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121章 形之於外,魂之於內
“燎原”專案的戰火,首先在工業設計(id)部點燃。
當王皓和李晶還在為“玄武-1.1”修複版晶片的模擬結果爭得麵紅耳赤時,當吳坤在“星火智造”為提升量產良品率熬得雙眼通紅時,林燁的注意力,卻提前聚焦在了一件看似“表麵”,卻至關重要的事情上——“星曦·pro”的皮囊。
工業設計實驗室裡,氣氛有些凝滯。幾張巨大的設計桌上,散亂地鋪著數十張草圖、渲染圖和色彩方案。桌角堆放著各種材質的樣本:從冰冷的航空級鋁合金到溫潤的陶瓷,從輕質的碳纖維到親膚的醫用矽膠。幾個粗糙的3d列印模型被隨意擱置,無聲地訴說著一次次被否定的嘗試。
林燁站在桌前,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上最新一版的設計草圖,眉頭緊鎖。市場總監林曼站在他身旁,臉色同樣不太好看,她身後的幾位id設計師更是屏息凝神,大氣都不敢出。
“還是不對。”林燁終於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這一版,線條是流暢了不少,但整體的感覺……還是太‘數碼產品’了,甚至有點……”他斟酌了一下用詞,“……有點‘華強北旗艦’的味道。缺少那種讓人一眼心動,想要長久佩戴的**。”
他拿起另一個模型,這是一個試圖模仿傳統珠寶戒指的設計,鑲嵌了一圈藍色的led燈帶。“至於這個……未來感是有了,但太浮誇,太‘賽博朋克’了。這不是我們要的科技感。我們要的不是炫耀技術,而是讓技術融入生活,成為身體自然的一部分。”
林曼深吸一口氣,努力維持著職業素養,但語氣中已帶上了一絲疲憊和挫敗感:“林總,我們已經迭代了七版了。市場調研顯示,使用者對現有方案的接受度並不低。‘燎原’專案時間緊迫,硬體堆疊和內部結構已經定型,id設計必須在三天內最終鎖定,否則會影響後續所有模具開發和生產日程!我們是不是可以……先選擇一個最優解推進?”
她身後的設計師們也紛紛低聲附和,顯然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和方案被否,讓整個團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林燁轉過身,目光掃過團隊每一張年輕而焦慮的臉,最後落在林曼身上。他沒有直接反駁,而是走到了那塊被擦得乾乾淨淨的白板前。
“我知道時間緊,壓力大。”他拿起筆,“但正因為時間緊,我們才更不能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狂奔。‘星曦·pro’是什麼?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是星火科技麵向消費者的第一張臉,是我們‘腦聯’生態的第一個物理入口!它的設計,必須傳遞出我們的核心理念!”
他在白板上寫下了幾個關鍵詞:
【極致簡約】
-
“less
is
re.
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元素,回歸到最本質的形態。就像……”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實驗室,最終落在窗外遠處一棟現代主義建築流暢的屋頂線條上,“就像優秀的建築,它的力量感來自於結構本身,而非裝飾。”
【佩戴舒適】
-
“它需要像第二層麵板一樣,讓你幾乎忘記它的存在。重量、弧度、材質,每一個細節都要為‘無感佩戴’服務。它不是枷鎖,是羽翼。”
【科技珠寶】
-
“它不是冰冷的機器,它應該是值得珍藏和佩戴的物件。是科技與人文的交彙點,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體。它應該有一種內斂的、高階的、經得起時間審視的美。”
他放下筆,看著眾人:“我們要做的,不是設計一個‘電子產品’,而是設計一件‘科技珠寶’,它恰好擁有強大的功能。這纔是我們和那些模仿者,從靈魂上的區彆。”
實驗室裡一片安靜。林燁的話語像一塊巨石投入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波瀾。這個要求,遠比畫一個酷炫的外形要高得多,也難得多。它涉及到對美學、人機工程學、材料學甚至哲學的理解。
林曼臉上的不滿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思。她反複咀嚼著“科技珠寶”這四個字,眼神慢慢亮了起來。她意識到,林燁否決的不是他們的設計能力,而是設計的方向和思維的層級。
“我……我好像有點明白了。”林曼喃喃道,她走到設計桌前,一把將之前那些她覺得還不錯的草圖掃到一邊,“我們之前的思路,確實被現有的消費電子框架束縛住了。我們想的還是‘怎麼做一款好看的指環’,而不是‘如何創造一件具有顛覆性的佩戴物’。”
她猛地抬起頭,眼中重新燃起了鬥誌:“我們需要重新開始!從‘零’開始思考!”
