舍,往好聽裡說,那是給自己的嫂子、侄子騰屋子住。
但是這個熊玩意兒,自打搬出去之後,除了逢年過節來家裡站站,平常根本就見不到個人影兒。現在父母都臥床吃藥了,他更是不願意沾邊兒。
沈春和輕易不願意提起他這個弟弟,一提起他來,沈春和就想瘋。
蘇淮知道這些,也是從陳嬸子和二巧的嘴裡聽到的。
————
從海城去羊城,直線距離一千六,繞來繞去兩千多。
這年頭的路況,蘇淮真是一言難儘。城裡縫縫補補,城外坑坑窪窪。他的這台東風eq140,參考速度85,空車絕對能路到110。但就現在這樣的路,跑45都是高速。
感受著前世裡電動車的速度,蘇淮有些懷念那個四通八達的高速時代。雖說過路要錢,但開車體驗真沒得說。
蘇鬆對於這種情況,早就見怪不怪了。他經常跟著父親出車,可不到處都是這樣的路嗎。
不過這孩子的心情看起來很好。也能理解,終於離開了父母的翅膀,第一次去那麼遠的地方,心情自然不一樣。他一邊開車,一邊和蘇淮唸叨著哪哪和自己見過的不一樣。
沈春和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往中間一坐,仰頭就睡。
第一天,蘇家兄弟倒班開車,緊趕慢趕,也剛剛跑出來三百多公裡。到了一個隔壁省的小縣城。
拿著糧票、肉票吃飯,憑著介紹信住宿。這一切都由沈春和來操辦。
蘇淮必須讓沈春和快速熟悉這段路,以後幾年裡,這條商道交給他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
招待所裡,一間屋三張床,沈春和上床就睡覺。而蘇鬆卻怎麼也睡不著。
“大哥,咱倆出去逛逛唄。我跟著我爸拉東西,離家也就百十來裡路,最遠跑個二百。我這還是第一次到南方城市。”
“好,出去走走。”蘇淮對這個弟弟還是比較遷就的。其實他很想說,早點休息,明天就要走山路了。
走出招待所,小弟兄倆往外走出去三四裡路,除了路燈和住戶家裡昏暗的燈泡,一點熱哄的氛圍都沒有。
蘇鬆很是失望,“大哥,人家不都說江南好熱哄嘛,這就是熱哄?跟咱們海城也沒多大區彆呀。這邊還沒有咱們海城大呢。”
“你以為呢。咱們海城好歹在省裡排第二,全國有名的工業城市。一般的城市根本就比不了。我的傻兄弟,這一路你就好好看看吧,也算是出門見一回世麵。走了,回去睡覺。再多走幾步,小心夜裡餓得睡不著。”
————
一路向前,過江、過湖、過山,六天之後,一行三人終於看到了羊城的指路牌。
已經累到勁的蘇鬆,全憑著一口氣挺著。現在看到路牌,他胸中的氣一鬆,再也握不動方向盤。
“哥,還是你來開吧,我實在開不動了。”
“靠邊停車,咱們下車走走,今天我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吃頓好的。”蘇淮話說完,一開車門,跳了下去。
站在路邊,蘇淮仔細地回憶著前世。他要去找個叫陳家塘的大鎮店。
伸展了一下腿腳,蘇淮坐進駕駛室裡,憑著記憶,往羊城南開去。一路上他的速度很慢,找著那個曾經來到的地方。
輔以開口問路,蘇淮終於在午時之前,到了陳家塘。記憶裡的那個池塘,記憶裡那個舊屋,屋門外坐著一個老人,他正坐小竹椅上,悠閒地品著茶。
“阿伯,我們是過路的,到你家來討口水喝。”
“要喝水那邊自己倒,我的腿腳不好,就不起身了。後生,從哪邊來?”那個老人看到蘇淮一行,微笑打著招呼。話語裡帶著北方口音。
“我們從江南省來。”蘇淮一邊倒著水,一邊回答著老人的問題。
“江南?聽你的口音很不像呀。”
“我們家那邊講中原話。”
“中原?你們是海城人?”
“哦?老伯能聽出來我們的口音?不對呀,我講得是普通話呀。”
“後生,快坐,自己拿板凳,坐下來歇歇腳。”老人已經換上了海城的口音。
這就是蘇淮想找的人,前世裡就靠著這個貴人的指點,自己才少走彎路,沒被騙過錢。這個年頭,南下進貨,有幾個沒吃過虧上過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