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204章 追光之路:吳坤的遠征與家的港灣
“啟明”專案的結構難題在林燁親自動手繪製的分散式佈局草圖指引下,找到了突破方向,id團隊和結構工程師們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脈,興奮地投入了新一輪的設計優化中。然而,另一個攔路虎又毫不客氣地跳了出來——微型ar投影模組。
現有的供應鏈被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結果令人沮喪。市麵上能買到的、用於消費電子產品的ar光機模組,要麼體積太大、功耗太高,要麼解析度慘不忍睹,根本無法滿足“星火腦環”對清晰度、亮度和輕薄化的苛刻要求。幾家國際光學巨頭倒是有實驗室級彆的先進方案,但要麼技術封鎖,要麼報價高得離譜,且產能無法保證。
這意味著,星火必須走一條更艱難的路:自主研發或尋找國內有潛力的合作夥伴進行定製開發。這個重任,毫無懸念地再次落在了營運長吳坤的肩上。這位星火的“救火隊長”,剛剛為晶片產能和指環生產立下汗馬功勞,征塵未洗,便又要踏上新的征程。
“林總,放心吧,不就是個小小的鏡片和燈泡嘛!我老吳就算跑斷腿,也給你找回來!”吳坤接到任務時,拍著胸脯,依舊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但隻有他自己知道,光學領域水深似海,尤其是這種前沿的微型顯示技術,國內基礎相對薄弱,此行前途未卜。
林燁沒有給他空洞的鼓勵,而是遞給他一個加密u盤:“老吳,這裡麵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新型光學材料(如衍射光學元件doe、波導材料)和光路設計(如幾何光波導、陣列光波導)的可能方向。不是具體圖紙,隻是一些思路和關鍵引數指標。你帶著它,和潛在的專家交流時,能判斷對方是不是真有料,也能幫助我們提出更精準的需求。”
吳坤接過u盤,感覺沉甸甸的。他知道,這肯定是林總又“靈光一閃”的成果,價值千金。“明白!有您這‘指南針’,我心裡就有底了!”
就這樣,吳坤再次化身“空中飛人”,他的行李箱裡塞滿了各種技術資料和樣品需求書,目的地是全國各地那些在光學領域小有名氣的高校實驗室、研究所和初創科技公司。
他的行程表排得密密麻麻:
週一,在華中一家以光學工程聞名的大學,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探討新型波導材料的可行性,對方對林燁提供的思路表現出極大興趣,但坦言工程化放大需要時間。
週二,飛赴華東,參觀一家由海歸博士創辦的光學公司,他們的自由曲麵加工技術很有特色,但應用到微型投影上還需驗證。
週三,又趕往西南某光學研究所,交流陣列光波導技術的進展,對方實力雄厚,但體製內的合作流程漫長…
…
每一天,吳坤都在和各種頂尖的技術大腦碰撞,努力分辨著哪些是真正的潛力股,哪些是誇誇其談。他白天馬不停蹄地拜訪、參觀、談判,晚上則在酒店房間裡反複研究資料,和林燁、周偉電話會議溝通進展。高強度的工作和旅途勞頓,讓他嗓子沙啞,眼裡布滿血絲。
這天晚上,在華南一家酒店裡,吳坤剛結束和一個技術團隊的激烈討論,回到房間,累得幾乎癱倒在床上。手機響了,是妻子張姐發來的視訊通話請求。
吳坤深吸一口氣,努力擠出一個笑容,接通了電話。螢幕那頭,出現了張姐關切的臉龐和女兒丫丫擠過來的小腦袋。
“爸爸!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呀?”丫丫搶著喊道。
“老公,你聲音怎麼又啞了?是不是又沒好好喝水?吃飯按時了嗎?”張姐一眼就看出了吳坤的疲憊,連珠炮似的問道,語氣裡滿是心疼。
吳坤心裡一暖,嘴上卻打著哈哈:“沒事沒事,就是今天話說多了點。吃了吃了,這邊菜有點甜,不如你做的合口味。丫丫乖不乖啊?”
“丫丫可乖了!今天老師還表揚我了!”丫丫興奮地彙報著,“爸爸,你是不是在給丫丫找最厲害的眼睛(指ar投影)呀?加油哦!爸爸最棒了!”
女兒天真無邪的鼓勵,像一股清泉注入吳坤乾涸的心田,瞬間驅散了不少疲憊。“哎!乖女兒!爸爸一定給你找個最厲害的眼睛回來!”吳坤的聲音都有些哽嚥了。
張姐把丫丫哄到一邊玩,壓低聲音對吳坤說:“你也彆太拚了,我看你都瘦了。事情不是一天就能辦成的,身體垮了怎麼辦?家裡我和丫丫都指著你呢。”
“我知道,我知道。”吳坤連連點頭,“放心吧,老婆。這次的事兒挺關鍵,林總很重視,我也不能掉鏈子。等找到合適的合作方,談個差不多我就回去。家裡辛苦你了。”
“家裡沒事,你不用擔心。就是…就是彆老是熬夜,記得買點水果吃。”張姐絮絮叨叨地囑咐著,每一句都透著平凡的溫情。
掛了電話,吳坤看著窗外陌生的城市夜景,心中充滿了力量。他的奔波,不僅僅是為了公司的專案,也是為了給丫丫那樣的孩子創造一個更酷的未來,為了給家人一個更安穩的生活。這份責任感,支撐著他一次次踏上征程。
與此同時,臨深星火總部,林燁和周偉也在密切關注著吳坤的進展。每當吳坤傳回潛在合作方的技術資料,林燁都會憑借記憶庫進行快速評估,指出關鍵點,幫助周偉團隊進行技術判斷。
“這家公司的衍射光學元件思路不錯,但材料損耗可能是個問題,讓吳坤重點問問他們的長期可靠性測試資料。”
“這個研究所的陣列波導方案理論上可行,但加工精度要求極高,良品率是關鍵,問問他們中試線的情況。”
林燁的指點,如同黑夜中的燈塔,讓吳坤在複雜的技術迷宮中不至於迷失方向,大大提高了搜尋效率。
經過近半個月的奔波和篩選,吳坤最終鎖定了兩家最具潛力的合作物件:一家是華東大學下屬的產業化公司,在新型光學塑料和納米壓印技術上有獨到之處;另一家是華南的民營光學企業,工匠精神濃厚,在精密光學加工方麵經驗豐富。
帶著初步的合作意向和厚厚的技術評估報告,吳坤終於踏上了歸程。雖然最終方案還未確定,但至少,通往“微型ar投影模組”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已經點亮了幾盞希望的燈。
當吳坤風塵仆仆地回到臨深,走出機場,看到前來接機的張姐和丫丫時,所有的疲憊都化為了團聚的喜悅。他抱起女兒,親了又親,對妻子說:“老婆,我回來了。這次,咱們可能又要搞個大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