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亂世寡嫂_靠空間南遷搞基建 第102章 心狠
麵對章氏和石榴的懇求,時錦始終沒有心軟。
章氏最後滿臉絕望,流著眼淚拉著石榴走:「石榴,跟我走!」
她這是要豁出去了。
時錦卻在這個時候叫住了章氏和石榴:「他們賣石榴,能得多少糧?賣你,又賣了多少糧?」
章氏一愣,猛地回頭,眼淚噴薄而出。
真的,不誇張,就是噴薄而出。
甚至她渾身顫抖著,看著時錦,根本說不出來一個字。
時錦卻沒有什麼表情變化,甚至提前說了醜話:「我可以比他們的價多出一斤糧買你們。但你要是說服不了他們,就怨不得我了。」
章氏拉著石榴,顫抖著又給時錦磕了個頭,聲音極重:「我一定會說服他們!謝謝陳大嫂您肯救我們!」
時錦擺擺手。
等章氏她們母女走後,時錦又去問孫大夫:「有全家一起賣身的嗎?」
孫大夫就指給時錦看:「那邊站著的兩個人,都是願意全家一起賣身的。問過了,一個家裡六口人,一個家裡五口人。倒是家裡都有個壯年男人。」
時錦點點頭:「那等會兒我去看看。」
既然是要一起走的,麵試總是要的吧。
這頭這樣忽然熱鬨起來,鎮子裡頭的人都忍不住跑來湊熱鬨看了看。
聽說時錦買了那麼多糧食,又要買人,一個個看向時錦的目光都格外的多了幾分豔羨。
孫大夫他們也敏銳感覺到了這一點變化,忽然就都忍不住挺直了背脊,多了幾分傲然。
當流民不受尊重,猶如喪家之犬的陰霾,也好似從他們心頭散去了不少。
時錦喊陳安陳東,還有方菊也跟著自己一起去麵試。
並且在正式麵試之前,還特地叮囑他們一句:「你們想買什麼樣的人?」
方菊倒是乾脆:「勤快肯乾活的,不刺頭的。」
陳東也很實在:「能打的。」
陳安遲疑了一下,小聲道:「我覺得還是要看人品,還有聽孃的話不聽。」
時錦讚許看三人,誇了一句:「都說得很好。那一會兒你們都多看看,既然以後相處時間還長,肯定要好好選。」
說完這話之後,時錦才正式開始麵試。
而且時錦不隻是麵試一個,而是喊他們兩人把家裡人都喊過來了。
第一家姓金,不過雖然姓金,卻實在是很窮,衣裳都是補丁摞補丁,人更是瘦得像麻桿。
金家有六口人。
他們夫妻兩個,還有兩個弟弟留下的兒子和女兒,以及他們自己的女兒。
金大小聲回答時錦的問題:「我娘路上病死了。我兒子也是。兩個弟弟都是征兵征走了。另外三個都是我侄兒侄女。不過他們都是大孩子,都能乾活。最大的十一,最小的也有七歲了。」
時錦聽完,問了個問題:「你兒子生了什麼病沒了的?」
金大苦笑一聲:「淋了雨,發了高熱。他才四歲。」
這麼大的孩子,本來就嬌弱。這樣長途跋涉,餐風露宿,的確容易出問題。
時錦點點頭,再問:「我看也有不少人賣孩子換糧吃,你咋沒有賣?你家孩子不少。」
金大卻以為時錦不想要這麼多孩子,立刻就跪下了,本來一直不敢抬頭看人,這會兒也是抬起頭來,滿臉哀求:「陳大嫂,我和我媳婦都能乾活!孩子們也都勤快的!我們可以少吃點!我是他們親大伯,不能拋下他們的!」
他著急的樣子,其實也算一種回答。
還是個讓時錦滿意的回答——重情的人,總歸還是心裡有溫度的吧?
時錦又問了問金大他們從哪裡來。
那個縣城原身聽過,時錦卻沒什麼印象,但可以肯定,也是邊陲的窮地方。
能走到這裡,其實已經是金大他們家裡原本條件還可以,而且金大兩口子也的確勤快努力。
他們家是明日已經沒有下鍋的糧,眼看著就要喝野菜湯的情況。
時錦再問他:「那你會不會什麼手藝?」
金大苦思冥想一陣,說:「我會摔土磚,夯土牆,蓋房子也會點。我媳婦會養蠶。」
雖然這兩樣技術暫時都沒什麼用處,但時錦也沒什麼猶豫:「那你們賣身,是想要錢,還是想要糧?」
金大一聽這話,頓時喜得跟中了彩票一樣,又喊孩子們磕頭。最後才說:「我要糧。孩子們太餓了,我想給孩子們補補。」
時錦卻跟他說:「那倒不用。以後你跟我們吃,大家都吃一樣的。不說吃多好,吃飽還是能吃飽的。不過你想補身子,這樣,一人一塊糖,十片肉乾,你樂意不樂意?」
說完,時錦拿出了紅糖和肉乾來給他們看了看。
想了想,時錦又道:「若還是想要糧食,大人十五個蒸饃,孩子十個蒸饃。先記賬,隨時你們想吃,就跟我弟妹說。她管著糧食。她給你們。這樣也省得你們自己開火,更省得糧食擱壞了。」
金大雖然看著紅糖和肉乾直咽口水,但最終還是選了蒸饃。
時錦算了一下,金大他們一大家子,一共七十個蒸饃。
七十個蒸饃,大概能裝一麻袋吧。
不過,也真不多。
而且七十個,金家也不可能一口氣全兌出來,到時候讓方菊隨時多準備點蒸饃備著當乾糧就行。
這樣金大他們也方便兌換。
這個結果,金大很滿意。
七十個蒸饃,能讓孩子們吃很久了。
隨後,時錦就讓金大他們一家先去找孫大夫,每個人把脈看了看——就跟入職一樣,身體可以虛,但不能有重大疾病。
不然剛買來,人就病了,那算怎麼回事?
緊接著,時錦又看去麵試了另外一家。
結果這一家就不太行。
一家子五口,其中兩個老人,也就是四十來歲,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個七八歲的孩子。
他們看著家境應該是不錯的,身上衣裳補丁不多,但人實在是有點埋汰。衣裳和身上都臟得不行了。
時錦問了問,知道他們是賣了房子想往南邊去。結果沒想到,走了好幾個月才走到這裡。一路上,牛也賣了,冬衣褥子也賣了,現在已經賣無可賣。
至於為啥一家人一起賣身——這樣他們還是在一處,互相有個照應。而且之前已經把妹子賣了。現在吧,賣老人沒人要。賣孩子捨不得……