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苦情文女主[七零] 第107章 番外:在北京
番外:在北京
“林同學,請等一下!”
林青青停住腳步回頭,看到他們班班長抱著課本疾步走出來,到她麵前扶了扶眼睛,略有些侷促說道:“我要登記週末去爬山的人數,你去嗎?”
“周幾去?”林青青問道。
“週六去。”
林青青搖頭說:“週六我和家人要出去玩,可能沒有時間。”
“你家人來北京看你?”班長愣了愣,他看過林青青的資料,知道她是靳市考到北京來的。
“嗯,我丈夫來北京進修,婆婆把女兒也帶來了。”想起家人,林青青臉上露出微笑。
雖然林青青沒有隱瞞自己已經結婚的事,但她上學期一直住在學生宿舍,也很少提到家人,因此不乏有人猜測她和丈夫關係不好,或者已經離婚。
會這麼想是因為這種情況並不鮮見,知青下鄉後熬不住結婚的比比皆是,如今高考恢複,有人認命留在農村,但也有人不顧一切想要回城。就班長下鄉時所在的大隊,就有好幾對夫妻因此離婚。
但現在林青青提到丈夫時,神色溫柔,顯然事實並不像他們以為的一樣。班長垂眸,呐呐道:“既然這樣,我就不登記你的名字了。”
林青青點點頭,跟班長說祝他們週末玩得愉快,然後道彆下樓。下樓後她沒有回宿舍,而是往學校北門走去。
從四月份開始,林青青就在看房子,但因為她對房子要求比較高,要離學校近,又要地方大,鄰居住得雜也不行,所以看了好幾個月,直到七月份離校之際,她纔看中一套房子。
房子位於學校北邊居民區,是一棟三層小洋房,房主原本是北大教授,運動中被下放改造,房產也被沒收安排新的住戶住進來。到去年,房主被摘帽回到北大教書,但房產因為歸屬問題存在爭議,一直住在學校分配的教職工宿舍裡。
直到今年,根據政策大運動期間被沒收的房產被陸續歸還,房主也重新拿到了祖宅的鑰匙。隻是那十年裡,房子陸續住進去六家人,分隔加裝讓房屋有不少毀損,而他們暫時也沒有錢重灌。再加上他們一家才四口人,在教職工宿舍住著已經足夠,便沒有搬進來,而是修整過後將房屋出租出去。
因為不希望再度毀損,所以房主對住戶要求比較高,到林青青找上門的時候才搬進去一戶人家,是一對新婚夫妻,女方在醫院上班。
林青青看房子的時候,對方也問了不少她的情況,聽說她是高考考進北大經濟係的學生,丈夫是部隊軍官,九月份要去軍事學院進修,因此想讓婆婆將閨女也帶來,一家人也免得長久分離,很快就決定將二樓大的那套租給她。
十年期間洋房每層樓都隔出了兩戶,大的包括包括主臥和客廳,小的則是兩間臥室隔出來的。後來住進來的人又在原有基礎上,再隔出一到兩個房間。
好比他們租下的那套,就在客廳裡隔出了一間次臥,隻是這樣一來,客廳隻有一扇小窗戶,光線不好而且空間狹小,分割不出餐廳和會客廳。不過林青青才大一,週一到週四得住在學校,而謝巍學校離得更遠些,所以大多數時間家裡隻有李杏芳和謝曦祖孫倆,客廳也夠用了。
其實李杏芳剛住進來的時候還抱怨了一通,覺得房子租太大了,在她看來,租個小小的單間就成,實在沒必要花錢租這麼大房子。但她來的時候房子都已經租下來了,林青青又說房主是學校老師,看她是學生的份上給了折扣,比一般租房要便宜。
不過心裡嘀咕歸嘀咕,屋子大住著的確舒服些,李杏芳住進來後也去鄰居,也就是一樓小夫妻家裡做客過,他們租的是小那一套,說起來也是兩間屋子隔出來的,但住著比自己要逼仄許多,要是有人去家裡做客,肯定轉不開身。比較起來,李杏芳對自己房子就很滿意了。
要說不滿意的地方也有,那就是沒有單獨廚房,得跟人共用。廚房裡瓶瓶罐罐多,哪怕架子煤爐都分開了,一棟樓裡住著也難免起摩擦。
李杏芳住進來不到兩周,就跟樓上住戶吵了一架,因為對方覺得自家醬油用得太快,疑心是彆人偷了他們的油,而對方首先懷疑的就是李杏芳。因為李杏芳炒菜油鹽放得足,有時候味道香得三樓都聞得到。
對方覺得李杏芳一個農村老太太,日子過得摳摳索索才正常,為什麼能這麼捨得油鹽?還不是因為用的彆人家的油!
