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18章 孤注一擲:流片決策與發布會序曲
時間在瘋狂的學習、設計和模擬中飛速流逝。林燁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眼中隻有程式碼、電路圖和模擬波形。【超維記憶庫】帶來的負荷前所未有的沉重,他甚至需要服用大量廉價的止痛藥來勉強壓製那持續不斷的劇烈頭痛。
終於,在一個晨曦微露的清晨,林燁完成了“玄武-0.1”驗證晶片,即那個精簡版的生物電訊號afe模組,的全部數字邏輯設計和前模擬驗證。
螢幕上,最後的時序分析報告顯示“no
hold
violation,
no
setup
violation”(無保持時間違例,無建立時間違例)。雖然這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後續的佈局布線、後模擬、以及最終的物理實現都充滿變數,但至少,在理論上,他設計的這個小小模組,是能夠正常工作的。
理論的成功,需要現實的澆灌才能生根發芽。下一步,就是將這堆程式碼和資料,變成實實在在的矽晶片——流片。
這意味著需要找一家半導體代工廠。
這遠不是華光電子城能解決的問題。林燁動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渠道:在專業的電子工程師論壇發帖匿名諮詢、通過周偉聯係大學裡微電子專業的師兄、甚至讓吳坤去打聽他認識的那些做山寨手機方案的公司,問他們的主控晶片是哪裡生產的。
過程曲折而令人沮喪。國際巨頭如灣積電、鏈電根本不會搭理他們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客戶。國內一線大廠如華芯國際,門檻同樣高不可攀。
屢屢碰壁之後,終於,吳坤那邊傳來一個訊息:他認識的一個方案公司老闆,給了一個聯係方式,是華東地區一家二線半導體代工廠的業務經理。這家工廠技術節點相對落後(主打0.18um、0.13um工藝),但價格相對便宜,有時會接一些來自研究所、小公司的小批量mpw訂單。
mpw,即多專案晶圓服務。是將多個不同的晶片設計放在同一片晶圓上進行製造,然後切割分給各個客戶。這能極大降低單個客戶的流片成本。
林燁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通過郵件和電話與對方取得了聯係。
溝通是艱難而現實的。對方在得知林燁隻是一個“個人開發者”而非公司後,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但在林燁出示了部分設計細節和模擬報告後,對方的工程師似乎產生了一點興趣。
經過幾輪來回的技術溝通和價格磋商,對方最終報出了一個價格:采用0.18um混合訊號工藝,參與下一次mpw
shuttle,最小麵積份額,nre費用(包含光罩費、技術檔案費等)加上一小批封裝測試好的樣品費用,總計——人民幣二十二萬元。
這個數字,像一塊冰冷的巨石,重重砸在林燁心上。
二十二萬!幾乎是他和吳坤辛辛苦苦、熬乾心血才賺來的那筆“钜款”的全部!
而這筆錢投下去,換來的可能隻是幾片指甲蓋大小的、可能根本無法工作的矽片。成功率,根據對方的經驗,對於第一次設計的新手來說,絕不會超過50%。
林燁拿著報價單,找到了正在為又一批訂單發愁的吳坤。
“坤哥,我們需要談談。”林燁的聲音因為連續熬夜而異常沙啞,但眼神卻亮得驚人。
他將代工廠的報價單放在吳坤麵前。
吳坤拿起來,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當看到那個“220,000.00”的數字時,他的眼睛猛地瞪圓了,手指顫抖著,幾乎拿不住那張薄薄的紙。
“多……多少?二十二萬?!”吳坤的聲音陡然拔高,像是被踩了脖子的公雞,“燁子!你瘋了?!這他媽的是二十二萬!不是兩萬二!就為了做幾個指甲蓋大的玩意兒?還可能打水漂?”
“坤哥,這不是玩意兒,這是晶片,是我們未來的根基。”林燁的語氣平靜卻無比堅定,“如果我們想永遠擺脫李老六那樣的模仿者,如果想有一天能正大光明地和曜日集團那樣的公司競爭,這是我們必須邁出的一步。否則,我們永遠隻是華強北的一個稍微特殊點的攤位。”
他詳細地向吳坤解釋了專用晶片帶來的巨大優勢:成本、功耗、效能、以及最重要的——無法被仿製的技術壁壘。
吳坤聽著,臉上的肥肉抽搐著,汗水從額頭滲出。他懂林燁的意思,他也渴望那種安全感。但二十二萬啊!這幾乎是要把他兜裡還沒捂熱乎的錢全掏出去,去賭一個一半失敗可能性的未來!
“兄弟……這……這賭得也太大了……”吳坤的聲音帶著哭腔,“萬一……萬一沒了,咱們可就……”
“如果失敗了,我這輩子給你打工,把錢賺回來還你。”林燁盯著吳坤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道,“但如果成功了,坤哥,我們麵前的,將是星辰大海。這二十二萬,將是撬動整個未來的槓桿。”
房間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隻有吳坤粗重的喘息聲。
他看看那紙報價,又看看眼神決絕的林燁,再想想櫃台外那些虎視眈眈的模仿者和可能存在的巨頭威脅……最終,對巨大財富的渴望和對林燁技術莫名的信任,壓倒了恐懼。
“媽的!老子豁出去了!”吳坤猛地一拍大腿,臉上露出賭徒般的瘋狂和猙獰,“賭!就賭這一把!輸了老子認栽!贏了,咱們兄弟就吃香的喝辣的!”
流片的資金,總算有了著落。
幾乎在同一時間,林燁啟動了另一個計劃。他深知,僅靠吳坤的資金遠遠不夠後續的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本,更大的舞台。
他決定策劃一場小型技術發布會。
場地就設在華光電子城管理處那間平時用來開業主大會的簡陋會議室。他讓周偉製作了簡單的電子邀請函,通過有限的渠道,發給了一些本地科技媒體的記者、幾個活躍的數碼論壇版主、以及一些投資機構的郵箱(包括龍騰投資)。
為了讓發布會更具衝擊力和人文情懷,林燁想到了一個絕佳的點子。他通過臨深市殘聯,聯係上了一位因工傷導致雙手嚴重運動障礙的前程式設計師——阿樂。
在電話裡,林燁向阿樂簡單介紹了“神經輸入”技術,並邀請他作為發布會的特彆體驗官。阿樂起初難以置信,在反複確認後,聲音變得激動甚至哽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吳坤顫抖著,通過網銀將二十二萬元钜款,分筆轉入了代工廠指定的賬戶。每一筆轉賬提示音,都像在他心口剜了一刀。
林燁則將那份凝聚了無數心血的gdsii格式的晶片設計檔案(經過最後一遍檢查),通過加密鏈路,傳送給了代工廠的對接工程師。
“檔案已接收,符合設計規則檢查。專案已錄入mpw班次,預計生產週期3-4個月。請耐心等待。”對方回複了冰冷的、公式化的郵件。
一顆希望的種子,就此被埋入遙遠的、不為人知的精密工廠的晶圓之中,需要漫長的等待才能知道能否發芽。
另一邊,發布會的邀請也得到了些許回應。一家本地科技網站答應派記者來看看,幾個數碼極客表示感興趣,而龍騰投資那邊,則回複了一句“關注中,屆時或有同事到場”。
一切準備就緒。
林燁站在那間佈置簡單的會議室裡,看著窗外華光電子城如常的喧囂。他知道,一場精心準備的演出,即將拉開帷幕。
無論流片結果如何,這場發布會,都將是他和“星火技術”,真正走向台前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