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647章 英烈廟和紀念碑
-
內城衛所安排好後,接下來就是外城,也就是南城那一片區域。
這裡雖然在嘉靖年間就已經建造城牆圈入城內,京城的人卻仍舊稱為外城,顯示和內城的區彆——
不過在三環路城牆有可能修建的情況下,估計以後外城會成為三環路城牆的彆稱,這裡會被專稱為南城。
這片區域最初位於城牆外麵,是以城外關廂自行發展起來的,規劃很不合理。
除了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等幾條城門大街外,幾乎可以說是冇有規劃。巷子、衚衕歪歪扭扭,看著很不美觀。
朱由檢有心把京城打造成現代化城市,作為大明城市的標杆,當然不允許這樣的現象存在。決定對南城區大肆整改,重新規劃一遍:
“正陽門大街、也就是現在的正陽門南路,東麵有一條河。”
“可以改造之後,作為在明堂周圍環繞的辟雍。”
“朕打算把這一帶整體拆遷,用於修建明堂,將來召開國會。”
“它的對麵,則修建英烈廟,祭奠為大明犧牲的英烈,以及曆代留名的英烈。”
這顯然是一個大工程,需要把正陽門南麵那一大片整體拆遷。
想著這裡麵的難度,還有需要的費,戶部尚書畢自嚴道:
“建造明堂也就罷了,英烈廟的建造,臣以為值得商榷。”
“大明英烈可以作為功臣從祀,曆代功績顯著的英烈,也有文廟、武廟可祭祀。”
“臣以為英烈廟可以不用建造,或者等錢糧充足後再建。”
顯然,他對所謂的英烈廟並不感冒,不覺得有什麼建的必要。
禮部尚書成基命、工部尚書商周祚、左都禦史王在晉等人,也是這個意見。
他們認為建造明堂就行了,不用建什麼英烈廟。
但是朱由檢卻很堅持,因為這是收攏軍心民心的重大舉措,如同後世的紀念碑一般。
他向群臣說道:
“三才天地人,朝廷有天壇祭天、地壇祭地,卻冇有專門的廟宇祭人。”
“朕設立的英烈廟,為的便是祭祀為國獻身的人。”
“他們英勇殉國、殺身成仁,是為社稷蒼生犧牲,為正義事業捨棄生命。”
“如此焉能不祭祀?不讓他們享受香火、永遠被後世銘記?”
這一連串話語,讓群臣啞口無言。
認識到所謂的英烈廟,是皇帝厘正祀典的重要舉措。
嘉靖皇帝利用大禮議區分敵我的事情殷鑒不遠,群臣隻要不是想跟皇帝對著乾的,基本都不敢再出言反對。
更何況英烈廟祭祀的是為國犧牲的英烈,這些人的後裔若是知道他們攔著皇帝不要建廟,估計首先會罵起來。
唯有畢自嚴仍舊說道:
“英烈廟是該建造,但不能是現在。”
“明堂的建造已經是大工程,至少要費錢糧數百萬。”
“同時修建英烈廟,朝廷財政難以負擔。”
朱由檢知道這是現實問題,頷首道: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堂的建造不用急,國會仍在籌建中,需要十幾年時間。”
“建明堂用木料還是混凝土還冇確定,無論選擇哪一種,都需要準備材料、或者驗證技術。”
“朕以為可先建英烈廟,仿照太廟建造。”
這個說法,讓在場的臣子麵麵相覷,覺得皇帝要建造的英烈廟規格太高了。
朱由檢卻不管他們心裡是何想法,繼續道:
“英烈廟是為祭祀英烈所建,裡麵要陳列大明英烈的名字,還有曆代青史留名的英烈。”
“文忠烈公死前,曾經留下絕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儘,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如此忠烈豈能不褒揚,為之立廟祭祀?”
來自皇帝的肯定,讓群臣中一些心懷忠義的臣子,對此紛紛讚許。
尤其是同為江西吉安出身、視文天祥為榜樣的李邦華,已經伏地拜道:
“陛下能有此念,臣等死有何憾。”
“朝廷錢糧緊張,臣願捐一年俸祿,用於建造英烈廟。”
袁可立等人也紛紛拜下,同樣表示願意捐錢建英烈廟。
可以說,在皇帝把文天祥抬出來後,這些人再也冇有什麼異議。
甚至一部分人認為,英烈廟的建造,要比明堂還重要。
他們積極捐款捐物,想要把英烈廟儘快建出來。
朱由檢見群臣情緒激昂,同樣十分高興。
因為這代表著朝堂上的臣子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都在推崇忠義。
不忠不義的臣子,自然會受唾棄。
他起身走到李邦華麵前,親自扶起了這位曆史上在甲申之變中同樣殉國的人,又讓群臣起身,向他們道:
“卿等的心意朕是明白的。”
“英烈廟的建造,也接受士民捐款。”
“李卿就費心些,負責籌備英烈廟。”
“將來要讓天下人,都看到先烈們的事蹟。”
李邦華激動領命,接受了這個任務。決定一定要辦好這件事,祭奠文天祥等英烈。
文天祥的名字是如此好用,以至於朱由檢把祭祀日期,放在了他殉國的那一天:
“文忠烈公臘月九日就義,恰在臘月初八後一日。”
“以後臘日的**十日假期不僅要獵取獵物祭祀祖先,還要祭祀英烈。”
“西長安街向西的山中有古墓,可以說是一塊吉地。朕決定把那一帶劃爲烈士陵園,安葬為國犧牲的烈士,設立文忠烈公等人的衣冠塚,以供士民祭祀。”
“按照皇陵規格安排一個衛做陵衛,還有專門的陵戶,負責烈士陵園的維護,作為英烈廟的守衛。”
這樣一個規格,和以太廟規格建造英烈廟相同。群臣紛紛認識到,皇帝是把英烈,簡直當成祖宗對待。
雖然一些人心中腹誹,卻冇冇有人敢在這時,提出什麼異議來。
李邦華還積極獻策道:
“為國犧牲的烈士,可謂忠義之至也。”
“臣以為可用後軍都督府的忠義前衛,作為烈士陵園陵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