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 第356章 艱難的招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356章 艱難的招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星火科技要組建頂尖材料實驗室的訊息,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石子,漣漪通過特定渠道,悄然在全球頂尖的材料科學與電化學圈層裡擴散開來。

陳薇的辦公室成了臨時指揮中心。她和人力資源總監李靜(lisa)麵前並排擺著三塊大螢幕,一塊顯示著通過“卓越領航”等頂級獵頭公司篩選出的候選人名單及評估報告;一塊實時滾動著內部人才庫的匹配資訊;還有一塊,則展示著從各大頂尖學術期刊、會議論文中挖掘出的潛在目標學者資訊。

“麗莎,情況怎麼樣?”陳薇揉了揉眉心,連續幾天的高強度工作,讓她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但眼神依舊銳利。

李靜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指著第一塊螢幕,語氣並不樂觀:“陳總,情況比預想的要棘手。我們通過獵頭接觸了名單上優先順序最高的十二位學者,其中七位直接婉拒,連進一步溝通的興趣都沒有。”

“理由?”陳薇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眉頭微蹙。

“主要集中在幾點,”李靜切換螢幕,調出溝通記錄,“首先是對我們公司技術實力的懷疑。鎂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漢森教授回複說,‘星火在消費電子領域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固態氫電池?這需要國家實驗室級彆的投入和跨學科積累,一傢俬營企業,尤其是如此年輕的公司,恐怕難以支撐。’”

陳薇冷哼一聲:“看來我們的‘年輕’成了原罪。”

“其次是學術環境的顧慮,”李靜繼續道,“鷗洲材料研究所的勞倫特博士更傾向於留在現有的學術體係內,他認為企業研發‘過於功利和急躁’,不利於這種基礎科學的長期探索。還有幾位,目前正在鎂國或鷗洲的國家實驗室、大型化工集團擔任要職,他們對我們承諾的‘研發自主權’和‘資源支援’持保留態度,認為這可能隻是空頭支票。”

這時,陳薇的加密通訊線路亮起,是馬克從北鎂打來的越洋電話,語氣有些無奈:

“薇薇,我這邊碰壁碰得頭破血流。麻省理工那位在固態離子學領域很有建樹的鄭教授,倒是願意和我聊聊,但一聽說是星火,直接問我是不是搞錯了,他認為這應該是通用電氣或者特斯拉這種體量的公司纔敢碰的領域。斯坦福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他們對我們的‘決心’表示讚賞,但對我們的‘能力’畫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陳薇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意料之中。我們畢竟是在挑戰他們的認知。繼續接觸,不要放棄任何一條線。另外,重點關注那些在現有機構可能受到製約,或者有強烈產業化意願的學者。”

“明白。”馬克頓了頓,補充道,“不過有個情況需要注意,我們這麼高調(雖然是秘密進行)地搜尋頂尖能源材料專家,可能已經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關注。我收到風聲,巨象電子那邊似乎有所察覺,他們最近也在加強與其合作的材料實驗室的聯係。”

陳薇眼神一凜:“知道了,加快速度,注意保密。”

掛了電話,辦公室內的氣氛更加凝重。李靜看著螢幕上一個個被標紅(拒絕)或標黃(猶豫)的名字,歎了口氣:“陳總,頂尖學者的圈子很小,他們更看重學術聲譽和穩定的科研環境。我們開出的薪資和條件雖然優厚,但似乎……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陳薇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川流不息的車流。她理解這些學者的顧慮。將一個可能決定自己學術生涯走向的重大選擇,押注在一家看似“跨界”且年輕的公司上,風險確實太大。

“麗莎,你覺得問題關鍵在哪裡?”陳薇沒有回頭,問道。

李靜沉吟片刻,回答:“信任。他們不信任星火有足夠的技術底蘊和長期投入的決心來做這件事。在他們看來,我們可能隻是一時興起,或者把它當作一個炒作的概念。”

“技術底蘊……長期決心……”陳薇喃喃自語,忽然,她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如果我們能讓他們看到,我們並非毫無基礎,並且擁有清晰的技術洞見呢?”

