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143章 巨人的轉向與星火的定力
秋日的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星火科技ceo辦公室的地板上拉出長長的光斑。林燁剛結束與“星火os”預研團隊的一個簡短電話會議,嗓音有些沙啞。他端起已經微涼的咖啡喝了一口,目光落在電腦螢幕上密密麻麻的程式碼草案上,腦子裡還在回響著關於微核心排程演算法的爭論。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
“請進。”
市場總監林曼拿著一份資料夾走了進來,她的步伐依舊乾脆利落,但眉宇間卻比平時多了一絲凝重。
“林總,最新的競品動態,需要您儘快過目。”林曼將資料夾放在林燁麵前,語氣嚴肅。
林燁抬起頭,揉了揉眉心,從技術的深海中暫時脫離出來:“哦?哪家的?巨象又有什麼新動作了?”他下意識地以為又是趙天宏的攻勢。
“不止巨象。”林曼開啟資料夾,將兩份整理好的簡報和列印出來的新聞稿件推到林燁麵前,“島國的曜日集團,昨天下午在東京召開了一個小型發布會,推出了一款概念性產品——‘肌電手環’。”
林燁拿起那份簡報,上麵有產品圖片:一個設計頗具島國極簡風格的手環,看起來比星火指環更笨重一些。他快速瀏覽著技術要點:“通過采集手臂肌肉電訊號來識彆幾個簡單手勢……實現播放音樂、切換幻燈片等基礎功能……續航一週……宣稱精度有待提升……目前僅為概念展示,未公佈量產計劃……”
林燁看完,嘴角不禁微微上揚,將簡報放下:“就這?看來曜日被我們的專利和開源組合拳打懵了,暫時拿不出像樣的神經互動方案,隻好退而求其次,用更表層的肌電訊號來蹭熱度,刷存在感。功能單一,體驗恐怕也堪憂。不足為慮。”
“是的,業內評論也大多認為這隻是曜日維持聲量的無奈之舉,技術路徑差異很大,短期內無法對我們構成威脅。”林曼點頭表示同意,但隨即指向了第二份檔案,“但是,巨象電子的動作,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了。”
林燁的神色認真起來,拿起第二份簡報。這是關於巨象電子總部的一項重大宣佈:巨象以高價收購了一家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頗具聲望的ai公司——“視界洞察”(vision
insight)。
新聞稿寫得冠冕堂皇,強調此次收購將如何增強巨象在影象識彆、場景理解、增強現實(ar)等領域的技術實力,為下一代人機互動體驗奠定基礎。
林燁的眉頭緩緩皺起。這看起來似乎和星火的腦機互動方向並不直接衝突?
林曼在一旁補充了她的分析:“林總,我認為巨象此舉,意圖深遠。趙天宏在直接對抗我們的神經互動路徑受挫後,很可能改變了策略。”
她走到林燁辦公室一側的白板前,拿起筆,邊寫邊說:
“第一,這是技術路徑的迂迴包抄。神經互動門檻高,爭議大。而計算機視覺技術相對成熟,公眾接受度高。巨象可能想通過提升裝置的‘視覺’能力(比如通過更強大的攝像頭和ai演算法理解使用者手勢、眼神、甚至唇語),來實現類似的‘無接觸互動’,從而繞開我們的技術壁壘。”
“第二,鞏固其傳統優勢。巨象在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擁有巨大的存量市場,這些裝置都搭載攝像頭。強化cv能力,能立刻提升其現有產品的賣點和使用者體驗,是更穩妥的選擇。”
“第三,為ar\\/vr佈局。下一代計算平台,ar\\/vr被視為重要方向,而計算機視覺是其絕對的核心技術。巨象此次收購,是在為未來的生態戰爭儲備彈藥。他們可能判斷,ar眼鏡的成熟會早於成熟的腦機介麵裝置。”
“第四,可能的整合試探。不排除巨象未來會嘗試將視覺互動與某種生物訊號(如心率、簡易腦波)進行融合,打造多模態互動,那將會成為一個更複雜的對手。”
林燁聽著林曼條理清晰的分析,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眼神越來越銳利。林曼的判斷和他心中的推測不謀而合。
趙天宏果然老辣。正麵強攻不成,立刻轉向側翼,依托自身優勢,選擇一個更成熟、更容易被市場接受的技術路徑,同時佈局未來。這確實是巨象這種體量的巨頭更擅長的打法——不追求技術的絕對前沿,但追求戰略的穩健和生態的掌控。
“召開戰略會。”林燁立刻做出決定,“通知周偉、王皓、李晶、陳薇、秦風,半小時後小會議室。你也參加,詳細介紹你的分析。”
“好的。”林曼雷厲風行地轉身出去安排。
半小時後,戰略會議室內,氣氛凝重。
林曼再次向核心團隊闡述了她的競品分析。聽完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視覺互動……確實是條路子,而且更容易做出炫酷的de。”周偉推了推眼鏡,客觀評價,“短期內,在特定場景下,比如隔空手勢操控大屏,可能會有不錯的體驗。但它的侷限性也很明顯:受環境光線影響大、有隱私顧慮(始終開啟攝像頭)、無法表達複雜意圖、更疲勞(需要做大幅度手勢)。”
