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72年知青開始 第277章 西行
小南河的水,褪去了冬日裡的青綠,春日的風,吹掉了人們身上的厚重。
蘇淮算了算三妹出嫁的日子,還有好幾個月。自己的買賣,都有可靠的人在維持著正常運轉。
靜極思動的蘇淮,決定重回夢裡常見的西北高原,再去嘗嘗那念念不忘的豆腐。
知道了丈夫的想法之後,張蕊很不高興。
“大淮,我也想跟你一起去看看。”
“小蕊,你的心思我明白。可惜現在孩子們離不開你。等再過上兩年,孩子們都不用咱們問事了,我一定帶著你,再回一趟大灣村。”
“現在小音、小章也都上小學了,他們哪還離不開我。”
“說到底才七歲,還小。小淇出門子的事兒,哪一件不得讓你這個大嫂操持。這個家真離不開你,小蕊,娶了你,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
“……”
“等再過兩年,孩子們會自己做飯了,咱們的買賣再穩定一點兒,我一定帶你先回趟湖城,再去大灣村,你看怎麼樣?”
“……”
“再說了,師大那邊的錢款,離開你交給彆人,我還真不放心。那麼大一筆錢,除了你,誰還合適?你不怕彆人拿著錢跑路?”
……
蘇淮費了好多的口舌,才把自己的妻子勸住。
————
三月裡,蘇淮斜挎著一個軍用挎包,拎著一個徒有虛表的帆布大包,再次回到了甘泉。
下了長途汽車,蘇淮直接去找白雲生的那座老宅。
看著緊閉著的斑駁大門,蘇淮轉身又去了白家另一處住址。結果他看到了門上的鎖,還有貼著的一對白紙。
蘇淮沉默了。白雲生的親人就隻剩下了他的母親。看這個情形,他的母親也剛剛去世。自己來晚了,也許早來一年,仗著自己的醫術,能把這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多留上一段時間。
蘇淮長歎了一口氣,然後去隔壁院子敲門,打聽一下白雲生的去向。
“乞兒爾格幫人蓋屋子嘞。你是他啥人?找他啥事?”隔壁的一個老太太,先是警惕地打量了幾眼蘇淮,然後才慈祥地說著話。
“俄是生子的把兄。俄打江南過來。”蘇淮如實地回答著老太太的問話。
“你……俄知道你咧,你……以前是俄這達的知青,姓甚嘞……”
“俄姓蘇。”
“對咧,你姓蘇。俄聽乞兒提起你咧。你咋才來麼。乞兒娘上個月才走,你是他把兄,該幫他的場麼。”老太太還有些怨言嘞,“你瞧瞧俄這個腦子,你離俄這達遠著嘞,咋過來麼。你咥飯麼?俄這去摟灶。”
“俄咥過咧。生子在哪達蓋屋子咧?”
“嗨怕(不知道),你在俄這達等一下他麼。”
“那俄先走咧。等生子歸家,你告他俄明個一早再來找他,讓他在屋裡頭等俄。”
————
從空間裡取出自己的自行車,蘇淮騎上它,飛奔著朝大灣村駛去。
崎嶇的山路,依舊的風景,蘇淮一個小時後,遠遠地看到了大灣村口的那棵大樹。
蘇淮站在村口,真想大喊一聲“俄回來咧。”但是旁邊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壓住了他心中的渴望。
蘇淮抬頭看了看校牌,早就換成了白底黑字的新牌牌,“大灣村公辦小學校”,讓蘇淮想起了這個小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艱難。
蘇淮停好自行車,推開學校的大門,想進去走走,看看。畢竟自己兩世裡,在這裡住了好多年。
這時一個年老的聲音攔住了他的腳步,“後生,你到俄們這達找誰?”
蘇淮沒有回頭,他大聲地答道:“俄來找李文海。”
“找俄?你是誰?”
“文海叔,你看看俄是誰。”蘇淮這才轉過臉兒,麵向那位老者。
“你……你……”李文海指著蘇淮的手指在顫,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你是蘇知青?”
“文海叔,是俄,俄回來咧。”
“你個瓜慫娃,你咋又回來了麼,你咋纔回來麼。”李文海快走兩步,一把拉住了蘇淮的手,眼眶有些紅。
“文海叔,俄想你們咧,俄想這達咧,俄就回來看看麼。”
“回來好,回來好,走,跟俄去大隊部。俄跟你說,永貴、永江他們可想你咧……”
————
大灣村的木工坊裡,三個壯漢正忙著滿頭大汗。春寒料峭,對他們來說,好像一點作用都沒有。
此時,院外一個老者的聲音傳到他們的耳朵裡,“都給俄停一下,都看看這是誰來了麼。”
“永江叔,你不該叫停他們,俄正好看看他們有莫有偷賴改手藝。”蘇淮埋怨著老者。
“有俄活著,他們不敢。”吳永江肯定地說道。
此時,吳大通早就看清了來人,他一個滑跪,來到了蘇淮的近前,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像個孩子一樣抱著蘇淮的雙腿,哭了起來。
“師父,俄想死你咧……”
吳大山、吳大川,兩個人也來到蘇淮近前,欣喜地搓著手,不知道該說些啥。
“通娃,給俄起來。俄答應過你,俄會來看你,俄是不是做到咧?趕緊起來。”蘇淮伸手,攙扶著跪在地上的吳大通。
————
張寡婦,領著吳永貴家的兩個兒媳婦,麻利地收拾著木工坊旁邊的小院。
“嬸子,當初俄大說,把這院子留給蘇知青,俄還想,人家早就回城享福咧,咋還會再回來麼。沒想到,蘇知青還真回來看俄們咧。”吳大川的婆姨,一邊乾著活,一邊拉著話。
“蘇知青是個有情有義的大好人,他肯定不會忘了咱們大灣村。俄知道,他早晚要來看看俄們的。前兒個俄還想,通娃莫大,讓永江哥和他大爺領著他去定日子。現在蘇知青回來咧,他就能替俄家那個死鬼,帶著通娃去嘞。”張寡婦一邊說著話,一邊麻利地掃著炕。
“嬸子,來前兒,俄大也是這樣說。俄大說,師父師父,是老師也是父親。”吳大山的婆姨正準備往炕上鋪一張嶄新的炕蓆。
“就是不知道蘇知青能不能等通娃娶完婆姨再走。”張寡婦略有些遺憾地說道。
“嬸子,要俄說,咱家是啥樣的人家,誰能比得上咱家通娃。咱就是給人家說,明兒個就成親,估計你們那個親家,也莫啥話說。要是想讓蘇知青看著通娃娶上婆姨,那咱就把日子提前了麼。”
聽了侄媳婦的建議,張寡婦就是眼前一亮。她心裡認定這是一個好主意。她也打算著,晚上吃飯的時候,把事情提給蘇淮聽,讓他拿一下主意。
————
蘇淮的舊宅,在他帶著張蕊走了之後,成為李仁和秦少海的狗窩,再後來變成了李仁的家。
現在知青們走得差不多了,在吳永貴等人的堅持下,這裡成了大灣村的一個象征,是領著大家脫離貧困的象征。一直都沒有再安排人住進來。
吳大通要娶親了,按照吳永貴本來的意思,師徒一脈相承,這個還算不錯的院子,也隻有他配得上。結果吳大通死活不願意把婚房定在這裡,在他看來,自己占了這個院子之後,師父就再也不會來了。
現在,蘇淮回來了,他又住進了這個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