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25章 短暫的僵局:資本的迴旋與等待
電話那頭的沉默,持續了足足有十幾秒。這在一場高速運轉的商業談判中,顯得異常漫長。
林燁甚至能透過電波,隱約感受到另一端陳薇那驟然變化的呼吸節奏和重新評估審視的目光。他剛才那番清晰、堅定甚至有些強硬的表態,無疑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徹底打破了龍騰投資預設的談判節奏。
果然,當陳薇的聲音再次響起時,那份職業化的平靜下,難以掩飾地帶上了一絲驚訝,以及一絲被挑戰權威後的細微不悅。
“20%...保留核心技術決策權...”她重複了一遍林燁的條件,語速放緩,像是在仔細咀嚼這幾個字的重量和背後意味著什麼,“林先生,您這個反提議……確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她的語氣沒有明顯的指責,但那種“意料之外”本身,就透露出她之前對林燁的判斷可能出現了偏差。她或許預料到林燁會猶豫、會討價還價估值,但如此直接、徹底地拒絕控股要求,並明確提出技術主導權的底線,在一個如此年輕、缺乏資源的創業者身上,是罕見的。
“這意味著,龍騰投入五百萬真金白銀,但無法對公司的核心戰略和最大的資產——技術,擁有最終的話事權。”陳薇開始分析,聲音裡帶上了一層冷靜的鋒芒,“這在投資協議中會構成非常複雜的條款設計,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將公司的未來係於您個人的技術判斷和決策之上。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代表了更高的風險溢價。”
她說的完全是事實,也是標準的風投邏輯。資本厭惡不確定性,而將寶押在一個單一創始人的技術直覺上,無疑是增加了不確定性。
“我理解您的顧慮,陳經理。”林燁早有準備,不卑不亢地回應,“但在我看來,扼殺技術創新的可能性,或者將其扭曲成短視逐利的工具,是更大的風險。我相信,‘星火’最大的價值,恰恰來自於其技術路線的純粹性和前瞻性。由我來把握這個方向,是對所有投資者長期利益的最大保障。”
他頓了頓,補充道:“當然,在公司運營、市場拓展、財務管理等方麵,我們非常歡迎龍騰引入專業人才和經驗,也願意傾聽董事會的建議。但技術的方向盤,必須在我手裡。”
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
陳薇似乎是在重新評估眼前這個年輕人。他不再僅僅是一個技術天才,更展現出了極強的原則性和某種近乎固執的戰略定力。這種特質,在某些情況下是災難,但在另一些情況下,卻可能是偉大公司的基石。
那一點點不悅,漸漸被一種更複雜的審慎所取代。
“林先生,”陳薇的語氣恢複了之前的專業和平靜,但似乎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我充分聽到了您的立場和條件。您的自信和對自己技術的堅持,令我印象深刻。”
她沒有立刻反駁或試圖說服,這本身就是一個訊號。
“但是,”她話鋒一轉,“您提出的這個結構,確實與龍騰基金內部對於早期專案,尤其是技術驅動型專案的常規風控模型和投資偏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不是我個人能夠立刻決定的事情。”
“我需要將您的要求和我們的討論詳情,完整地向投資委員會進行彙報,並進行內部評估。”陳薇明確表示了流程上的暫停,“這需要時間。委員會需要權衡投入巨額資金卻無法掌控核心風險的特殊案例,其潛在回報是否足以覆蓋這份風險。”
“因此,”她給出了明確的階段性結論,“關於這筆五百萬的投資事宜,暫時無法向前推進,需要擱置一段時間,等待我們內部的討論結果。”
擱置。
這個詞意味著不確定性,意味著等待,也意味著這筆投資很可能就此黃掉。
但林燁並沒有感到意外或沮喪。這比他預想中最壞的結果(直接拒絕)要好得多。擱置,意味著大門沒有完全關閉。
“我理解,陳經理。這是應有的流程。”林燁平靜地接受,“我們尊重龍騰的需要內部決策的時間。”
“好的。”陳薇似乎對林燁冷靜的態度也表示認可,“在此期間,專案有任何重大的技術突破、市場進展或者……其他投資機構的接觸,也請務必及時告知我們。這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評估。”
這是一個委婉的提醒,也是施加潛在壓力的方式——龍騰並非唯一的選擇,但“星火”也需要展現出持續的價值。
“當然,保持溝通。”林燁回答。
“保持溝通。”陳薇重複了一遍,隨後,雙方禮節性地結束了這次通話。
放下手機,林燁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後背竟然微微滲出了一些冷汗。與資本的第一輪正麵交鋒,比他想象中更加耗費心神。
他沒有立刻回去告訴吳坤這個“壞訊息”。他知道,這一定會引來吳坤新一輪的抱怨和不解。
他需要獨自消化這個結果。
投資被擱置了。五百萬的預期資金暫時落空。這意味著,他們之前設想的快速擴張、招聘牛人、升級裝置的計劃,全部要推遲。
他們必須回到原來的軌道,甚至要更加勒緊褲腰帶,依靠目前小廠房微薄的產出和利潤,艱難地維持運營和研發。
前路似乎又變得艱難起來。
但是,林燁的心中卻沒有多少失落,反而有一種掙脫了某種束縛的輕鬆感。
他守住了底線。“技術自主”的原則,在他與資本的第一次交鋒中,得到了扞衛。無論最終龍騰是否會接受他的條件,他都明確無誤地傳遞出了自己的訊號。
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他抬起頭,目光穿過廠房的窗戶,望向遠方。暫時的擱置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他必須讓“星火”發展得更快,展現出更大的價值,讓資本願意在他設定的條件下入場。
壓力,此刻轉化為了更強大的動力。
他轉身,大步走向廠房內部,那裡還有無數的技術難題需要攻克,還有生產線需要優化。
等待資本討論的時間裡,他不能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