她快步走回辦公桌,拿起內部電話,直接接通了林燁的線路。

“林燁,招募遇到瓶頸了。頂尖學者普遍質疑我們的技術能力和長期投入決心。我想,可能需要你出麵了。”

電話那頭,林燁似乎正在翻閱資料,聞言並不意外:“需要我怎麼做?”

“準備一次小範圍的、高保密級彆的線上技術交流會。”陳薇思路清晰地說道,“由你親自出麵,不談商業,隻談技術。向少數經過篩選的、最關鍵的目標候選人,闡述你對‘固態氫電池’技術路徑的理解和構想。你必須用你的技術洞察力,打動他們,讓他們相信,星火不是盲目跟風,而是真正看懂了方向,並且有魄力走下去。”

林燁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鐘,隨即果斷回應:“可以。名單你來定,時間你來安排。我需要準備一下。”

“好!”陳薇精神一振,“麗莎,立刻重新篩選名單,找出那些真正有突破性思維、可能對傳統學術環境感到束縛,並且對我們提出的技術方向本身感興趣的學者。數量不在多,但必須是關鍵人物。”

“明白!”李靜立刻行動起來。

幾天後,一次高度保密的線上會議在深夜進行。參會者隻有五人,除了林燁和陳薇,另外三位分彆是:一位因理念不合而離開鎂國某國家實驗室的華裔資深科學家;一位在鷗洲某大學從事前沿固態電解質研究、但苦於經費不足難以推進的年輕副教授;以及一位在東亞某大型電池企業任職、卻深感大企業官僚主義阻礙創新的研發總監。

會議開始時,三位學者臉上都帶著明顯的審視和懷疑。

然而,當林燁開始發言,他沒有使用任何華麗的ppt,隻是在一塊虛擬白板上,徒手勾勒出固態氫電池的核心技術難點、可能的解決路徑、以及他對幾種潛在材料體係的理解和判斷時,三位學者的表情漸漸變了。

他提到的幾個關鍵點,甚至是某些尚未公開發表的學術爭論焦點,其見解之深刻,視角之獨特,完全不像是一個“跨界者”,更像是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專家。他不僅指出了困難,更提出了幾條極具啟發性的、甚至是有些“離經叛道”的潛在突破方向。

“……所以,我認為界麵阻抗問題,或許可以從非平衡態熱力學的角度去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的晶格匹配。”林燁最後總結道,語氣平靜卻充滿自信。

螢幕另一端,短暫的沉默後,那位華裔資深科學家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難以置信和一絲興奮:“林先生,您的這些見解……非常獨特,也很大膽。我必須承認,我低估了星火的技術視野。這不僅僅是資金投入的問題,你們確實有在思考真正前沿的東西。”

那位年輕的副教授更是激動:“林總,您提到的關於利用納米限域效應增強氫溢位的設想,和我最近的一些模擬結果不謀而合!我一直找不到支援進一步實驗的經費和平台……”

原本持最強烈懷疑態度的企業研發總監也態度軟化了許多:“林總,您對產業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難題的預判,非常精準。這確實不是紙上談兵。”

陳薇在一旁看著,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她知道,林燁用他超越時代的技術洞察力,成功撬開了一道縫隙。

會議結束後不久,李靜那邊傳來了好訊息。

“陳總,有進展了!那位華裔科學家,崔明遠博士,同意與我們進行下一輪深入麵談!那位年輕的副教授也表示,如果條件合適,他願意考慮加入!雖然那位企業總監暫時還在猶豫,但態度已經明顯轉變!”

陳薇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幾天來的第一個輕鬆的笑容。

她拿起電話,向林燁彙報了這個好訊息。電話那頭,林燁的聲音也帶著一絲如釋重負:“很好。告訴麗莎,再接再厲。我們的‘尖端材料實驗室’,需要這些敢為人先的‘火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