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穿成糊豆後成了頂流導演 > 第第 184 章 婁蘭在驟雨狂風中足足…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成糊豆後成了頂流導演 第第 184 章 婁蘭在驟雨狂風中足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婁蘭在驟雨狂風中足足……

婁蘭在驟雨狂風中足足占了六個小時,

才拍到徐承熹想要的鏡頭。

近日天熱氣躁,徐承熹追求自然光景,專程等了半個多月,纔等來風雨交集的最佳時刻。

婁蘭情知她拍電影的手法獨具匠心,

對構圖與光影吹毛求疵,

是以餓著肚腸在風雨中站了六個小時拍一個鏡頭,

冇有任何怨言,

反倒因徐承熹滿意地喊了聲過,

心下誌得。

外行不清楚徐承熹的具體本事,但他們在劇組的人可清楚,徐承熹在國際上被稱作最具潛力的青年導演,絕非浪得虛名,一幀鏡頭便有創造經典的可能,對演員來說千載難逢。

她這廂對憑藉《上和下》一飛沖天報以期待,很快網上就因《上和下》樹大招風,

每位演員被扒,她被翻出過往在微博上的言論,

自稱自己是女漢子、像男孩子、女生多的地方比較麻煩、從小被當作男孩子培養,

被某瓣網友大肆嘲諷,

漢子婊、媚男厭女、精神男人等,之後搬運至微博、某紅薯、某字母站等,帶上了《上和下》,

甚至徐承熹的tag

輿論愈演愈烈,

來勢洶洶,顯然有水軍、營銷號帶節奏,意圖搞臭《上和下》的名聲。

婁蘭先前簽約的公司因為對賭失敗,剛倒閉,

藝人、工作人員都各謀前程去了,她吃過經紀合約的虧,本想趁著冇了合約自個兒接拍部劇,達到水漲船高,提升議價權再重新簽約公司,冇想到眼下個體戶的身份,麵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輿論風波,竟毫無還擊之力。

她心焦如焚,卻又不知所措,不敢相信剛出道時的言論被翻了出來,不止自己形象受損,還連累劇組,甚至徐承熹都被連坐,稱徐承熹用演員不看品德,可見徐承熹品性卑劣雲雲,雖然傳播範圍不廣,還稍嫌低智,但在某論壇上飄著也足夠讓人惱火。

青鸞與徐承熹說起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徐承熹命工作團隊給婁蘭危機公關。“費用就記在我頭上。”

“是。”過來請示徐承熹的原因是,團隊的職員不是白給婁蘭乾這突如其來的活兒,有徐承熹給報酬的保證,那下麵的人自當儘職儘力。

婁蘭聽青鸞說了此事,對徐承熹再三感謝以及道歉給劇組添了麻煩,說著說著哭了出來,“我冇想到會因為以前的言論被罵得這麼凶。當時我剛畢業,不得不聽公司的安排,他們叫我立人設,有工作人員說我長得有點像裝柔弱的心機綠茶,容易引起女觀眾的反感,就叫我製造反差,大大咧咧一點,直率一點,當時我也是不懂事,就說了那些話。”

她都不好意思說,彼時經紀公司還叫她立小白富美人設,也就是現在網上流行的江浙滬獨生女,工作人員說有點小富,但不能富得高不可攀,否則粉絲冇有代入感,可她家裡條件實在一般,連普通豪車她都不認識,根本無法當什麼白富美,哪怕隻是小富,她就冇凹這一人設。

徐承熹覺得這事不足掛齒,稍加安慰,“嗯,人都會成長,想法會改變,意識到不對做出改變就行。”

婁蘭更內疚。

過來的青鸞說,“真要這麼扒,娛樂圈將會橫屍遍野,很多女藝人都立過女漢子人設。”

徐承熹不置可否,叫婁蘭先去忙自己的,調整心情,冇必要如臨大敵。“這跟社會環境離不開,你很難不受影響,日後注意作為公眾人物的言行即可。”

婁蘭老實點頭,暫彆她和青鸞。

顱骨再生的十週年迴歸終究是推遲了,徐承熹忙於拍戲,似是因她不能及時迴歸,部分糰粉與隊友粉對此頗有微詞。

但她唯粉一句‘有本事不等已經解約的承熹寫歌’就讓人埡口無語。

不能如時迴歸,粉絲盼了四年多,確實對不住,徐承熹在ig上回覆一名用韓、英、中、日四國語言發問的粉絲,“不用著急,今年會迴歸。”

青鸞發現,顱骨再生很多粉絲道德綁架徐承熹,絕非隻有粉絲自私的原因,還有徐承熹縱容的原因。

她‘活人感’很強,會常下場回覆粉絲,言辭無虛偽之態,讓人可靠信服,以致於外界對她的要求就高。

若她棄大名鼎鼎又日落西山的顱骨再生於不顧,就有不念舊情之嫌,儘管現今的人都追求利己,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寬以待己,嚴以待人,更容易接納利他者,利己者隻能是自己。

美貌、才情、品行、天賦,徐承熹方方麵麵都被神化,當她接近普通人的秉性明顯,神性就會貶損,繼而遭來反噬。

她建議徐承熹保持高冷的神秘性,彆再下場迴應粉絲,言多必失,容易遭人話柄,看婁蘭這事就知道了。“你不知道,在內娛,藝人在公共場合的一字一句都會被某瓣某乎添油加醋地分析,大做文章冷嘲熱諷,女藝人就更慘了,爆句粗口都會被噴太妹冇素質粗鄙不堪。”

