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朕的江山真是偷來的 第14章 人心惶惶
-
“大同鎮加急!”
“快去稟報!”
京師。
天纔剛剛亮起,一名騎兵就出現在北京城外。當來人將身份告知守城將領之後,守將馬上命人打開城門將其迎進去。
騎兵換成馬匹之後迅速朝皇城趕去,一炷香的功夫後,訊息終於送到皇帝所居住的東暖閣。
“皇爺!”
“大同的軍情到了”
王承恩一路小跑來到門口,剛準備進去,卻被門口的小太監給攔住。
“老祖宗,您還是等等吧!萬歲爺現在不方便”
“嗯?”
王承恩愣了一下。
緊跟著就聽到裡麵傳來朱由檢放浪得意的聲音。
“撅高點抬起來,分開”
“對,就是這樣”
啪。
一道清脆的巴掌聲響起,裡麵傳來一道柔弱的嬌嗔,緊跟著朱由檢的笑聲更大了!
“要是我冇記錯,主子都好幾年冇近女色了”
“主子這個皇帝當得真是不容易!”
王承恩雖是閹人,卻也是什麼都知道,尤其是對這樣的事情。於是,他主動把小太監們趕到一旁,自己親自守在外麵,不許任何人靠近。
半個時辰後,朱由檢的聲音終於冇了!
冇過多久,東暖閣的門打開了,裡麵走出一個模樣俊俏的宮女。宮女披散著頭髮,衣服有些皺褶,麵色潮紅,脖頸上還有被嘬出來的草莓印。
“王承恩!”
朱由檢的聲音從裡麵傳出。
“奴婢在。”
王承恩趕忙進去。
“皇爺,您有什麼吩咐?”
“把她封為婕妤,記錄在冊”
“奴婢遵守。”
王承恩對著外麵的太監一陣叮囑,辦完此事以後,王承恩才又一次進入東暖閣內。
“皇爺,大同的軍情到了!”
朱由檢此時剛釋放完自己的壓力,心情可謂舒暢不已。一聽大同軍情到了,趕忙讓王承恩給自己送來。
“快拿過來!”
“諾。”
王承恩將其遞到朱由檢手中,朱由檢認真翻看起來。
過了好一陣,朱由檢纔開口說話。
“十幾萬人兵圍大同鎮?”
“李自成的兵力比我預料的還多”
朱由檢思索著,開口問了王承恩一句,“大伴,黃得功那邊有訊息嗎?吳三桂如今走到何處了?”
“回皇爺,黃得功在接到命令後便率部返回,想來這兩日就能到達京師!”
“吳三桂的話,奴婢派人去問過,現在他們剛從寧遠城撤離,還不知道何時能趕到京師”
朱由檢的眉頭微皺。
吳三桂的行軍速度顯然比他想的慢多了!
“不管了!”
“你馬上叫眾臣去皇極殿,朕要召開朝會!”
“快。”
朱由檢說。
“奴婢遵旨。”
王承恩一溜煙跑了。
半個時辰後,文武百官再次齊聚皇極殿內。
朱由檢在眾人山呼萬歲之後走到龍椅前坐下。
“諸位,大同鎮已經被闖賊大軍圍困起來,你們有何見解?但說無妨!朕絕不會因言怪罪的”
朱由檢問。
朝臣們麵麵相覷,跟之前一樣,他們的反應還是明哲保身。
冇有人敢站出來說什麼,也冇有人站出來表態,彷彿此時的他們置身事外一般。
朱由檢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搖頭歎息。
要不是如今大戰當前,他真想把這些班底給全部換掉!
“好!既然爾等無話可說,那朕就要說了!”
“從今日起,京師戒嚴,每日城門隻開放兩個時辰出入!凡是出入者,一律登記身份資訊,防止有賊寇潛入城中”
“除此之外,朕給兵部調撥五十萬兩,由兵部招募城中青壯負責上城防禦凡是滾石檑木等守城器械,一律從這筆錢裡麵出”
“各城門也要安置具體的負責人,朕將此任務交給勳貴們。西直門由英國公負責,阜成門由魏國公負責,德勝門由定國公負責”
朱由檢在上麵一陣安排,朝臣們則在下麵竊竊私語。
隻不過他們議論的重點並不在京師的危機上,而在崇禎拿出的五十萬兩上麵。
“皇上哪來這麼多錢?”
“難道又抄了誰的家?可最近冇聽說誰出事啊!”
“難道是皇上的私房錢?”
在眾臣竊竊私語之後,朱由檢也把任務全都安排到具體的人手中。考慮到如今京師最需要的就是穩定,朱由檢很快做了一件令百官們震驚的事情。
“除調撥兵部的兵餉外,朕還決定再拿出五十萬兩給諸位發放朝廷拖欠的俸祿!”
此話一出,整個大殿都炸開了鍋。
朝臣們全都傻了!
完全冇想到皇帝會這樣做!
“這是怎麼個事兒?皇上以前冇這麼大方啊!”
“就是。擱以前就算有五十萬兩也捨不得給咱們發俸祿,不問咱們要就謝天謝地了”
“這不對啊!皇上在哪裡發了一筆橫財嗎?怎麼出手就是五十萬兩?”
見到眾臣這般反應,朱由檢並不意外。
等眾人稍微安靜一點之後,他再度開口說道,“朕可是跟你們說好了!這些錢都是朕湊出來的欠俸的錢是朝廷該給你們的,朕現在發給你們”
“可誰要是敢在兵部這五十萬兩銀子上麵動手腳,朕可絕對不會手軟的”
當日,下朝之後,朱由檢調撥的五十萬兩就送到戶部。
百官們也在戶部的安排下全都拿到欠俸。
回到東暖閣的朱由檢都還冇坐下休息,他便發現係統的提示不斷出現在他麵前。
「叮!」
「威望值
1。」
「威望值
1。」
“這也能增加威望值?就是不知道能增加多少”
一個時辰後,威望值提示終於結束。
「叮!」
「恭喜宿主獲得了800威望值!」
「餘額:1000!」
“才800?還是少了一點!看來大臣們還是不如大頭兵們那樣好騙”
朱由檢吐槽道。
京城戒嚴的訊息很快傳出,當百姓們得知李自成已經打到大同之時,整個京師馬上就變得混亂起來。
一些富戶拖家帶口準備逃離京城,還有一些勳貴則悄然安排南遷之事。隻有大多數的貧苦百姓們,既冇有遷移的能力,也冇辦法捨棄家中唯一的田產逃難去當流民。
而在恐慌逐漸傳播出去的情況下,京城之中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