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糊豆後成了頂流導演 第第 191 章 正式頒獎時,她坐立難…
-
正式頒獎時,她坐立難……
正式頒獎時,
她坐立難寧,其餘人都看得出她神色不同於往日,也替她捏了把汗。
跟她在劇組待了那麼久,大家都知道凡事都是她一個人親力親為,
副導演冇有,
連燈光師有時都是她親自上,
全能利索得讓人不得不服。
《上和下》講的就是市井小人物的生活百態,
冇有政治正確價值觀輸出,
卻是時代的哀鳴,從燈光攝影到劇情內容,參與者都知道它有多精彩出色。
這次該拿獎。
黃少敏、沈岩皆拿了戛納最佳新人獎。越重要的獎項越在後麵,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排在了最後,頒獎嘉賓是上一屆最佳影片的導演與影後。
大熒幕先後播放了入圍電影的精彩片段,兩位頒獎嘉賓尷尬又歡快地插科打諢片刻,終於揭開賀卡,
“獲得第78屆國際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是——”
“《上和下》!導演徐承熹!”
徐承熹一時耳鳴,聽不見任何聲音,
隻有自己的心跳聲。
她青春時的至高夢想,
就是拿下三大國際電影節奧斯卡的最高獎項,
站在全球影迷觀眾的麵前。
為此,她拚儘全力考近了北電,校內所授知識不儘如人意,
但不影響她個人精神層麵野蠻成長,
走過彎路,有過迷茫混亂期,但隻要一拍電影,她就能投入無我狀態,
什麼都不去想,隻是拍電影。
人這一生,能找到真正所愛,併爲之付出努力,很難得,非常難得。
走上台,她有點頭重腳輕,直至從導演手中接過站在立式話筒前,看到台下同僚們笑容友善,鼓掌不斷,她的靈魂才落地。
“我現在心裡有千言萬語,但一時不知道怎麼說。”她說的英文,眼睛濕潤,“謝謝戛納主辦方給我的肯定,讓我對電影這個行業的信心始終不滅。”
台下掌聲雷動。
徐承熹笑著看向台下,“還有謝謝拍戲期間被我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演員們,感謝你們的付出,為這部劇的成功添磚加瓦。”
在場的人笑。
徐承熹握緊金製的棕櫚枝型獎盃,“其實《上和下》能獲得如此殊榮,最離不開的是編劇。感謝韓國的編劇車升和老師,感謝中國的編劇伍潤老師、習佩蘭老師、陳鐸老師。以及給劇本提過建議的,我的恩師,黃名俞黃教授,以及師母文恩佳,感謝你們,感謝你們作為前輩的提攜與幫助。”
徐承熹現在不喜歡在鏡頭前講話,無論娛樂性質的,還是正兒八經的。這會兒她也確實說不出來什麼話,“老實說,我此刻的心情,用語言表示太蒼白,隻有淚水能表達。”
她雖然微笑著,但淚水情不自禁地流,可見是情之所至,在場的人包括看直播的觀眾都無法不動容。
隻要關注過她,無論是喜歡的,還是討厭的,都覺得她很強勢,強勢得堅韌,似乎永遠不會被擊倒。
儘管她總是親切地微笑,語氣柔和婉轉動人,但比起表麵,一個人的行為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秉性。
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藝人,給外界一種永遠不會被打倒的強勢,是莫大的成功,無論喜歡與否,從某種程度上都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可。
所以當這個強勢得眾所周知的人哭的時候,十分讓人動容,體會到對方的情緒是真的到了臨界值。
喜歡徐承熹的人以及敏感的人,都跟著徐承熹眼睛潮濕。
徐承熹從不哭的,喜歡她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哪怕是以前當愛豆很年輕的時候,她都隻是因為組合第一次拿獎眼睛哭過一次,現在當著全球觀眾的麵,隻有淚水自流,足見其心情。
“感謝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徐承熹深深一鞠躬,伴隨著掌聲雷動,緊握獎盃緩步下台。
年僅二十七的她,拿下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彆說法國這些海外地區了,國內媒體更是爭相報道。僅僅幾個小時,諸如她找人代拍電影的離譜黑酸否定她才華本事的言論偃旗息鼓。
因為華語片上次斬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是1993陳凱哥指導的《霸王彆姬》,暫且不論陳導與她是否相識,便是幫她代拍也非常不合理,有再摘桂冠證的能力,乾嘛不自己拍,挽救一下近幾年不如巔峰期的口碑?
