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 第358章 固執的掌舵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358章 固執的掌舵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週一清晨,星火尖端材料研究院門口罕見地聚集了一小群人。陳薇、李靜、周偉、王皓都到了,連平時這個點肯定在生產線上的吳坤也特意趕了過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園區主路的方向,像是在等待著什麼重要人物。

這位崔博士,架子不小啊。吳坤看了眼手錶,半開玩笑地說,讓咱們這麼多人等。

陳薇整理了下衣襟,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尊重:崔明遠博士是林總親自三顧茅廬請來的,在固態離子學領域是國際公認的權威。等他一會兒,值得。

李靜補充道:為了說服崔博士,林總和他進行了三次深度技術交流,最後是靠著對固態氫電池技術路徑的獨到見解,纔打動了他。崔博士在原單位就是因為研究理念太過超前,經費申請屢屢受挫,這才被我們說動。

正說著,一輛黑色的轎車緩緩停在研究院門口。車門開啟,一位戴著黑框眼鏡、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約莫五十歲上下的學者走了下來。他穿著樸素的中山裝,身形清瘦,眼神銳利,手裡拎著一個看起來有些年頭的皮質公文包。

陳薇立刻迎了上去:崔博士,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

崔明遠微微頷首,算是打過招呼,目光卻已經越過眾人,投向了身後那棟嶄新的研究院大樓:實驗室都準備好了?

全部按照您審核過的標準完成了建設和裝置安裝,周偉上前一步,就等著您來驗收了。

驗收不是看錶麵功夫,崔明遠語氣平淡,卻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氣場,我要看資料。潔淨度的連續監測記錄,溫濕度的穩定性曲線,氣體純度的檢測報告,還有所有大型裝置的除錯日誌。

這番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態度,讓在場幾人都微微一愣。吳坤下意識地挑了挑眉,顯然對這種不懂人情世故的作風有些意外。

都準備好了,陳薇很快恢複笑容,崔博士要不要先到辦公室休息一下,喝杯茶?

不必,崔明遠擺擺手,直接去實驗室。

眾人隻好簇擁著他走進研究院大門。通過三道風淋室時,崔明遠在每個房間都停留了遠超規定的時間,仔細觀察著氣流組織和過濾器的工作狀態。

這個角落的氣流速度偏弱,他指著第二道風淋室的右上角,會有清潔死角,需要調整送風口的角度。

老謝連忙記下:好的崔博士,我們馬上處理。

進入核心合成區,崔明遠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精緻的溫濕度計,與牆上的監控儀表進行比對。誤差0.1攝氏度,可以接受。他自言自語道,然後又從包裡拿出一個靜電測試儀,在實驗台的不同位置進行測量。

吳坤看得目瞪口呆,湊到周偉耳邊低語:這位崔博士出門還隨身帶這麼多家夥事兒?

周偉苦笑著小聲回應:典型的學者作風,隻相信自己的資料。

來到手套箱前,崔明遠仔細檢查了每個手套介麵的密封性,又檢視了氣氛淨化係統的執行日誌。再生週期設定得太保守了,他指著螢幕上的資料,按照這個使用頻率,完全可以延長30%的再生間隔,節省耗材。

負責裝置除錯的工程師麵露難色:廠家建議的保守一些,怕影響箱內氣氛純度...

廠家的建議是基於通用工況,崔明遠打斷他,我們要根據實際研發需求來優化。記錄:後續所有裝置的執行引數,都要經過研發團隊的驗證調整,不能完全照搬廠家設定。

是,崔博士。工程師連忙記下。

一圈巡視下來,崔明遠已經指出了七八處需要改進的地方,從通風係統的微調到某台儀器接地電阻的精確值,事無巨細,要求嚴苛。跟在他身後的研究院行政主管額頭已經冒出了細汗,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