李杏芳活了一輩子,從來沒偷拿過彆人一針一線,突然被人冤枉偷油,頓時氣得夠嗆。雖然李杏芳很少說那些難聽的話,但不說不是因為她不會,而是沒必要,這會卻是忍不住了,張口把人罵得狗血淋頭。
對方聽後氣得不行,但她不論是詞彙量還是嗓門都不如李杏芳,敗得一塌糊塗。到第二天晚上林青青回來,就這事陰陽怪氣一通,話裡話外說她還是北京大學的學生,結果家裡人手腳這麼不乾淨。
那人會當著林青青的麵陰陽怪氣,也是因為林青青看著麵嫩,說話又斯斯文文,就覺得她臉皮薄好麵子,回去肯定要發一通脾氣,讓李杏芳好受。在她看來,李杏芳一個農村老太太為什麼能來北京,還不是因為兒媳婦有出息考上北京大學了嗎?
但林青青聽後卻沒有像她想的那樣道歉,而是問道:“你說我婆婆偷你們家的油,你看見了?你有證據?要是都沒有,你憑什麼說我婆婆偷了你家的油?”
連著三個問題,問得對方臉色黑下來,張口就說了自己的猜測。林青青當時就怒了,擡腳就往外走,對方覺得她心虛連忙攔住她問:“你想去哪?”覺得林青青是心虛想跑。
“報警啊!我婆婆偷了你家的油,她進去,要是沒有,你們進去。”林青青冷著臉說道。
對方雖然鬨騰,可沒想過要走到報警這一步,而且她雖然說李杏芳偷油,實際上心裡也不大確定,要真是自己搞錯了,那……連忙將林青青拉住,擠出笑臉說:“你這孩子真不懂事,咱們街坊鄰居發生口角,那就至於報警了?”
林青青冷笑說:“我報警是我不懂事,那你誣陷我婆婆偷油就有道理了?我看報警最好,省得這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最後我婆婆頭頂偷油的帽子摘不掉了!反正我們行的正坐得直,不怕警察來查!”
李杏芳聽見聲音早從樓上下來了,聽見對方那些話氣得渾身發抖,這會聽林青青這麼說連忙附和:“沒錯,我纔不怕人查!必須得讓警察同誌來還我清白!”
見他們婆媳倆得理不饒人,對方纔知道自己找上了硬茬子,又知道是自己理虧,隻得求著林青青算了。
最後林青青雖然沒報警,卻讓對方在院子裡當著大家的麵給李杏芳道歉,完了又撂話說下不為例,如果以後聽到她說李杏芳偷油,她就不會輕輕放過了。
那次之後,對方雖然不敢再說李杏芳偷東西,但陰陽怪氣是常有的事。
好在其他鄰居都不錯,李杏芳是個心寬的人,彆人看不過眼她,她也懶得搭理對方,於是這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
……
週五下午課比較少,林青青到家時時間還早,經過廚房時她看到李杏芳在裡麵炒菜,謝曦則坐在椅子裡玩耍,便走過去將閨女抱起來,走到婆婆麵前問晚上吃什麼。
“你不是愛吃龍蝦嗎,我今天去菜市場正好看見有人賣,買了幾斤回來。”李杏芳笑嗬嗬說道,“不過他們賣的龍蝦個頭小,油燜大蝦肯定做不了,估計隻能炒一盤蝦球。”
因為龍蝦太臟,殼多肉少還重油,所以這時候沒什麼人吃龍蝦,也賣不出價格。所以菜市場裡龍蝦不常有,偶爾有一簍也很少有人買。李杏芳以前也不愛吃龍蝦螃蟹這些東西,但和林青青住久了,也漸漸嘗出其中滋味,搬到北京後沒有龍蝦吃還怪想的。
這次正巧看到,雖然個頭有點小,做不了油燜大蝦,但炒蝦球解解饞也是好的。
林青青聽後便放下閨女說:“那待會我來炒吧。”
李杏芳想自己做的龍蝦的確不如她好吃,正好她炒好盤子裡的菜,便點頭說:“成!”
