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 第147章 播種未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147章 播種未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星火科技的會議室裡,一場風格迥異的會議正在進行。與往常討論技術路線、市場策略或供應鏈問題的緊張務實不同,今天的氛圍更偏向於長遠和務虛。林燁、陳薇、周偉、李晶,以及hr總監李靜和剛剛從高校招聘前線回來的秦風等人圍坐一堂。

桌上擺著的不是產品原型或財務報表,而是幾份與國內頂尖高校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的框架協議草案,以及一份詳儘的“星火未來學者”獎學金計劃書。

“技術可以快速迭代,產品可以不斷升級,但最核心的競爭力,永遠是人才。”林燁開場定調,手指輕輕點著那份合作協議,“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的人才。腦機介麵的底層原理、神經訊號的編解碼機製、新型生物相容性材料……這些不是單靠我們一家公司砸錢就能快速突破的,需要學術界長期、耐心的積累。”

他看向周偉和李晶:“我們之所以能快速推出指環,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某些前瞻性的思路。”他巧妙地避開了“超維記憶庫”的存在,“但吃老本總有儘頭。我們必須為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技術突破,播下種子。高校,就是最肥沃的土壤。”

陳薇接過話頭,從戰略層麵補充:“與臨深大學、華國科大這些頂尖學府建立聯合實驗室,不僅僅是資助研究,更是構建一個‘產-學-研’的閉環。我們可以將產業界遇到的實際難題和需求,轉化為前沿的學術課題;高校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可以最快地通過我們的平台進行驗證和轉化;更重要的是,”她強調道,“這能讓我們在最源頭鎖定最具潛力的未來人才。”

李靜展示著獎學金計劃:“‘星火未來學者’計劃,麵向全國相關專業的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優先進入星火實習的機會,以及由公司技術大牛(比如周總、李博士)擔任導師。我們要讓最好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就知道星火,嚮往星火,最終選擇星火。”

周偉推了推眼鏡,顯得有些感慨:“回母校講課……挺好的。希望能幫到那些對技術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彆像我們當年那樣,走了不少彎路。”他對於能回饋母校並吸引人才感到期待,但又有點技術宅對於公開演講的天然靦腆。

李晶則更直接,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純粹熱情:“我更期待和高校裡那些‘怪才’教授們交流。他們的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雖然短期內看不到商業價值,但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碰撞。”

戰略方向一致通過,各項計劃迅速推進。

幾天後,臨深大學報告廳。

能容納三百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連走廊和後排都站滿了學生。黑壓壓的人群,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求知的好奇。橫幅上寫著“熱烈歡迎傑出校友、星火科技技術總監周偉先生回校講座”。

周偉站在後台,透過幕布的縫隙看著外麵的人群,手心有些出汗,不停地默唸著演講稿。雖然他早已是星火的技術核心,經曆過無數大場麵,但站在母校的講台上,麵對著一群如同當年自己一樣年輕而渴望的眼睛,他依然感到緊張和責任重大。

林燁也悄悄來到了現場,坐在最後一排的角落,他想親眼看看這場“播種”的效果。

講座開始。周偉一開始還有些拘謹,語速偏快。但當ppt翻到技術細節部分,講到“玄武”晶片設計中如何平衡功耗與效能、講到神經訊號濾波演算法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時,他立刻進入了狀態,眼神發光,語氣變得自信而從容。

台下的大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他們或許不能完全理解所有深奧的技術細節,但他們能感受到周偉話語中對技術的熱愛、對難題的執著,以及那種將科幻變為現實的成就感。尤其是當周偉展示星火指環的最新應用和“星火os”的宏偉藍圖時,台下不時發出陣陣驚歎。

互動環節,學生們的問題異常踴躍:

“學長,星火招聘最看重什麼?需要提前學哪些技術?”

“周總監,您覺得腦機介麵的未來,是替代手機還是創造全新的終端?”

“學長,我是生物醫學工程的,我的專業在星火有機會嗎?”

周偉一一耐心解答,他以師兄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曆和學習方法,鼓勵大家打好基礎,勇於嘗試。他的真誠和務實,贏得了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後,周偉立刻被熱情的學生們團團圍住,索要簽名、諮詢問題、遞交簡曆……他忙得滿頭大汗,卻笑得異常開心。他看到了許多優秀的苗子,甚至當場就讓助理記下了幾個特彆有想法學生的聯係方式。

同樣的場景,幾天後也在華國科技大學上演。李晶的講座風格與周偉迥然不同,她更加犀利、聚焦前沿,充滿了對技術極限的挑戰欲,同樣引發了極大的反響。

兩場講座之後,“星火未來學者”獎學金的申請郵箱被簡曆塞爆。星火科技在頂尖高校學子中的知名度和社會形象,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聯合實驗室的協議也正式簽署。星火投入了首期數千萬的資金,用於支援幾個經過嚴格評審的腦機介麵基礎研究專案。周偉和李晶作為企業方技術負責人,定期與高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們開會討論,將工程實踐中的問題帶入實驗室,也將實驗室的最新進展帶回公司。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單方麵的輸出,更是一種雙向的滋養。

例如,臨深大學一位研究神經編碼的老教授提出的一個理論模型,意外地啟發了李晶團隊解決了一個困擾許久的訊號乾擾問題。華國科大一個博士生關於新型柔性電極材料的論文,也讓王皓看到了下一代感測器設計的全新可能性。

這些合作,像是一條條細小的溪流,悄然彙入星火技術的江河,為其帶來源頭活水。

一個週末的下午,林燁推掉了所有工作安排。

他沒有去辦公室,也沒有待在家裡。他讓司機把他送到了臨深市的科技館。今天這裡有一個麵向青少年的“未來科技”科普展。

他沒有通知任何人,像一個普通的觀眾一樣買票入場。展館裡到處都是跑來跑去、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的孩子,以及耐心講解的家長。

他在一個模擬神經訊號控製機械臂的展台前停下了腳步。一個大約十來歲的小男孩,正戴著簡化版的體驗頭盔,全神貫注地試圖用“意念”讓機械臂抓起一個積木,小臉憋得通紅。

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小男孩有些氣餒。

旁邊的誌願者小姐姐鼓勵他:“彆著急,集中注意力,想象你要抓起它。”

林燁蹲下身,微笑著說:“小朋友,試試不要那麼用力‘想’,放鬆一點,就像平時伸手拿東西一樣自然。”

小男孩看了他一眼,似懂非懂,但依言放鬆了下來,再次嘗試。這一次,機械臂顫抖著,竟然真的緩緩移動,成功夾起了那塊積木!

“哇!我成功了!”小男孩興奮地跳了起來,臉上洋溢著巨大的喜悅和成就感。

看著孩子純真的笑容和眼中閃爍的光芒,林燁的心中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填滿。比看到財務報告上的巨額利潤更滿足,比看到產品銷量破百萬更欣慰。

這就是播種的意義。

不僅僅是在高校裡儲備未來的人才,更是在這些更年幼的心靈裡,埋下對科學好奇、對創造渴望的種子。他們中的某一個,也許在未來某一天,就會成長為推動星火,甚至推動整個世界向前一步的關鍵人物。

他在科技館裡待了很久,看著孩子們在各種科技展品前流連忘返,聽著他們天真卻充滿想象力的提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