林燁看著她,露出了今天第一個讚許的笑容:“沒錯。忘掉指環,忘掉電路板。先去想,一件你願意每天24小時戴在手上,甚至願意傳給下一代的東西,應該是什麼樣子。”
氣氛瞬間扭轉。設計師們被這個宏大的願景所點燃,開始興奮地交頭接耳,討論著新的可能性。
“可是林總,”一個年輕設計師弱弱地提問,“時間……隻有三天了……”
“那就把這三天,當成七十二小時來用。”林燁斬釘截鐵地說,“今晚,我陪你們一起。”
他說到做到。當晚,工業設計實驗室的燈亮如白晝。
林燁沒有回自己的辦公室,而是真的留了下來。他脫掉了西裝外套,挽起襯衫袖子,和設計師們擠在一起。桌上鋪滿了新的草圖紙,各種材質的樣本被反複拿起、觸控、對比。
他沒有具體去畫一筆一劃,但他不斷地提出方向性的建議:
“試試這個陶瓷基底搭配金屬中框的質感?”
“這個弧度的曲線,是不是更貼合指腹?”
“指示燈能不能隱藏得更好?比如隻在需要時,從材質內部透出微光?”
“思考一下,如何讓它的充電方式也充滿儀式感?”
他時不時會拿起鉛筆,在草圖的某個角落快速勾勒幾筆,往往就能點出關鍵的神韻。【超維記憶庫】中關於未來經典產品的設計語言和人文思考,化作零星的靈感,被他巧妙地融入討論中。
林曼已經完全投入進去,她彷彿又回到了大學時代那個充滿創作激情的設計係學生,激烈地和團隊成員以及林燁爭論著每一個細節,但目標高度一致——做出那個符合“魂”的“形”。
後半夜,行政部送來了宵夜——熱騰騰的餃子和咖啡。大家短暫地休息了一下,圍在一起吃東西,討論依然沒有停止,空氣中充滿了創作的熱情和咖啡因的興奮。
林燁靠在窗邊,端著咖啡,看著窗外沉睡的城市,隻有零星燈火點綴。他的思緒有些飄遠。他想起重生前,見過太多技術一流卻因為設計平庸而折戟沉沙的產品。設計,是技術的翻譯官,是情感的聯結器。他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這最後一公裡。
他甚至想起很久以前,母親唯一留下的一枚銀戒指,樣式簡單,卻因為長年佩戴,溫潤得如同活物。他所追求的“科技珠寶”,或許就該有那種曆經時光後的溫潤與貼合感。
吃完宵夜,戰鬥繼續。
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一個新的設計方案終於逐漸清晰起來。它摒棄了所有繁複的線條,采用了一種源自自然卵石的極簡流線型造型,材質上大膽選用了微珠噴砂工藝的陶瓷作為主體,搭配一道極細的鉑金色金屬腰線,指示燈被巧妙地隱藏在陶瓷之下。整體看起來,不像一個電子產品,更像一件現代主義的極簡首飾。
所有人都疲憊不堪,眼帶血絲,但看著螢幕上的最終渲染圖,眼中都充滿了興奮與成就感的火花。
“就是它了!”林曼的聲音因為熬夜而沙啞,卻充滿了肯定。
林燁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拍了拍身邊一位幾乎要睡著的年輕設計師的肩膀:“辛苦了。大家今天上午全部調休,下午再來完善細節。”
他走出實驗室,清晨冰冷的空氣撲麵而來,讓他精神一振。雖然一夜未眠,但他感覺無比充實。他用自己的堅持和
vision,為“星曦·pro”注入了獨一無二的靈魂。
他回到辦公室,沒有立刻休息,而是拿起鉛筆,在一張便簽紙上,畫下了那個最終確定的輪廓線,並在旁邊寫下一行字:
“形之於外,魂之於內。——致‘星曦·pro’”
然後,他才倒在沙發上,沉沉睡去。窗外,朝陽正冉冉升起,金色的光芒灑在他疲憊卻滿足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