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廢後?醫妃她拽開了 第134章 凱旋盛譽歸,暗處窺伺眼
曆時數月,跋涉千裡,蕭執與蘇晚的隊伍,終於穿越了最後的關隘,踏入了京畿之地,那巍峨的京城輪廓在天際線下漸漸清晰。
與當初離京時背負的沉重壓力與朝堂之上隱晦的非議截然不同,此番凱旋,迎接他們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萬民空巷,是震耳欲聾的歡呼,是潑天而來的盛大榮光!
攝政王蕭執,以萬金之軀親臨北疆,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不僅一舉擊潰凶悍的北戎主力,更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與草原各部締結了旨在永世友好的嶄新盟約,消弭了持續百年的邊患。
此等不世之功,開疆拓土,安定社稷,足以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王妃蘇晚,其身世之謎大白於天下,竟是草原聖山流落的血脈,更在聖山存亡之際,覺醒神力,引導聖物,平息天地災劫,最終促成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她的功績、她的傳奇,在民間口耳相傳中,已帶上了神話色彩,其聲望之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隱隱超越了蕭執!
“王爺千歲!王妃千歲千千歲!”
“王妃娘娘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保佑我們邊關再也不打仗了!”
百姓們發自肺腑的歡呼聲,如同山呼海嘯,幾乎要將城門樓的瓦礫震落。而那些曾經在朝堂上對蘇晚身份頗有微詞、甚至暗中阻撓的官員,此刻早已噤若寒蟬,轉而紛紛上表,極儘溢美之詞,稱頌王妃乃是“天佑大周之祥瑞”,是“帶來和平的天女下凡”。
皇宮之內,年幼的皇帝(由蕭執攝政)在太和殿頒布聖旨,舉行規模空前的盛大國宴,為攝政王與王妃接風洗塵。
聖旨之中,正式為蘇晚正名,以極其隆重的規格,冊封其為“護國聖平王妃”,儀同副後,享半副鑾駕!其子蕭念安,亦正式受冊,封為睿親王世子,明確了其尊貴無比的地位。
榮譽、權力、聲望……在這一刻,如同百川歸海,彙聚於睿親王府,達到了令人眩目的頂峰。
一連數日,王府門前車水馬龍,前來道賀、攀附的文武百官、勳貴權貴絡繹不絕,門檻幾乎被踏破。
蘇晚身著華美的王妃禮服,接受著眾人的朝拜與讚美,臉上帶著得體而雍容的微笑,然而心中卻並無多少真正的欣喜。
眼前這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反而讓她更加懷念在棲霞鎮時,那一方小小醫館的寧靜,那為人診脈開方、救死扶傷的純粹,更渴望能與蕭執、念安像尋常百姓家一般,過著簡單而溫馨的生活。
但她心中亦如明鏡般清楚,既然身處這權力的巔峰,享受著這無上的尊榮,便必然要承擔起與之相應的、沉甸甸的家國責任,以及那無處不在、如影隨形的潛在風險。
夜深人靜,喧囂散儘,偌大的睿親王府終於恢複了它應有的寧靜。
寢殿之內,燭火搖曳,蘇晚卸去繁複的釵環,隻著一身素雅的寢衣,輕輕靠在蕭執堅實溫暖的懷裡。
她望著窗外那輪皎潔依舊的明月,黛眉微蹙,輕聲低語,帶著一絲難以驅散的隱憂:
“王爺,不知為何,我總覺得……這一切似乎太過順利,太過圓滿了。那拓跋弘……他到底藏在哪個陰暗的角落?就像一塊哽在喉間的骨頭,讓人無法真正安心。”
蕭執收攏手臂,將她摟得更緊了些,下頜輕輕抵著她的發頂,深邃的眼眸在燭光映照下閃爍著冷靜而銳利的光芒:
“莫要過多憂心。我已傳令下去,加派了數倍的精乾人手,不僅在邊境線嚴加巡查,更在國內各處要害暗布眼線,嚴密搜查。京城內外,更是如同鐵桶一般。他若敢輕舉妄動,露出絲毫馬腳,我定叫他有來無回,徹底絕了這禍患。”
他的話語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然而,無論是他還是懷中的蘇晚,都未曾察覺到,就在這繁華帝都、天子腳下,某個最為陰暗潮濕、最不起眼的破敗陋巷深處,一雙如同潛伏在沼澤最深處的毒蛇般陰冷、殘忍的眼睛,正透過層層疊疊的屋脊縫隙,遠遠地、死死地窺視著那座即便在深夜也依舊有侍衛巡邏、燈火通明的睿親王府。
那眼神之中,翻滾著刻骨的仇恨、滔天的不甘,以及一種近乎癲狂的、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其徹底毀滅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