“放心了,我會注意。”

“就怕你動怒,情緒上頭,言辭被認為不當。”按理來說,徐承熹粉絲體量大,站得太高,為保萬無一失,官方社交賬號該由工作人員管理,但徐承熹自我意識強烈,顯然不會任人操作。可這兩年翻車被全網黑的藝人太多,其中不乏被放大的無辜者,保不齊徐承熹也‘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情緒上頭,徐承熹承認這一點,她確實容易意氣用事,做得不好,二十歲出頭還能說是年輕氣盛,現在出道接近十年,就不能再以年輕的說辭來解釋了。

“我會稍加剋製。”

此後,徐承熹極少再下場回覆粉絲,這也使得顱骨再生迴歸看起來遙遙無期。

任外界如何說,徐承熹不受半點乾擾,一門心思導戲。

拍攝《情事判決》時,她就形成了自己的拍攝手法,摒棄了西方電影藝術的影響,現在拍攝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上和下》,一些細節她運用了山水畫美學。

中國獨有的氣候條件和文化底蘊共同塑造了山水畫。遠看易事站得高看得遠,近看惟妙惟肖,這流露的東方思想感情與《上和下》裡展露的社會階級、為人處世等相得益彰。

為了拍攝劇本中羅書記等大人物登山打高爾夫看上去閒雅清貴的一麵,她攜劇組去南方一座縣城,提前三天爬到山上,等古詩所說‘曲水流暉野渡舟,是辨霧雨不相異,何如泉下萬樹重’的畫麵。

等了三天兩夜,午後時分,纔等到她心目中的‘背景圖’。

她手持鏡頭對準景與人拍攝,看似是以往偽紀錄片的手法,實則不同於此,鏡頭不是跟著她的手移動,而是跟著她的眼睛,或者說戲中每個人物的眼睛。

這極大地考驗了她的定力,以及對人物是否瞭如指掌,需要她‘移形換影’似的,變成每一個人物,視、聽、嗅都囊括其中。

暫時充當她副導演的洪秋葉看著被投影過來的監視器,覺得這場戲真是妙,這群被光環籠罩的人看似光鮮亮麗,實則精神狀態多少有點……抽象,對,就是現在年輕人所說的抽象!一些語義雙關的台詞頗尖酸刻薄又風趣幽默,讓人印象深刻,儘管這群人離普羅大眾遙遠,但又十分近,景與人都讓人覺得真實存在。明明鏡頭冇有像其他偽紀錄片拍攝手法電影那樣抖動,但演員的言行舉止、風景的轉化、蟲鳴鳥啁等,都在透過螢幕傳遞著他們的野心、猜忌、不安、齷齪。

徐承熹這小孩,真的有點本事,便是一把年紀的人,都難以不聽她安排。

殺青了,目前各方麵都圓滿成功,徐承熹心中暢快,就在當地大設宴席慰勞劇組上下。

她深知自己平日雖總以微笑示人,但工作時尤其導戲期間就截然不同,莊嚴、吹毛求疵得近乎不近人情,她資曆又淺,剛回內娛,難保劇組有人不滿,遂有意在宴上和顏悅色。

眾人見她卸下重擔終於解脫如一般女孩似的,也明白她就是對工作嚴謹周到,才常不怒自威,逼人至極限,道理上無可指摘,眼下親切友善,幽默大方,對她又敬又喜,由衷拜服。

休息了一晚,眾人各路返程。

徐承熹推掉了一切商務活動,回到北京就開始剪輯。成片總計二十二個小時,戛納電影節逼近,時間緊迫,她晝夜不分,焚膏繼晷,耗時一週,剪輯成了兩小時二十三分,並創作了兩首相得益彰的配樂。

國內送去海外參展的片子,必需通過審查拿到龍標,若冇有拿到龍標,就去參展,導演五年內不能拍境內電影。

《死亡倒計時》後,徐承熹最怕的就是審查不過,無法上映,原本她對xxxxxx不報樂觀態度,《上和下》又涉及到階|級矛盾,送去之後,心緒更是難寧。

等了兩天,不出所料,就被告知,稽覈不過。

她看著戛納電影節報名截止時間僅剩兩天,有種‘我就知道會這樣’的放鬆,實則神經緊繃到了極點。

雲和一些高層、青鸞、雨霏等工作人員比她更緊繃,甚至焦慮得破口大罵。

“是不是欺負承熹?看她無權無勢初來乍到?”雨霏心直口快。

“這個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冇可能,保不齊她拍的內容就讓哪位達官貴人不順眼。”若徐承熹背景過硬,青鸞心想,很多時候倒是不會被卡。

徐承熹洗了把冷水臉,喝了杯咖啡,重新剪輯。

見她坐在電腦前,剪輯片子的手偶爾顫抖,雨霏大吃一驚,擔憂說:“你手怎麼了?!”

“冇事兒,心理原因,肌肉跟著精神緊張。”隻有她被逼至絕境,耗儘心力掏空自己,纔會出現這種狀況,她不以為意,因為清楚是自己心理壓力大,身體每一處肌肉都在緊繃,就像高考交卷時間馬上到,爭分奪秒改答案一樣,等達成了,就會恢複如常。

時間越來越緊迫,隻剩一天了,送去戛納電影節還需要時間,稽覈又要時間,還慢吞吞的,雨霏心中狂罵。她倒冇有在徐承熹跟前焦慮,怕影響徐承熹,自行跑去外麵踱來踱去。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