王皓從硬體角度補充:“而且對算力要求極高,功耗是大問題。想要達到流暢體驗,需要強大的邊緣ai算力支撐,這反過來對晶片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本也下不來。”
李晶則關注技術本質:“視覺和神經訊號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一個是從外部行為推斷意圖,一個是從源頭讀取意圖。我認為後者纔是互動的終極形態。但前者……確實更容易在現階段實現商業化。”
秦風從市場角度擔憂:“巨象的品牌渠道太強大了。如果他們全力推廣帶高階視覺互動功能的產品,鋪天蓋地地宣傳,很容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高科技互動=視覺互動’的認知,對我們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腦波互動,會造成很大的市場教育阻力。”
陳薇總結道:“所以,巨象是在用它的資本和體量優勢,選擇一個看似‘降維’但更穩妥的路徑,同時卡位未來生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林燁一直沉默地聽著,直到大家都發表完意見,他才緩緩開口。
“大家分析得都很對。巨象這一招,很高明,也符合它巨頭的身份。但是,”他話鋒一轉,目光掃過全場,“這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視覺互動,很好,但它隻是‘輔助’,無法成為‘核心’。”林燁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畫了兩個圈,一個標注“視覺”,一個標注“神經”,然後在中間畫了一個重疊的區域,“未來的互動,一定是多模態的融合。但核心,必然是朝著更直接、更內建、更無需學習的方向發展。讀取神經訊號,直接從意圖層麵實現互動,這條路徑或許更艱難,但天花板更高,更代表未來。”
“所以,我們的戰略不需要因為巨象的轉向而自亂陣腳,反而更應該堅定。”
他做出指示:
“第一,堅持核心路徑。‘神經互動’的研發投入不僅不能減少,還要繼續加大。尤其是對‘星火os’和下一代‘玄武’晶片的投入,這是保證我們體驗優勢和能耗優勢的根本。”
“第二,關注融合創新。李晶,你的演算法團隊可以開始小規模預研,探索如何將視覺訊號作為神經訊號的補充和校驗。例如,通過視覺確認使用者是否真的發出了指令,降低誤觸發率。但不是主攻方向。”
“第三,強化自身優勢。巨象做視覺,需要強大的算力,功耗是他們的痛點。而我們的路徑,天生低功耗。王皓,下一代晶片的設計,功耗指標要放在更優先的位置。周偉,係統優化也要圍繞極致能效展開。我們要把‘長續航’、‘無感佩戴’這些優勢打到極致!”
“第四,市場教育不能停。林曼,針對巨象可能帶來的市場認知乾擾,我們要準備更清晰的溝通策略。強調神經互動的‘直接’與‘自然’,而非與視覺互動進行粗暴對比。同時,加快‘燎原’產品的上市節奏,用更好的產品說話。”
“第五,生態差異化。秦風,李明軒,我們的開發者生態,要緊緊圍繞神經互動的獨特性來構建,鼓勵開發那些視覺互動無法實現或難以實現的應用,比如思維創作、沉浸式控製、無障礙輔助等,建立我們的護城河。”
林燁的決策清晰而堅定,彷彿巨象這艘航母的轉向,並未讓他這艘星火戰艦改變航向,隻是讓他更清晰地看到了遠處的燈塔和腳下的航道。
“巨頭有巨的打法,我們有我們的活法。”林燁最後說道,“不要被對手帶亂了節奏。聚焦我們認定的方向,把它做到極致。時間,會證明一切。”
會議結束,眾人帶著新的思考和明確的指令離開。林燁並沒有立刻投入工作,他感覺有些疲憊,不是身體上的,而是那種持續應對各種挑戰的心理消耗。
他需要換換腦子。看了一眼時間,他拿起車鑰匙,獨自一人離開了公司。
他沒有開車去什麼高檔場所,而是繞到了公司後麵那條老街。這裡還沒有被徹底改造,街邊開著一些傳統的店鋪:五金店、裁縫鋪、一家老式理發店,還有一個小書店。
林燁信步走進那家小書店。店麵很小,書架上的書堆得密密麻麻,空氣中彌漫著舊紙張和油墨的味道。老闆是個戴老花鏡的老頭,正坐在櫃台後麵聽著收音機裡的戲曲,搖頭晃腦。
這裡沒有科技公司的前沿和喧囂,隻有一種緩慢而懷舊的時光感。林燁在書架間隨意翻看著,手指劃過那些泛黃的書頁,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他最後買了一本關於傳統手工藝的圖冊,裡麵記錄了那些即將失傳的匠人技藝。
拿著書,他走到街角的公園,找了個長椅坐下。秋日下午的陽光暖洋洋的,老人們在下棋,孩子們在嬉鬨。他翻開圖冊,看著那些工匠專注的神情和精美的作品,內心感到一種奇異的寧靜。
技術的浪潮奔湧向前,巨頭的戰略瞬息萬變。但在這條平凡的老街,在這個安靜的公園,時間彷彿流淌得格外緩慢。這提醒著他,無論技術如何演變,其最終的目的,或許還是為了服務於人,服務於生活本身。
就像曜日發布了概念手環,巨象收購了ai公司,而此刻的他,坐在公園裡看一本講老手藝的書。這看似毫不相乾的一切,卻奇異地交織在這個時代裡。
他合上書,深吸了一口秋天清冽的空氣。內心的焦躁和疲憊被撫平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