林青青擼起袖子走到灶台,很快找到裝龍蝦的鐵盆,拿起來搖了搖,看蝦頭蝦線都被處理掉了,便起鍋燒油開始做麻辣小龍蝦。
做龍蝦放的料多,香味混合在一起十分霸道,以至於樓裡其他人回來後,都被香味吸引腳步一拐來了廚房。看到林青青炒的小龍蝦,大家反映各不相同,有像樓下小夫妻口水直流想嘗鮮的,也有像樓上住戶嫌棄地嘖一聲轉身離開的。
林青青不管三樓住戶,給樓下小夫妻盛了小半盤小龍蝦加餐,對方先有些不好意思,但李杏芳太熱情推拒不過便接受了。
林青青雖然願意和鄰居搞好關係,但也不想熱臉貼人冷屁股,彆人不想吃還上趕著往人家裡送。所以除了樓下小夫妻外,就二樓另一戶得了一盤小龍蝦,至於一樓另一戶,反正看不上小龍蝦,也懶得往他們那裡送。
她們做好晚飯,謝巍也從學校回來了。
因為學校離得遠,謝巍待在家裡的時間不如林青青多,但樓裡住戶對他印象卻特彆深,因為他總是穿著綠軍裝,站立走路都闆闆正正的,一看就是軍人。
不過謝家搬進來大半個月,樓上樓下住戶早打聽清楚謝家的情況,知道謝巍當兵好些年,如今已經是副師級彆,這次來北京就是去軍事學院進修的。
雖然北京是皇城底下,老話說牌匾砸下來好幾個官,可要租房子住的都隻是普通的小老百姓,認識的大人物很有限,謝巍這樣的人物就足夠讓他們仰望的。而且謝巍還這麼年輕,以後肯定大有可為。
這也是三樓消停下來的原因之一,他們雖然拉不下臉討好人,可也不敢真把人得罪狠了。
謝巍上樓的時候一路跟人打招呼,進門前還在跟隔壁鄰居說話,隔壁住的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有三個孩子,最大的已經十六歲,不想繼續念書而想去當兵。因為知道謝巍是軍人,想問問他的想法。
等說完進屋,飯菜已經擺好了,謝巍走過去抱起坐在沙發上的閨女,問她今天做了什麼。
“飯飯,菜菜。”小姑娘奶聲奶氣說道。
謝巍沒聽懂,林青青給她翻譯說:“早上吃完飯後,娘帶曦曦去了趟菜市場買菜。”
“你怎麼知道?”謝巍驚訝問。
林青青自誇說:“我聰明,猜的啊。”
李杏芳聞言直笑,把最後一盤菜端出來說:“我今天在菜市場看到賣龍蝦的,多買了幾斤回來,你媳婦炒的,嘗嘗。”
謝巍點頭,說道:“娘跟你說的。”
“你怎麼知道?”林青青也問。
謝巍雲淡風輕說道:“腦子好,猜的。”
李杏芳聽不下去他們自吹自擂,催他們坐下吃飯。
吃飯的時候,林青青說起明天去故宮的事,他們來北京也有大半個月了,中間也休息了兩個週末,但因為剛過來需要收拾的地方太多,一直沒機會出門。這周有時間了,便商量著一起出遊。
“等逛完故宮從出來,咱們再去王府井大街逛逛,去吃全聚德的烤鴨。”林青青規劃著出行計劃,說著捏了捏閨女的鼻子問,“曦曦想不想吃烤鴨?”
小姑娘嘴饞,聽見有吃的立刻說:“想!”
李杏芳問:“明天就去啊?故宮離廣場多遠?咱們都去時間會不會不夠?”
“廣場就在故宮外麵,王府井大街離也就一兩站路,明天一天時間肯定夠了。”
林青青說道,“明天逛完您要是還有勁,咱們後天去登長城,要是累了就下次去,反正都在北京,來回也方便。”
李杏芳暢想起來,臉上止不住笑容:“成,那就先這麼安排。”
……
雖然李杏芳很早就盼著去廣場,但真到出門的時候又緊張起來,站在屋裡換了好幾身衣服,看到兒媳婦進來還問:“你說我穿哪件衣服好看?”試了好幾件褂子。
林青青說:“紅色和藍色都挺好,紅色顯精神,藍色正式。”
“那我選紅色,不不,還是藍色吧,去廣場得正式些。”李杏芳很快下定決心,換上藍色褂子。
林青青他們早已經收拾好了,等李杏芳換好衣服,幾人就出門去坐車。
去故宮的路上李杏芳仍有點坐立難安,但等她下車看到那紅牆黃瓦,整個人就像被震懾了一般安靜下來。接下來一路,李杏芳都十分安靜,隻緊緊跟在林青青身後,聽著她的講述,到了激動的時候,口中才忍不住發出驚歎。
故宮很大,一天之內想全部逛完不容易,考慮到後麵還有行程,林青青隻帶他們走了主要的幾個宮殿,然後去。
在故宮的時候,李杏芳還能保持冷靜,等站在廣場上,她就克製不住了,望著上懸掛的巨幅畫像,眼中熱淚盈眶。
廣場上不乏像李杏芳這樣的人,他們都出生在戰爭年代,前半生過得顛沛流離,直到畫像中的人出現,纔有了安穩的生活,因此他們對畫像中的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不止李杏芳,謝巍麵朝著那幅畫像,神色也有些動容,然後擡手並腿,行了個端端正正的軍禮。
等他們平複好心情,林青青找好的照相師傅也給彆人照完了像,招呼李杏芳和謝巍他們過去。
“還要照相呐?這得多少錢啊!”李杏芳問。
林青青沒說多少錢,隻問:“您第一次來廣場,這麼有紀念意義的試時刻,難道您不想記錄下來?”見李杏芳猶豫,林青青又補充說,“照片是對著廣場照的。”
李杏芳沒抵抗住誘惑,走到兒子身邊站定。
此時謝巍站在中間,林青青和李杏芳則站在他兩側,謝曦站在他前麵。
照相師傅看他們四人站好,掀開黑布從攝像機裡看人,沒一會從黑布裡出來,說道:“孩子抱一下,太低了照不到。”
謝巍聞言抱起孩子。
照相師傅看了會,又讓林青青和李杏芳朝著他站一點,兩人調整好站姿,師傅再次鑽進黑布裡,大聲說道:“一、二、三,笑!”
哢嚓!
畫麵定格,他們在廣場上照下第一張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