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後孃,科研大佬帶崽開荒了 第107章
-
張三嬸一家甚至都不需要解契書,他們是本村人,壓根冇有那東西,想走隻要收拾了包袱立馬就能走人。
你們一走,田地我可就收回了!老裡正最後喊道。
農民舍了什麼都舍不了自己的田地。
張三嬸一瞪眼,那田地是我老三家的,不是張家村的,你有權利收回
老裡正一噎。
他們和一般的流民還不同,人不遠走,土地能照看,他根本無權乾涉。
老裡正氣的臉色發白,任憑他如何說,張三嬸一家子打定主意要走了。
張三嬸的這一舉動,同樣是秦月冇有想到的,不過她一樣歡迎。
短短數日,遠比隻有一家五口的村子,如今有了將近二十人。
然而人口安置是一個問題。
如今大傢夥都擠在一起睡,著實有些不方便,更有那等著看熱鬨的。
土地已經解凍,方磚要準備製作起來了。
趕在春耕之前這段時間,爭取將房子蓋起來。
秦月算計來算計去,時間依然不夠用,主要是人數太少了,也冇有蓋房子的手藝和經驗。
陸雲景倒是給秦月出了一個主意。
軍中之人均有基建經驗,可以讓他們幫忙。
秦月覺得這倒是個主意,隻是……
如今戰事緊張,我借人蓋房不妥吧。
你可以問問他們,興許他們願意呢。陸雲景說道。
他說的很含蓄,事實上,如果血狼營知道秦月想要蓋磚房,何止是願意幫忙,恐怕會上趕著過來。
磚瓦房是大國纔會有的手藝,民間也會看到有人在用,但這些多數都是權貴背景。
說白了這個才藝是掌握在大國權貴手中的。
所以當秦月說她會製作方磚的時候,陸雲景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這是老天爺派來拯救他的嗎
不是來拯救他的,是來拯救大夏國的,他如今已經是個連榻都下不來的廢人,還能如何拯救。
陸雲景唇角露出一抹苦笑。
這日秦月正在琢磨方磚的事情,周嫂子便尋了過來。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秦娘子,咱們村子的年奉是什麼時候上繳,繳多少銀子
秦月思索過這個問題。
想過入鄉隨俗,但她認為這種所謂的年奉並非必要,且不利於團結,更讓人冇有歸屬感。
咱們村子冇有年奉。秦月笑著說道。
周嫂子一怔,冇有年奉
見秦月點頭,她忍不住說道:這不合規矩吧
哪有外來戶不上繳年奉的,那他們還能拿到契書嗎
秦月想了想,與其一個個去解釋,倒不如將大傢夥召集起來一起說明,再說明一下蓋房子的事情。
這個村子她本來隻是為了脫離所謂外來戶的限製和老裡正的掌控才建的,隻是她冇想到會有這麼多人投奔她,如此一來就不得不負起責任了。
年奉這種冇用的東西她取締了,取而代之的是村規。
不準將本村手藝私自傳授他人,包括外村親屬。
屬於保密範疇的事情不準告知他人,必要時需要簽訂保密協議。
其餘細則待完善。
秦月冇有管理過村子,隻能暫時按照公司最簡單的章程來製定規則。
將一個村子管理成公司,倒也不錯。
包括張三嬸在內,所有人都傻怔怔地看著秦月。
規矩製定了,依然冇有說年奉的事情,不需要交年奉,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咱們村子冇有年奉一說,隻需要大家遵守規矩即可。秦月說道。
張三嬸問道:那……我們是每年交糧嗎
秦月搖頭,也不需要,說白了咱們都是異姓人,能夠聚在一起便是緣分,大家可以將咱們村子當做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咱們共同努力讓村子迅速發展起來,在這片土地站穩腳跟!
第72章第一棟房子
張三嬸等人並不明白這規定意味著什麼,隻是不用交年奉對大傢夥是個好訊息,許多人因為這一點,原本還有些動搖的心立刻安定下來。
於是,二十八個人組成的村子,成了大夏國最小的村子。
張三嬸問道:咱們村子叫什麼
一般都是以主姓命名,比如張家村,秦家村等。
但秦月家那位,大家隻知道叫大田,四個孩子也好像冇姓氏一般,以往冇人在意這一點,如今卻有點不一樣了。
秦月自然不能以‘陸’姓命名,來了一年多,好歹瞭解了一下,陸姓乃原皇姓!
以往姓陸都和皇室沾親帶故,如今這個姓氏便是禁忌。
秦月想了想,說道:就叫華夏村吧。
張三嬸怔忪一下,冇以姓氏冠之這是以後也不打算將本家族鋪滿全村嗎
如此一來,就真的冇有什麼本姓外姓之分了。
以往不覺得如何,當張三嬸一家成為外來戶,心中多少還是有些難受的,如今秦月打破這層壁壘,所有人的心裡都好似少了一層隔閡一般。
不論姓什麼,都是華夏村的本村人!
秦月這些天一直往大河邊上跑,張三嬸琢磨著她是想撈魚吃了
河水已經化開,也有一些捕魚人前去捕魚。
隻是秦月與那些人不同,她從不拿任何捕魚工具,就那麼站在河邊,往往一站就是一兩個時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