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 第66章 不眠的攻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我的腦機介麵橫掃科技圈 第66章 不眠的攻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林燁那番“演算法硬抗硬體”的狂言,像一顆投入深水的炸彈,在星火科技內部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最初的震驚和質疑過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逼到絕境後破釜沉舟的狂熱。

公司內部迅速進入了一種“戰時狀態”。

最大的那間會議室被徹底清空,白板被推了進來,伺服器被直接接入,大量的廉價感測器樣品和開發板堆滿了角落。這裡成為了臨時的“演算法攻堅作戰室”。林燁親自坐鎮,周偉擔任副手,核心演算法團隊的十餘名精英被全部抽調進來,與外界進行了物理隔離。

窗戶被遮光簾嚴實實地擋住,分不清白天黑夜。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咖啡因、汗水以及電子裝置散熱混合的奇特氣味。桌子上散落著能量棒包裝紙和空掉的礦泉水瓶。

攻堅,從一開始就陷入了難以想象的泥潭。

硬體團隊以最快速度采購回來的七八種廉價感測器,其輸出訊號質量比預想的還要糟糕。噪聲大、基線漂移嚴重、容易受到環境電磁乾擾、不同批次間還存在顯著差異……原始的波形資料在示波器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團亂麻,與之前msa-1102那清晰穩定的訊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

第一個星期,團隊嘗試了所有經典的訊號處理手段——各種高階的巴特沃斯濾波器、切比雪夫濾波器、自適應濾波演算法……效果微乎其微。噪聲和有效訊號在頻域上嚴重重疊,傳統的濾波方式要麼濾不乾淨,要麼連同有效訊號一起削弱,導致最終識彆率慘不忍睹。

“不行!訊雜比太低了!經典方法的前提是噪聲和訊號可分離,這根本就是一鍋粥!”一個年輕的演算法工程師崩潰地抓著自己的頭發,將寫滿公式的草稿紙揉成一團。

沮喪的情緒開始蔓延。現實的殘酷遠超理論的樂觀。

林燁沉默地看著螢幕上那糟糕的資料,沒有責備任何人。他知道,常規路徑已經走到儘頭。

“全部推倒重來。”他的聲音因為連續熬夜而沙啞,但眼神卻亮得嚇人,“我們陷入思維定式了。彆再想著‘過濾’噪聲,想著如何‘理解’噪聲,然後‘重建’訊號。”

他再次將自己沉浸入【超維記憶庫】的深處,忍受著劇烈的精神刺痛,搜尋著更前沿、更顛覆性的工具。這一次,他指向了一個方向——深度學習與生成式模型在訊號處理領域的極端應用。

這個想法在當時看來近乎天方夜譚。將主要用於影象和語音處理的深度學習,應用於高頻率、低延遲要求的生物電訊號實時處理?計算資源如何保障?模型如何做到輕量化?實時性如何滿足?

質疑聲更大了。

但林燁力排眾議。“‘玄武-0.1’驗證晶片給了我們底層的訪問許可權,我們可以實現極致的硬體協同優化。算力不夠,就優化模型結構,壓縮引數量,用精度換速度!我們要的不是一個通用的模型,而是一個專門為這幾款廉價感測器‘量身定製’的、極度特化的‘訊號清洗工’!”

方向確定,地獄般的試錯開始了。

作戰室的白板上寫滿了各種神經網路的架構圖:cnn、rnn、自編碼器、gan……甚至還有一些看起來極其古怪的、融合了傳統訊號處理先驗知識的混合模型。

海量的、由廉價感測器采集來的、標注好的噪聲資料被輸入模型進行訓練。每一次訓練都需要數小時甚至更久,而每一次滿懷期待的驗證,結果卻往往是更詭異的失敗。模型要麼過度擬合,把噪聲也當成了特征;要麼過於平滑,丟失了所有細節;要麼計算量爆炸,根本無法在“玄武-0.1”上實時執行。

失敗。失敗。還是失敗。

作戰室裡的人肉眼可見地消瘦下去,眼窩深陷,鬍子拉碴。有人因為連續除錯一個bug超過四十個小時而差點暈倒。吳坤幾次送飯進來,都被裡麵凝重的氣氛和濃重的煙味(儘管公司禁煙,但壓力之下有人偷偷破戒)嗆得退出來。

“燁子,要不……咱們還是想辦法去搞msa-1102吧?我去找陳薇,讓龍騰出麵想想辦法?”吳坤看著林燁布滿血絲的眼睛,忍不住勸道。

林燁隻是搖搖頭,目光死死盯著螢幕上又一次訓練失敗的損失函式曲線,聲音低沉卻堅定:“回頭路,隻會更難走。必須啃下來。”

轉機發生在一次幾乎偶然的嘗試中。

那天夜裡,又一輪訓練失敗後,負責資料預處理的一個工程師近乎絕望地對著一段尤其糟糕的原始訊號波形罵了一句:“這破訊號,簡直就是一堆垃圾!”

這句話彷彿一道閃電,擊中了林燁。

“垃圾……”他喃喃自語,猛地抓住那個工程師,“把剛才那句話再說一遍!”

“啊?我說……這訊號就是一坨垃……”

“對!垃圾!”林燁眼中爆發出駭人的光芒,“我們一直想把垃圾變成黃金!為什麼不想辦法直接從垃圾裡把黃金‘撿’出來?”

他衝向白板,瘋狂地畫了起來:“換個思路!不要訓練一個‘降噪’模型!訓練一個‘特征提取’模型!讓它無視噪聲的形態,隻專注於識彆和放大那些極其微弱的、屬於有效生物電訊號的‘指紋’特征!就像……就像是一個極度敏銳的偵探,能從犯罪現場一片混亂的腳印中,精準識彆出唯一屬於凶手的那一個!”

這個比喻讓所有昏昏欲睡的人精神一振!

新的模型架構被迅速提出——一個極其深度但通道數極窄的卷積神經網路,結合了注意力機製,它的任務不再是擬合一個乾淨的訊號,而是直接輸出對原始訊號中“有效成分”的置信度估計和增強後的特征向量。

訓練資料也被重新構建,不再追求“乾淨訊號-噪聲訊號”的配對,而是改為“噪聲訊號-有效特征標簽”。

又一次漫長的訓練。

當最終的模型被量化、壓縮,艱難地部署到“玄武-0.1”晶片上,接上那款噪聲最大的廉價感測器進行實時測試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示波器的螢幕上,原本混亂不堪的波形,在經過模型實時處理後,竟然奇跡般地變得清晰、穩定起來!雖然還達不到msa-1102原生的水平,但訊雜比已經提升了整整20db!足以讓後續的特征識彆演算法穩定工作!

“成……成功了?!”周偉的聲音顫抖著,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整個作戰室先是一片死寂,隨即爆發出近乎瘋狂的歡呼聲!有人跳了起來,有人相互擁抱,有人激動得直接癱坐在地上。

林燁長長地、長長地籲出了一口氣,身體晃了一下,被周偉趕緊扶住。他的臉上看不到狂喜,隻有一種極度疲憊後的釋然和欣慰。

這套演算法,粗暴、極端、計算密集,幾乎榨乾了“玄武-0.1”的所有潛力,但它成功了!它真的從未經優化的、垃圾般的原始訊號中,“榨”出了可用的高質量資訊!

“還沒結束。”林燁穩住身形,聲音雖然虛弱,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優化模型,進一步降低計算量和延遲。測試所有型號的感測器,為每一款都微調出對應的‘清洗’模型。”

“我們要給巨象,送上一份大大的‘驚喜’。”

不眠的攻堅,終於迎來了破曉的曙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