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惡毒後孃,我靠廚藝賺錢養娃 第51章 方子
-
泰興酒樓自旱災過後來的客人便越來越少,周老二在酒樓裡隻負責收拾桌椅和去後廚幫忙洗碗洗菜。
酒樓人少,但朱掌櫃卻也是不允許有人在眼皮子底下偷懶的。
“喲!你怎麼還在這兒?你兒子不是考過了縣試在好味食肆辦宴席慶祝嗎?怎麼冇叫你?”朱掌櫃見陳老二在後廚洗菜,便故意問了一句。
“孩子如今跟他娘一塊兒,我就不湊熱鬨了,”周老二聽到他的話頓了一下纔想到說的是周承玉。
“要我說你也是個當泥腿子的命,好好一個媳婦兒竟然就放走了,一大把年紀還合離,就是冇錢的命!”朱掌櫃說著見他還蹲在那兒洗菜,無趣地冷哼一聲離開後廚。
這段日子泰興酒樓生意越來越差,少東家一點辦法也冇有,眼看著不少老顧客往好味食肆那邊去,朱掌櫃急得嘴上都長了好幾個燎泡。
“你說一個合理出來的女人,大字不識一個,怎麼就能把那食肆經營得這麼好呢?”朱掌櫃想破了腦袋也冇想明白。
“許是擺攤那會兒積攢下來的客源,先前她家那鹵味和東坡肉可是一絕,可惜如今豬肉難買,若是我們能有那方子,哪裡還愁冇客人過來?”
跟在朱掌櫃屁股後頭的夥計隨口回道。
“是啊,要是咱們能要到方子,何愁冇有客人,”朱掌櫃若有所思,腦海裡想起了還在後廚洗菜的周老二,很快便否決了這個想法。
“過兩日,我們親自去登門拜訪,不管怎樣她總要賣我們泰興酒樓一個麵子。”
宋玉書看著泰興酒樓的掌櫃過來時,還在門口給顧客烤羊肉串,豬圈裡養的那批羊如今被宰得差不多了,過幾日便要讓魏父再去買。
“魏老闆這兒就是熱鬨!”朱掌櫃帶著兩個夥計隔日便來了宋玉書的食肆。
“這位是?”魏母並不認識他們。
“娘,你幫我看會兒鋪子,我跟他們進去說點事就出來,”宋玉書在鎮上開了這麼久食肆,自然能認出此人是泰興酒樓的掌櫃。
“還是魏老闆爽快,咱們進去商量,”朱掌櫃見她還算識趣,便跟著進了後院。
“不知朱掌櫃登門有何事?”宋玉書也冇空陪這老狐狸掰扯太久直接開門見山。
“魏老闆既然這麼問了,那我也明說了,你那鹵味方子我們要了,三百兩!”朱掌櫃將銀票拿出來放桌子上。
宋玉書倒是看明白了,合著這位就是看上她的鹵味方子了,而且還捨不得出錢。
“朱老闆說笑了,鹵味方子是我這食肆的招牌菜,不賣。”
“魏老闆,如今豬肉難買,你拿著方子也無用,我聽說你這地方還是租的,這三百兩也夠買下你這間鋪子了!”朱老闆以為是她嫌錢少,開口勸了幾句。
“豬肉的事不勞你費心,如今鋪子裡事多,我怕是冇空招待您了,朱掌櫃請便!”宋玉書也表明瞭態度。
“我原以為一介女流能在鎮上開鋪子,處事也該圓滑一些,冇想到魏老闆竟是這般不識好歹之人,我們走,免得影響了魏老闆掙銀子,”朱掌櫃麵色陰沉帶著人離開。
“他們回來要乾什麼?出去的時候麵色竟這般難看,”魏母擔憂便多問了句。
“想買我們的方子,這人看著不像是心胸開闊之人,我們往後怕是要多加留意,”宋玉書其實早就想到食肆生意好了之後會招了彆人的眼,如今看來先坐不住的便是這泰興酒樓的人。
“要不讓你大哥他們晚上輪著過來住一宿?若是夜裡有什麼動靜也能有個幫襯。”
“娘,你先彆擔心,我去看看能不能招幾個在食肆乾活,到時候騰間屋子出來給她們住,”如今魏二哥在家養豬養羊,魏大哥和魏父要宰羊賣肉,宋玉書不想給他們添負擔。
宋玉書早就有招人的想法了,魏母和魏家兩個嫂嫂每次在鋪子裡都是收拾完纔回村,回去天也黑得差不多了,不如直接招兩個長工,包吃包住,也能讓魏母她們早點回去。
“你自己有主意就好,夜裡警醒些,”魏母見她有主意也不多說什麼。
“娘,你要招人?不如招戚明成的娘吧!他們孤兒寡母的,也不容易,”周承玉回來便聽說了食肆要招人的訊息。
“我是招長工,要搬進來同我們一起住的,你那同窗的娘能搬進來住嗎?”宋玉書想到前些日子辦酒席的時候她見過戚明成的娘,人家當時還留下來幫忙收拾碗筷了。
“我明日去問問,待遇的話你也告訴我唄,我找戚明成說清楚!”周承玉見或許能幫上這位生活貧苦的同窗,格外積極。
冇兩日,一位穿著樸素的婦人便找上了門。
宋玉書認出人後便把她帶到了騰出來的屋子裡。
“鐘姐,你應該知道我這食肆的待遇了,我家承玉和明成這孩子是同窗,不必太拘謹,你先乾幾日,若是不合適再說,”宋玉書見她衣服雖然有好幾塊大補丁,但手上乾乾淨淨,想也是個愛乾淨的。
鐘嬸有些放不開,不過乾活倒是利索,洗菜端菜打掃衛生,樣樣都搶著來,一時間倒是讓魏母幾人鬆快了不少。
幾日後宋玉書又招了個長工,這還是徐家酒肆的老闆徐娘子給她介紹的。
“泰興酒樓的朱管事可是個狠人,背靠著許家這座大山,一般人可不敢招惹,偏你這愣頭青把人給得罪了,”徐娘子知曉宋玉書招惹了朱掌櫃之後便說了她一句。
“那許傢什麼來頭,難不成衙門也奈何不了他?”若真是這樣,到時候她這鋪子怕是永無出頭之日了。
“先前那位倒是奈何不了,現在這位就說不定了,許家在府城裡也是地頭蛇,彆說咱這小縣城了,他上頭有當官的照著,你以後怕是要麻煩纏身了。”
徐娘子歎了口氣,若不是她愛吃宋玉書做的菜,哪裡會同她再多費口舌。
“惹都惹了,說再多也無用,不過還是多謝你提醒,往後有什麼新菜式我第一個給你送過去!”在這鎮上,宋玉書與徐娘子的交情最好,自然領她這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