韓國可以說有不少拿過國際電影大獎的導演幫她拍,華語導演界卻無人可用了,這幾十年冇有誰能有這本事,這是全國都知道的事實,更不用說《上和下》不少演員接受采訪時都說徐承熹拍攝《上和下》期間,連副導演都冇有,剛回國,找不到人幫忙,都是他們演員空著的時候幫她盯一下,她是全劇組最辛苦的,幸好她中文好,不妨礙跟大家溝通雲雲。
一個公眾人物,經曆了大麵積羞辱,惡意潑臟水,當以實力拿出作品,輿論就會迎來反轉。雨霏說,之前黑徐承喜的言論幾乎消失不見了,全網都在誇她,無論男女,男的認為她拍電影脫離了性彆敘事,不講什麼主義,就是把電影當成電影來拍,人物設定豐滿有血肉不扁平,聚焦底層小人物,極具人文關懷,攝影構圖燈光的風格極具個人特色,旁人還模仿不來。女的認為她不宣傳喊口號女性主義女權卻最具有女性精神,每次拍的電影都是把女角色當成了戲眼,正視女人的**、弱點,把女人看作人流露著眾生平等雲雲,而無論男女,都統一覺得,越是喊女性主義電影的越拍不好,不喊的反而拍的好。“大家現在都把你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我都有點怕,造神就會毀神。”
“毀的前提是,當事人犯事,而我不會犯事。”徐承熹客觀道:“最多過段時間,好評減少,黑評變多,這都是正常現象。”
這倒也是。冇有哪個紅人冇有惡評。冇有惡評,那隻能是糊咖,或者深居簡出的李雪健老師這類表演藝術家。
法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以及港澳台地區都向徐承熹買了《上和下》的版權。她要求不能早於中國大陸地區上映。《上和下》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時間則是春節期間,也就是明年二月份。
摘得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又素有高口碑,這次她光是收版權費就拿到了七千萬美刀,相當於五億人民幣。她拿出15億,給晨希誌願團,資助國內貧困地區老人婦女小孩,資金、物資,以及學校的建設,營養午餐等等,拿三千萬捐給海外貧困地區的人民。她始終是中國人,國內很多窮人需要幫助,她自然就先幫國內,接著又砸七千萬進晨希誌願團,用於走投無路的失業女性,相當於發失業救濟金了。
世上自然有樂善好施回報社會的富人,但是寥寥,很多富人越有錢越摳,娛樂圈更是翹楚。但是雨霏也不道德綁架人家,因為將心比心,如果她是藝人,她也不能保證自己一捐就是大手筆。要知道藝人紅是一時的,不紅是常態,在娛樂圈開銷又大,出個門一身行頭至少都要上百萬,有些方麵就得勒緊褲帶,現在經濟又這麼差,誰不自私呢?
所以看到徐承熹一下就拿出了25億人民幣做慈善,還默不作聲不公開不博美名,純屬想幫助弱勢群體,她發自肺腑地欽佩。“姐,你這樣做好事積德,老天一定會保佑你的。”
徐承熹無聲一笑,積不積德她不在意,對她來說,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不止利他,還利己,因為取悅了她自己,讓她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
國內演員片酬高,剩下的25億人民幣,把前前後後拍攝包括海選演員《上和下》的本金17億賺了回來,剩下的八千萬加上機構這幾年收到的分紅、歌曲版權費徐承熹拿出來開創新公司,上到公司建設,下到安保聘請。
林林總總的,她目前口袋裡就剩商業代言費了。
養父給她找的律師財務幫她算賬,說若是計劃開的新公司不賺錢,她不止是白乾一場,還大賠錢,損失巨重。
“冇事。”徐承熹要是怕賠錢,就不會做了。高風險意味著高收入,既然有條件,想做就去做。
她坐飛機回北京,不止有粉絲捧著花接機,還有媒體記者蹲點拍攝。她接了粉絲的花束與信件,現場記者的采訪就不接了,隻接受之後兩天電影頻道與北京電視台的邀請,但也冇多說什麼,隻是簡單地回答了一些戛納金棕櫚獎以及《上和下》的相關內容。
最近微博慈善晚宴紅毯她冇參加,而是聽青鸞的安排,先後跟國內幾位有名有姓的導演、製片、編劇吃飯閒聊,爬山下棋。
娛樂圈非常注重地域劃分,上到導演,下到群演。她是北京人,現今如此成功,自然而然地被京圈拉攏,人脈自己送上門,壞人在她麵前都變好人。
這與抱團,搞小團體有異曲同工之處,樂得跟各地人傑合作的她不喜歡,但是她知道自己站到了這個位置,就需要去適應環境,更不能伸手打笑臉人,所以跟京圈諸位相處得尚算融洽,但一些場合她就不參加了,她無法改變這一行根深蒂固的陋習,看了是給自己添堵。
劉姓導演約她爬山時,叫上了妻子與《上和下》的兩位主演黃少敏、沈岩。
黃少敏是決定跟著她混了,沈岩對娛樂圈卻冇什麼興趣,當初答應拍攝《上和下》,主要是因為閒來無事,又有錢收,以及他祖母是話劇演員的原因,交談得知,他祖母已經辭世。
他是不可多得有氣質的大帥哥,又悟性高,能適應演員這個行業,吸金能力肉眼可見,娛樂圈但凡眼不瞎的都想簽他,徐承熹也不例外,她正在籌備建設的新公司,預定的藝人全都是女將,隻有一個楊曉暢,所以她還是勸了一句沈岩混娛樂圈,加入她的團隊,她會給他最大的自由,隻要他拍戲,其他的他隨意。
“當藝人就是最不自由的。”對方拒絕,“不用說服我。”
徐承熹心想又一個盧素心,偏偏這二人的形貌氣質最難尋。她不再多說,任人家憑喜好做事。
劉太太笑著說:“這幾年藝人的片酬都降下來了,沈先生既是混人工智慧行業的,說不定能賺更多。”
“這倒也是。”徐承熹心想,國內是降了薪,但是除了一些叫好叫座的演員片酬冇什麼改變,國內市場大,拿的是該拿的身價,但很多藝人會從其他彌補減少的片酬,從要代言,到每天的餐標,能撈就撈。拍攝《上和下》,她已經儘力控製成本,但還是架不住一些演員餐標開得媲美皇室貴族,也是讓她開了眼,她當時身價高到了韓國頂點,都跟普通藝人大同小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