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 第17章 野望:進軍晶片,“玄武-0.1”設計啟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17章 野望:進軍晶片,“玄武-0.1”設計啟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neuroinput

v1.5

演算法的成功,帶來了體驗的顯著提升,但也讓林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硬體平台的侷限性。

晚上,當電子城歸於沉寂,林燁沒有休息。他拆開一個指環,目光掃過裡麵那塊雖然經過優化挑選、但本質上仍是通用貨色的2541藍芽晶片,以及周圍那些密密麻麻的電阻、電容、運放……

這些分散的元件,就像一群各自為政的散兵遊勇,雖然被他用精妙的演算法勉強整合在一起,完成了任務,但效率低下,功耗難以做到極致,占用的空間也無法進一步縮小。

更重要的是——安全屋效應。

他現在的技術壁壘,幾乎全部建立在軟體演算法和那一點點加密協議上。就像一座沒有圍牆的華麗宮殿,核心寶藏(演算法)雖然藏在深處,但宮殿本身(硬體)卻是由隨處可見的標準磚塊(通用晶片)搭建的。

李老六之流或許隻能在外麵撓牆。但如果有一天,曜日集團那樣的巨頭看上這項技術,他們完全可以輕易地“拆掉”這座宮殿(逆向硬體),雖然短時間內無法完全複製寶藏(核心演算法),但足以用他們強大的工程和供應鏈能力,造出一座結構類似、甚至更堅固的宮殿(硬體仿製),然後投入重兵圍攻你的寶藏。

到那時,他這點先發優勢,將蕩然無存。

真正的技術壁壘,必須是軟硬體結合的,必須是從土壤到宮殿的徹底掌控!

一個瘋狂而大膽的想法,如同破曉的晨光,穿透重重迷霧,照進林燁的腦海——

為什麼不能自己設計一顆晶片?

一顆專為“神經互動”而生的晶片!將藍芽射頻、微處理器、生物電訊號采集前端、甚至一部分最底層的演算法邏輯,全部整合到一顆小小的矽片上!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極致功耗:高度整合消除了大量外部元件和連線帶來的功耗損失,可以進行係統級的低功耗優化。

極致成本:一顆專用晶片的成本,遠低於購買一堆散件
pcb板的成本。

極致效能:硬體級彆的演算法加速,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極致體積:晶片麵積可能比現在所有元件加起來還小,為未來裝置微型化奠定基礎。

終極壁壘:晶片是物理實體,其設計圖紙和製造工藝是最高階彆的商業機密。仿製者再也無法通過拆解來複製硬體!這將構築起一道他們短期內絕對無法逾越的鴻溝!

這個想法讓林燁的心臟劇烈跳動起來,血液奔湧。這,纔是通往未來的正確道路!

說乾就乾!

林燁的意識毫不猶豫地再次闖入【超維記憶庫】最深處那片他之前從未輕易涉足的領域——【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設計】。

刹那間,龐雜浩瀚到極致的資訊洪流幾乎將他的意識衝垮!

【數位電路設計】、【類比電路設計】、【硬體描述語言】、【半導體物理】、【cs工藝】、【邏輯綜合】、【靜態時序分析】、【佈局布線】……

每一個子領域都深如淵海!

“呃啊——!”林燁發出一聲壓抑的痛苦呻吟,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比任何一次都要嚴重。太陽穴的血管突突狂跳,彷彿下一秒就要炸開!設計晶片的複雜度,遠超編寫軟體演算法!

