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145章 深挖洞,廣積糧
星火科技ceo辦公室內,氣氛不同於往日的技術狂熱或戰略博弈,而是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務實感。林燁、吳坤、王皓三人圍坐在沙發區,中間的茶幾上攤開著幾份供應商評估報告和一份被畫滿了圈圈點點的元器件清單。
“銳敏科技的劉總那邊,我已經談過三次了。”吳坤的聲音帶著奔波後的沙啞,他鬆了鬆領帶,臉上有掩不住的疲憊,“他們的感測器確實幫我們度過了最難的階段,但產能已經拉到極限,次品率最近也有輕微波動。最關鍵的是,”他加重了語氣,手指重重地點在報告上的一個名字,“他們最核心的mems(微機電係統)晶圓,還是依賴島國進口。一旦曜日那邊使點絆子,或者國際物流出點問題,我們的指環就得斷炊。”
王皓推了推眼鏡,從技術角度補充:“不止是感測器。射頻模組裡的幾個關鍵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目前也嚴重依賴鎂國和棒子國的供應商。雖然巨象現在沒在明麵上卡我們,但‘星火os’和下一代產品對射頻效能要求更高,現有的供應商方案要麼效能不達標,要麼價格高得離譜,而且,”他看了一眼林燁,“也存在潛在的斷供風險。”
林燁沉默地聽著,目光落在清單上那幾個被紅色記號筆反複圈出的元器件類彆上。這些都是“星火指環”和未來“燎原”產品的心臟、眼睛和嘴巴,卻捏在彆人手裡。趙天宏上次斷供感測器的教訓,還曆曆在目。這種命門被扼住的感覺,一次就夠了。
“我們不能總是祈禱對手仁慈,或者國際形勢永遠風平浪靜。”林燁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核心技術要自主,關鍵元器件,也必須把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否則,我們設計出再好的晶片,開發出再好的係統,都是空中樓閣。”
他抬起頭,看向吳坤和王皓:“所以,今天找你們來,就一件事。啟動‘深挖洞’計劃。目標:徹底解決核心元器件的供應鏈風險。”
“深挖洞……”吳坤咀嚼著這個詞,眼中放出光來,“好名字!就是要往深裡挖,把根基打牢!林總,你說怎麼乾?”
“兩條腿走路。”林燁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畫了兩個平行的箭頭,“第一條路,自研。王皓,你牽頭,從晶片設計部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門的‘核心元器件研發小組’。就從最卡脖子的mems感測器和特定射頻前端模組開始攻。不要怕投入,不要怕週期長。這是戰略投資。”
王皓麵色凝重地點頭:“明白。mems涉及微機械加工,工藝難度極大,我們需要尋找國內頂尖的微電子加工研究所合作。射頻模組設計也需要頂尖的射頻人才,這方麵國內缺口很大……”
“人纔去挖,去請!合作去談!”林燁斬釘截鐵,“需要什麼資源,直接打報告給我。這是最高優先順序。”
“第二條路,”林燁指向另一個箭頭,“深度聯合研發。有些領域,我們從頭自研不現實,週期太長。那就找國內有潛力但缺乏技術和訂單的廠家,進行深度繫結。我們出技術需求、出研發資金、甚至出核心設計,他們出工藝、出產線、出產能。最終目標是實現國產化替代,並且成本可控。”
“坤哥,”林燁看向吳坤,“這條路由你負責。你的任務最重,要跑起來。帶上我們的技術要求和樣品,去篩,去談!目標是:在未來一年內,為清單上每一個紅色高危元器件,至少找到一家可靠的國內備份或聯合研發夥伴!”
吳坤猛地一拍大腿,興奮起來:“就等你這句話!老子早就受夠那幫外國供應商的鳥氣了!天天求爺爺告奶奶,價格說漲就漲,交貨期說拖就拖!你放心,這事交給我!就算跑斷腿,磨破嘴皮子,我也把這事兒給你辦成了!”
戰略方向已定,接下來的幾天,星火科技這台高速運轉的機器,又一個隱秘而關鍵的齒輪開始瘋狂轉動。
王皓立刻著手組建團隊,泡在實驗室和技術文獻裡,開始規劃自研的技術路線圖。而吳坤,則徹底變成了“空中飛人”。
他的行李箱幾乎就沒開啟過,長期放在辦公室角落。行程表密集得令人窒息。
週一,他可能還在臨深市,與華南一家專門研究壓電陶瓷材料的研究所洽談新型感測器材料的可能性。
週二,他就飛到了滬市,拜訪一家為軍方提供射頻元件的小型國企,試探合作開發民用高效能濾波器的可能。
週三,他又出現在茜安,考察一家擁有先進mems中試線的高校實驗室,看是否有技術轉讓或聯合開發的機會。
週四,他可能又趕回京海市,參加一個半導體材料的行業峰會,在會場裡像獵頭一樣尋找合適的技術和人才,晚上還要約見潛在的合作夥伴喝酒套近乎。
他的手機永遠在充電,電話一個接一個,不是在機場,就是在去機場的路上。他的嗓門越來越大,不是因為生氣,是因為總是在嘈雜的環境下打電話。
“李工啊,我老吳啊!對,昨天發給您的那個技術引數看了嗎?……對對對,精度還要再提一個數量級!……錢?錢不是問題!隻要你們能做出來,訂單管夠!”
“王院長,您就彆跟我打官腔了,我知道你們實驗室有這實力!缺裝置?我們可以聯合申請專案經費啊!……什麼?流程慢?咱們可以先搞個聯合預研嘛!”
“張總,咱們都是實在人,你就給句準話,這個良品率,三個月內能不能給我穩定到95%以上?……需要我們的工程師駐廠?沒問題!明天我就派人過去!”
這一切的奔波和談判,背後是巨大的壓力。很多國內廠商技術積累薄弱,看到星火的高要求往往望而卻步。有些則坐地起價,想把星火當冤大頭。還有些,則是體製僵化,溝通成本極高。
吳坤常常在深夜回到酒店,累得連澡都不想洗,就直接癱倒在床上。但第二天一早,他又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抖擻地奔赴下一個戰場。他心裡憋著一股勁,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林燁交代的任務,更是為了爭一口氣,一種“憑什麼好東西都得靠外國”的不服輸。
偶爾,他會在候機的間隙,給林燁發條微信,有時是抱怨:“m的,又碰一鼻子灰,那幫家夥就知道要政策扶持,一點闖勁都沒有!”有時是報喜:“林總!有門!華東光電那邊有點意思,他們的工藝底子不錯,就是缺方向!我下週再過去深談!”
林燁每次都會及時回複,有時是鼓勵:“坤哥辛苦,注意身體。”有時是點撥:“不要隻盯著技術指標,瞭解一下他們真正的困難,比如是不是缺關鍵裝置?我們可以考慮用投資的方式解決。”
張姐打來電話,語氣裡滿是心疼和埋怨:“你這又跑哪兒去了?丫丫天天問爸爸什麼時候回來陪她去動物園?你這腿還要不要了?”
吳坤隻能陪著笑:“快了快了,談完這個專案就回。你給丫丫說,爸爸給她買最新款的星火指環玩具!”
“你就知道糊弄孩子!家裡啥指環沒有?缺的是你這個人!”
掛了電話,吳坤看著手機螢幕上女兒的照片,歎了口氣,眼神卻更加堅定。他這麼做,不也是為了給丫丫,給更多孩子,創造一個將來不用求人、腰桿子更硬的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