最後,崔明遠在實驗室中央站定,環視眾人:實驗室的硬體基礎不錯,但細節決定成敗。我希望三天內看到所有問題的整改報告。

沒問題,陳薇立即應下,研究院的所有資源都會優先配合您的工作。

崔明遠這才微微點頭,臉色稍霽:帶我去看看團隊吧。

在研究院的小會議室裡,十幾位已經報到入職的研究員正襟危坐。這些人中,有從國內外知名高校挖來的年輕博士,有從企業研發部門重金聘請的資深工程師,還有幾位是剛畢業就被星火優厚條件吸引來的頂尖院校碩士。

崔明遠走進會議室,沒有寒暄,直接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寫下了一個複雜的化學方程式。

今天我們就從固態電解質的離子輸運機理開始,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有人能告訴我,為什麼傳統的摻雜策略在氫離子導體中收效甚微?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幾位年輕的研究員麵麵相覷,沒想到第一次團隊會議就這麼硬核。

一位從鎂國國家實驗室回來的博士試探性地回答:是因為氫離子的半徑和遷移機製與鋰離子存在本質差異?

太籠統,崔明遠麵無表情,我要的是定量分析,是能指導材料設計的理論模型。

他轉身在白板上畫出一個複雜的相圖:氫離子在固態基質中的傳導,關鍵在於界麵工程和晶格動力學的協同作用。我們接下來要突破的,不是簡單的材料替換,而是要從第一性原理出發,重新設計氫離子的傳輸路徑...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崔明遠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固態氫電池麵臨的核心科學問題和技術挑戰。他的講解邏輯嚴密,資料翔實,展現出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對前沿方向的精準把握。原本有些緊張的研究員們漸漸被他的講解吸引,開始積極提問和討論。

會議結束後,崔明遠叫住了準備離開的眾人:提醒一下,研究院不鼓勵加班,但要求高效。每天早上的組會八點準時開始,我要看到每個人的實驗日誌和資料分析。另外,他頓了頓,所有發表論文和專利申請,必須經過我的審核。我不希望看到為了追求發表數量而犧牲研究深度的行為。

研究員們陸續離開後,陳薇等人走進會議室。

崔博士,感覺團隊怎麼樣?陳薇問道。

基礎不錯,但需要規範。崔明遠直言不諱,有三個人的研究方向需要調整,太追隨熱點,缺乏獨創性。另外,實驗員的培訓要加強,我不允許任何不規範操作影響資料可靠性。

吳坤忍不住插話:崔博士,咱們是不是可以先集中精力做出個原型?林總那邊等著要階段性成果...

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哪來的可靠原型?崔明遠立刻反駁,如果隻是為了拚湊一個展示用的樣品,我就不必來這裡了。我要做的是開創性的工作,急功近利是大忌。

吳坤被噎得說不出話,臉色有些難看。

周偉趕緊打圓場:崔博士說得對,基礎研究確實需要耐心。我們都會支援您的工作方式。

崔明遠的神色這才緩和了些:感謝理解。科研不是工廠生產,不能簡單用時間表來驅動。但我可以向各位保證,隻要給予足夠的支援和時間,我們一定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送走崔明遠後,吳坤長舒一口氣,抹了把額頭:我的老天,這位崔博士可真是不好相處啊。這要求嚴的,比我管生產線還狠。

陳薇卻露出滿意的笑容:就是要這樣的掌舵人。新材料研發需要的就是這種嚴謹甚至固執的精神。林總果然沒看錯人。

可是他那套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會不會太慢了?吳坤不無擔憂地說,咱們可是在林總那裡立了軍令狀的。

欲速則不達,周偉若有所思,特彆是在材料科學這種基礎領域。崔博士雖然固執,但他的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無可挑剔。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創造最好的工作環境,讓他能夠心無旁騖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

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崔明遠已經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放下公文包,從裡麵取出一疊厚厚的文獻資料,在書桌前坐下。窗外,星火科技園區的其他建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這棟新落成的研究院裡,一場關乎未來的科技攻堅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崔明遠戴上眼鏡,翻開筆記本,在上麵工整地寫下第一行字:固態氫電解質研究計劃——星火研究院,第一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