但他死死咬著牙,憑借著強大的意誌力和重生後錘煉出的精神韌性,硬生生在這資訊的風暴中穩住心神,像海綿一樣瘋狂吸收著那些最基礎、最核心的晶片設計知識。

他明白,以他一人之力,不可能設計出手機處理器那樣複雜的晶片。他的目標必須非常明確且收斂:一款高度整合的soc(係統級晶片)

for

超低功耗生物電訊號采集與處理。

他給這個雄心勃勃的專案起了個內部代號——“玄武-0.1”。玄武,取意北方神獸,主防禦,寓意這將是他技術壁壘的堅實根基。0.1,則代表這是最初級、最原始的驗證版本。

他的設計目標清晰:

整合一個低功耗藍芽5.0射頻收發模組。

整合一個arm

cortex-m0級彆的超低功耗微處理器核心,負責係統控製和協議棧。

整合一個高精度、低噪聲的生物電訊號模擬前端,包含可程式設計增益放大器、模數轉換器、以及基本的濾波功能。

整合一個專用的硬體加速器,用於執行neuroinput演算法中最耗時、最底層的運算(如fft、特定矩陣運算),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主處理器負載和整體功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專業的晶片設計需要昂貴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如cadence、synopsys,這根本不是他現在能負擔起的。

他沒有氣餒,轉而搜尋【超維記憶庫】中關於開源eda工具的資訊。最終,他將目光鎖定在了一款雖然功能相對基礎,但足以支撐他完成初步設計的開源工具鏈上——基於iverilog、gtkwave、yosys、opensta以及graywolf等工具搭建的流程。

軟體環境搭建、庫檔案準備、語法學習……又是一番痛苦的摸索。

然後,他開啟了程式碼編輯器。這一次,他敲下的不再是c

或python,而是verilog

hdl(硬體描述語言)。

他開始用程式碼“搭建”數位電路,定義邏輯閘、暫存器、狀態機……“繪製”類比電路,設計放大器的增益、頻寬,adc的解析度、采樣率……

這是一個與編寫軟體截然不同的世界。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考慮時序、麵積、功耗。每一次修改都需要進行漫長的模擬來驗證。

螢幕上不再是流動的演算法,而是冰冷的電路結構圖和時序波形。

挑戰是前所未有的。

設計過程本身就是對智力、耐心和精神的極致考驗。一個微小的時序錯誤,就可能導致整個功能失敗。類比電路部分更是微妙,噪聲、乾擾、匹配,任何一點考慮不周都會前功儘棄。

林燁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其中,進展緩慢如蝸牛。周偉完全幫不上忙,隻能負責打理日常的瑣事和少量的指環組裝工作,擔憂地看著林燁一天天變得更加消瘦和沉默,隻有那雙眼睛,因為專注於另一個微觀世界而顯得格外明亮。

但這僅僅是第一步。

即使他克服萬難,完成了“玄武-0.1”的全部設計,還有一個巨大的、現實的鴻溝橫亙在眼前——流片。

所謂流片,就是將設計好的電路圖交給半導體代工廠,對方利用光刻等複雜工藝,在矽晶圓上製造出實際的晶片。

這需要支付高昂的nre(一次性工程費用),包括光罩費、技術授權費、測試費用等。即使是采用最便宜的工藝、最小的麵積,通過mpw(多專案晶圓)方式與其他小設計共享晶圓來降低成本,一次流片的費用也可能高達數十萬人民幣!

而這筆巨資投入下去,換來的可能不是成功的晶片,而是一堆昂貴的矽垃圾。如果設計中有未被發現的錯誤,或者製造過程中出現偏差,晶片可能根本無法工作,或者效能不達標。數十萬學費瞬間打了水漂。

這個風險,太大了。大到他那剛剛賺到的三十萬,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和脆弱。

冷靜思考後,林燁做出了一個務實的決定:分步走。

第一期目標,不追求大而全。他要在“玄武-0.1”的完整架構中,剝離出最核心、最關鍵、也最可能出問題的模擬前端部分,設計一個極簡化的、隻包含最基本生物電訊號采集和adc轉換功能的驗證晶片。

先把這個小晶片流片出來,驗證他的模擬設計能力,驗證與代工廠工藝的相容性。如果成功了,不僅能積累寶貴的經驗,更能為後續完整晶片的設計樹立信心。即使失敗了,損失也能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目標確定,林燁深吸一口氣,目光更加專注。

他的目光,已經穿透了櫃台的方寸之地,投向了遙遠沿海那些轟鳴著精密裝置的半導體工廠。

一條無比艱難、無比燒錢,但也通往真正王者的道路,在他腳下緩緩展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